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子山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摘要]安子山铜多金属矿位于在池州市梅街镇,通过对安子山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总结矿床的矿化规律和主要控矿因素,探讨矿床的成因,用以指导以后找矿工作。
[关键词]安子山地质特征矿床成因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5-29-1
1地质特征
1.1地层
查区出露地层有:奥陶系下统仑山组、中统汤山组、宝塔组、上统汤头组、五峰组、志留系高家边组(表1)。
1.2构造
查区大地构造单元隶属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坳沿江拱断褶皱带。
矿区位于七都复背斜内三岗尖一杨美桥背斜之中部,区域构造线北东―北东东。
震旦系和下古生界地层组成背斜轴部,谭山岩体和青阳岩体沿轴部侵入,其北紧临贵池背向斜带的葛仙欧家―许家坦向斜,由上古生界和三迭系地层组成向斜轴部。
矿床所在的牛形山背斜,为三岗尖―杨美桥背斜北部的一个小分枝,向西南方向倾伏,东部被青阳岩体吞蚀。
牛形山背斜:在太平陈―牛形山一线,南北两翼分别被F1、F2断层破坏,地层出露不全,北翼又可分出次一级的西山向斜和太平曹背斜。
F1逆断层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部分破坏牛形山背斜北翼地层,志留系、高家边组被逆掩在下奥陶仑山组―上奥陶统汤头组之上。
F2断层走向东西,破坏背斜南翼地层,断层面南倾。
F3为平推断层兼有顺时针扭动性质,走向北西,倾向南西,沿青阳岩体西接触带向北西沿伸,安子山背斜轴部的仑山组下段白云岩被推到甲山吴以南,水平错距达2公里。
该断层在汪家以北表现不明显。
1.3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较发育,共有二期:青阳岩体为花岗闪长岩,属于印支期。
石英闪长玢岩岩枝属燕山早期(第一次)是矿区内主要岩体,位于青阳岩体花岗闪长岩西侧。
1.4矿体数量和赋矿层位
矿床属于高~中温热液交代广义矽卡岩型铜钼矿,普查工作中发现全区共有大小铜矿体149个,其中主要矿体六个(1号至6号都有单钼矿体伴生),次
要矿体十六个(由上至下由左至右接主矿体编号),单孔控制的小矿体未编号者127个(其中有25 个厚度大于4米)。
单钼矿体34个,除16、23号矿体外,均为单孔控制(厚度大于4米的4个),因而未编号。
本次局部详查编号主要矿体6个(铜),小铜矿体24个,小钼矿体22个。
在上述一百多个铜矿体中,绝大部分赋存在接触带上或在其附近,尤其在外接触带居多。
而单钼矿体主要产在岩浆岩中,其形状和产状受岩浆岩体制约。
1.5矿体的形状、产状
矿体的形状产状除1、3号矿体为扁豆状、似层状外,其余均为透镜状、1号矿体沿走向和倾斜方向多分岔。
1.6矿石质量特征
区内矿石以铜钼矿石为主,矿石的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铜矿、黝铜矿、毒砂、辉铜矿、白钨矿、磁铁矿、赤铁矿、白铁矿、方铅矿、闪锌矿、孔雀石、铜兰、褐铁矿等;脉石矿物有主要有白云石、方解石、石英、高岭石、绢云母、石榴子石、透辉石。
次有:蛇纹石、绿泥石、滑石、透闪石、绿帘石等。
矿石主要有用组分为Cu、Mo、,伴生有S、Fe、W、Ag、Ga、Zn、As。
铜矿石Cu含量最高4.58%,一般0.24~1.30%,
平均0.64%;铜品位变化系数均小于100%,属均匀类型;Mo含量最高0.44%,一般0.04~0.10%,平均
0.073%;铜品位变化系数均小于100%,属均匀类型.
1.7成矿阶段划分
依金属矿物的共生组合、嵌布特征及细脉穿插关系等,将金矿成矿期划分为矽卡岩期、热液期、表生期,
2成矿控制因素及矿床成因
2.1成矿控制因素
2.1.1构造控制因素
控制本区成矿的构造主要为北西向张扭性裂隙,岩浆岩(闪长玢岩―石英闪长玢岩)呈岩枝、岩脉状沿这些裂隙侵入于围岩(白云岩―大理岩)中,在钻孔中围岩与岩浆岩呈叠瓦层状出现,矿体产于这些围岩与岩浆岩的接触带上。
另一方面,在围岩中的矿体一般都在构造破碎带或裂隙带中出现,在这些薄弱地带,矿液沿裂隙面进行选择交代形成矿体。
在牛形山北侧,ZK301之南地表围岩中有一条延续较长的透辉石矽卡岩带普遍具铜矿化即为一例。
2.1.2地层及岩性控制因素
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奥陶系下统仑山组的碳酸盐地层,外围有奥陶系中上统及志留系下统高家边组
地层,仑山组上下段交接部位,岩性从白云岩到大理岩逐渐过渡,尤其在仑山组上段底部,出现了较多的白云岩夹层和条带状大理岩,有利于矿液的聚积、交代、沉淀,矿区内4―10线地层平缓。
上述成矿有利的地层层位分布在0米―50米,因而在此标高上下,矿体形成的厚度较大,品位较富。
2.1.3接触带产状控制因素
矿区内岩枝很多,规模都很小,接触带产状变化一般很难确定,但也并非全无规律可寻。
例如1号矿体在6线和8线,2号矿体在10线都是围岩(白云岩或大理岩)呈半岛状处于闪长玢岩中,在这些“半岛”上接触带产状急剧变化形成肥大矿体。
ZK61孔所见1号矿体厚度近40米。
2.2矿床成因
矿区内大小矿体一般都分布在石英闪长玢岩岩枝的接触带上,与岩浆活动关系密切。
矽卡岩有不同程度的发育,说明接触交代作用的存在,大面积的绢云母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黄铜矿化、黄铁矿化、铅锌矿化,说明岩浆期后热液蚀变作用强烈,而矿石以浸染状、细脉状为主要构造,亦属热液矿床的特点,硫铁矿型矿石具有清楚的顶底界面,呈脉状出现。
综上所述,矿床成因属热液―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矿床。
3结束语
安子山铜多金属矿前景较好,充分合理的开发,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