连续刚构桥的设计与计算
五、注意事项
• 进入试验室后,要服从担任本次试验指导教 师的统一指挥,认真完成本次试验所要求的 内容,注意分工协作。 • 与本试验无关的仪器设备和其它试验项目装 置不得随意乱动。 • 注意安全,尤其是加载阶段后期。
三、试件和材料力学性能试验
1.试件 试验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5,试件尺寸 和配筋如图所示,主筋保护层为25mm。 2、材料力学性能试验 材料力学性能试验内容如下。 (1)混凝土: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2)钢筋:钢筋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250 6@150 6吊环 1
250
2 6 2 18 2500 120 1-1
四、试验方法
根据试验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确定加载装置和 加载方式。本次试验有三种不同破坏形态,其加 载体系均采用反力架、千斤顶加载体系。加载装 置如图所示。 1.试验梁安装要求
本次的试验梁和支座的连接为简支。试验梁两端 搁置在专门设计的静力台座上,保证梁在受力后, 粱的一端可自由转动,而另一端既可自由转动, 又可水平移动。试验梁就位后,应保证几何尺寸 位置的准确。
二、试验内容和要求
1.量测试验梁的挠度。
2.量测斜裂缝出现前后箍筋的应变。
3.仔细观察裂缝的出现和开展过程,特别注意 观察剪跨段内斜裂缝的出现和开展的全过程。 斜裂缝出现后,用铅笔在裂缝旁边描裂缝,按 出现先后顺序编号,并在裂缝顶端注明相应的 荷载值,待试验梁破坏后再绘制裂缝分布图和 破坏形态图。
100
1
L1(剪压)
6@200 2 2 18 700 2 1000 700 100 2-2 2 6
100
L2(斜拉)
6@150 3
支座处加密一倍
6@75 2 6
2 16 2 16 100 500 3 1500 2500 500 3-3
L3(斜压)
图1 斜截面受剪试验梁的尺寸和配筋图
300
200
200
a
横梁 千斤顶
a
L1梁:a=330mm L2梁:a=500mm L3梁:a=200mm
分配梁 试验梁 固定支座 支墩 丝杆
集中力垫块
滚动铰支座
图 4
斜截面受剪试验梁加载装置图
P Φ1
P Φ2
4
3 Φ3
2
1
中点位置
电阻应变片 (贴于箍筋上)
图 5
斜截面受剪试验梁测点布置图
四、试验方法
2.测点布置。
实验二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
受剪承载力实验
一、试验目的
1.验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加深对斜 截面受剪破坏主要形态(剪压破坏、斜压破坏、 斜拉破坏)的破坏特征的认识。
2.正确区分斜裂缝(包括斜压裂缝、弯剪裂缝 和斜拉裂缝)和垂直裂缝,加深对上述各种裂 缝的形成原因和裂缝开展的特点的认识。 3.加深了解箍筋在斜截面受剪中的作用。
四、试验方法
5.安全措施 在试验过程中,要服从统一指挥.随时注意观察加 载装置和仪表运转是否正常,如发现偏差过大,应 立即停止试验,待纠正后再继续加载.,试件接近 破坏、时,应在试件下面安装安全支承,避免测试 人员及仪表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当加载超过80%的 破坏荷载后,应将易损仪表拆除。 6.人员分工 加载1人,读百分表3人、挠度记录1人,操作电阻 应变仪1人、应变记录1人,寻找裂缝并量测裂缝宽 度1~3人;负责安全兼计时1人,总协调1人。
根据试验目的和要求,测点布置如图所示。
3.试验仪器和加载设备
(1)DH3818型电阻应变仪,用于量测箍筋应变。
(2)百分表,用于量测挠度。
(3)100kN、320kN、500kN带压力表的千斤顶, (或普通千斤顶加力传感器),用于加荷。
四、试验方法
4.加荷方法
在试验准备阶段,先估算试验梁的破坏荷载。在 试验前,用钢卷尺或钢尺量取试验梁的实际尺寸。 采取分级加荷,每级荷载值预估破坏荷载的10%。 每次加载后,荷载持续稳定5分钟后,按试验内 容和要求量测数据,并认真做好记录,数据校核 无误破坏荷载,并与斜截面受剪 破坏荷载的理论值 进行比较。
5.依据破坏形态的不同,将试验分为三组,每 组做一种破坏形态的试验。各组做完本组试验 后,再相互观察另外两种破坏形态。如时间允 许可进行讨论。在试验过程中,要根据试验目 的、内容和要求,认真做好记录。试验报告以 本组试验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