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育主题班会课件

德育主题班会课件


学校恐怖症
三个发病的高峰年 龄:5-7岁,11岁, 14岁。
病因:
(1)对学校挫折的 逃避
(2)过分溺爱的教 养方式
(3)性格缺陷
(三)强迫症
病人主观体验到源于自我的某些 观念和意向的出现是不必要的,或其 重复出现是不恰当的,但又难以通过 自己的意志努力加以抵制,从而引起 强烈的紧张不安情绪及严重的内心冲 突,伴随的某些重复动作和行为往往 是患者为了减轻其内心紧张不安,屈 从于令人不快的思想和意向或进行对 抗而呈现出的继发现象。
德育的方法
(一)说理法
1.系统性+针对性 2.真实性+艺术性 3.民主性
德育的方法
(二)榜样示范法
1.广泛性+全面性 2.内在品质+精神实质 3.自身示范
德育的方法
(三)实践锻炼法
1.目的明确,计划周密 2.激发学生的实践需要 3.鼓励学生持之以恒
德育的方法
(四)自我修养法
1.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内在需要 2.指导学生积极进行自我评价 3.指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自我修炼
良…… 心理疗法为主,辅助药物和
理疗
(1)探究童年创伤性事件 (2)分析恐怖症中隐藏的含

异性恐怖症的“系统脱敏法”治疗
第一阶段:想象训练阶段 (1)想象与对方打招呼 (2)想象与对方握手示意 (3)想象与对方一般交谈 (4)想象与对方深入交谈 第二阶段:真实训练阶段 (1)远远注视异性 (2)点头向异性示意 (3)点头并用简单语言打招呼 (4)有同性陪同与异性交谈 (5)单独一般交谈
德育的途径
(一)直接的道德教学 开设专门道德课程系统向学生传授
道德知识和道德理论。
(二)间接的道德教育 在学科教学和学校集体生活各个层面
对学生进行道德渗透。
德育的途径
(一)直接的道德教学
☺: A.未找到有效德育途径的前提下,至少可以在课程时间上得到
最低限度保证。 B.有利于系统传授道德知识和道德理论,提高学生道德认识。 C.如若教学得法,可迅速促进学生道德思维能力和道德敏感性
认为自身患有某种严重疾病或坚信某种 异物侵入身体,病人终
日为之忧虑、恐惧,四
处寻医,然而最终常是
医药无效。
疑病症预防与矫治: 对抗疗法(采用系 统脱敏的程序进行) 支持疗法 权威的暗示
(六)神经衰弱 衰弱症状 兴奋症状 情绪状态 紧张性疼痛 睡眠障碍
神经衰弱预防与矫治:
基础:心理素质 诱因:精神刺激 其他:过度疲劳、营养不
德育的方法
(五)品德评价法
1.体现评价的教育性 2.坚持正确标准 3.切实、及时、公正
四、心理健康教育
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神经症 (一)抑郁症 (二)恐怖症 (三)强迫症 (四)焦虑症 (五)疑病症 (六)神经衰弱
神经症定义:
一种干扰人的正常生活,削弱 人的适应能力的中等程度的心理障碍。 它一般没有器质性病变,但有某些身 体功能的丧失,有明显的心理异常表 现。它不是某一特定的疾病单元,而 是包括病因、发病机理和表现很不一 致的一组心理障碍。
的发展。 : A.把道德教学与学科教学相提并论,实际上贬低了德育的价值
和地位。 B.德育领域宽泛而弥散,无明确边界,很难限制在一套固定课程
里教学。 C.用讲授科学知识的方法讲授德育,容易导致知行分离。 D.在学科教学任务十分繁重的前提下,留给道德教学的时间十
分有限,易致德育目的落空。
德育的途径
语文 数学 历史 地理 自然 音美 体育 劳动
考前焦虑的应对?
家庭、学校和教师为学生减压。 不要牺牲睡眠时间。 不要过分要面子。 适当参加体育活动。 听音乐。 自我放松训练。 登高望远。 加强营养。 系统脱敏、放松训练、药物辅助等专业治疗。
(五)疑病症
对自身健康毫无根据地先占观念,叙述 身体的某部有特殊的不适感、疼痛或异 常感觉。
比较:
(1)不是思想有问题
(2)不是神经病(神经病是神 经的疾病,大多有神经组织形 态的病理性改变)
(3)不是精神病(精神病是一 组因不同因素导致的大脑功能 严重紊乱的精神疾病)
导致神经症的心理因素: (1)急性精神刺激。 (2)工作、生活或学习负 担过重。 (3)人际关系不和。 (4)暗示或自我暗示。
临床表现 强迫观念 强迫情绪 强迫意向 强迫行为
强迫症预防与矫治: 思维停顿法(“停”—— 用某种强力性信号禁止强 迫性观念的出现) 满灌疗法(让患者直接暴 露在感到焦虑的现实情境 中,冲击他唤起的焦虑, 并以此矫正不良认知或不 良行为)
(四)焦虑症 急性焦虑发作 广泛性焦虑症
焦虑症预防与矫治: 默想对抗法(利用人 的意识和轻松的场面 调节焦虑情绪) 松弛疗法(渐进性肌 肉放松训练)
(一)抑郁症 “没有乐趣” “没有希望” “没有办法” “没有精力” “没有意义”
抑郁症预防与矫治: 支持性疗法 重建自我概念法(“白日梦”)
(二)恐怖症 社交恐怖症 物体恐怖症 疾病恐怖症 广场恐怖症 动物恐怖症
恐怖症预防与矫治: 满灌疗法(助手是最信任 的人) 系统脱敏法 自我精神分析法
中小学德育的内容(大德育)
·
心理健康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
集体主义教育
德育
民主和法制 教育
社会主义教育 理想教育
劳动教育 道德教育
三、德育的原则
(一)知行统一 1.晓之以理 2.动之以情 3.导之以行 4.以身作则
(二)因材施教
1.了解学生 2.与时俱进 3.差异教育
(三)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 极因素
(二)间接的道德教育
例: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实施德育的基本要求
利用丰富文本充分发挥感染和陶冶作用 培养认真严谨和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激发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国情教育的良好契机
培养尊重科学、相信科学的精神 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培养朝气蓬勃、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精神 培养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的精神和责任感
❖ 道德:违反了道德,只会 受到良心和舆论的谴责。 具有内在自觉性。(高度 自律性)
❖ 信仰:至高无上性,无可 争辩性。最高的道德。 (不可追问性)
道德的类型
公德
道德
私德
职业 道德
二、中小学德育的内容
什么是德育?
思想道德教育的简称,是对人 的思想品德给予多方面培养的各 种教育活动的总称,指在教育者 的引导、帮助下,受教育者对多 方面的社会要求进行感悟、体认、 建构和发展自身思想品德的教育 活动。
1.一分为二 2.因势利导 3.扬长避短
(四)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马卡连科:“我的原则永远是尽可能多地要 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严格要求 互为前提和基础 尊重信任
(五)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1.培育健协调多方力量 2.坚持连续影响
班主任工作——德育
主要内容
❖ 道德的涵义 ❖ 中小学德育的内容 ❖ 德育的原则、途径、方法 ❖ 心理健康教育
一、道德的含义
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 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 来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 之间关系的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
比较
❖ 法律:人们必须遵守的规 定,违反了法律,会受到 法律制裁。具有外在强制 性。最低的道德。(严明 规定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