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教育培训的对策建议
人事教育科唐维
“人才兴税、教育先行”,新时期、新形势和新任务,对干部队伍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本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加强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和迫切,准确把握教育工作新需求、新特点,深入谋划教育工作新举措、新路子,准确掌握教育培训的现状及特征,清楚教育培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明确教育培训的抓手和载体,使教育培训由虚变实,才能为国税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障、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一、当前教育培训的不足
近年来,基层国税部门在上级的领导下,以创建学习型税务机关为契机,大力实施人才兴税战略,组织开展大规模、多层次、分类别的干部教育培训,队伍综合业务素质有了大幅度提升,但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培训观念有误区,学习积极性不高。
部分干部职工受“经验主义”、传统观念的误导,学习自觉性、热情度不高,认为“上级组织,我们参与”就是最有力的配合与最有效的方式,尚处于教育培训“你走我跟”的被动地位,即使参加培训,也因学习与个人进步、工资福利收入关系不大,缺乏动力。
同时,由于基层税务干部的日常工作任务比较多,
工学矛盾较为突出,参加学习培训,总是“一心挂两头”,精力难以集中,学习效果欠佳。
(2)培训需求把握不到位、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
一是培训缺乏系统性,表现为“缺什么、补什么”的临时性、突发性的应急式教育培训,对组织或岗位需求和干部需求、长期目标和短期任务把握不到位,缺乏一个系统的、渐进性的培训规划;二是培训层次简单,方式单一,不能很好的根据学习对象的能力水平、岗位需求展开层级清晰、方式多样的分类培训,培训内容针对性、实用性不强,层次不突出,多样性不明显。
(3)考核奖惩机制不完善,培训效果不明显。
对参训人员的考核机制尚不完善,针对干部培训的检查、督促、考核、奖惩制度尚未形成;干部培训与干部任用、绩效考核三者未能有效结合,“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思想转变没有成为普遍现象,导致学以致用的效果不明显,“投入”与“产出”没有形成正比。
(4)基层师资建设滞后,自主培训力量薄弱。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滞后,师资力量不足,培训更多依赖于上级组织、依赖于外聘教师,影响了在岗培训工作;受经费制约,造成教育培训的硬件、软件设施投入不够,培训工作得不到有效保障;对教育管理岗位人员培训较少,教育培训管理者的自身素质亟需提高。
二、新形势对教育培训提出的新要求
2013—2015年是完成“十二五”时期国税事业发展任务和干部教育工作规划的关键时期,是推进教育工作加快建设一流强队的攻坚时期。
教育培训工作只有顺应税收形势发展,牢牢把握干部的成长规律和教育需求,有的放矢、有效培训,抓住能力提升和人才培养两大环节,以干部能力素质为核心,全面提升教育培训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为税收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教育培训要注重系统性。
开展教育培训必须正确处理个人需要与组织、岗位需求,近期需要与长远需求等关系,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发展需求的干部职工施行针对性、有层次的分类培训,对当前紧缺、长远需要等人才进行渐进式的培养,科学确定阶段性任务,合理设置业务技能、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等课程。
(二)教育培训要凸显前瞻性。
“要着眼未来税收事业发展改革需要,体现税收工作形势任务发展的新特点,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总局税务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11—2015)对税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税收工作形势瞬息万变,要使干部队伍及时高效地应对各类新问题,教育培训就必须立足实际,着眼未来,使理论先于实际,使方法
多于问题,不断提升工作效果,推动干部队伍预防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三)教育培训要增强适用性。
税收工作形势的多变性、业务的综合性、服务的紧要性等都给税务干部队伍提出更高的要求。
上级部门要求税收政策、各项部署等工作落实更及时更高效,纳税人要求政策辅导、业务引导等纳税服务更便捷更准确,社会各界要求税务部门行业税负、税收征管等业务管理更规范更科学,源自各方的“更快、更准、更好”的工作要求给基层国税部门干部队伍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作为当前加强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教育培训必须不断完善教育培训方式,增强培训内容与工作实际的契合力,缩短知识从教育场地到实战平台的周期,推动想法向做法、理论向经验的迅速转变,及时满足科学化、精细化的工作要求。
三、加强基层国税部门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建议
基层国税部门要解决“工”与“学”、“供”与“需”、“投入”与“产出”等多重矛盾,破除“教而无用”“教而无果”等工作困境,必须深化观念,加强统筹,强化保障,扎实提高教育培训“三性”即积极性、科学性、实效性: (一)深化三大观念,提高基层单位教育培训的积极性。
以更新教育理念为先导,深化三大观念:一要树立教育强税、人才兴税观念,“百年大计,教育先行”,深刻认识到教育培训对提高税务队伍素质、推动税收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把税务人才当作基础性、战略性资源,重视教育,开展教育。
二要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既要树立科学的教育培训观,把教育培训当成综合性、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来抓,又要引导干部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激发他们自学、参学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观念转变。
三要树立“工学一体化”观念,认识到工作与学习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的关系,协调好工学矛盾。
(二)统筹三大关系,提高教育培训的科学性。
增强统筹观念,科学合理规划,摸清干部职工知识结构及学习需求,分级、分类、分步骤实施教育培训,提升培训工作的客观性、科学性。
一是紧缓有序,准确把握组织或岗位需求与个人需求的关系,提高教育培训适用性,力争实现“训需一致”。
二是内外结合,正确处理上级培训与自主学习的关系,基层单位既要利用好上级的各类培训,又要发掘自身教学资源,大力开展在岗培训、自主学习,健全分级培训模式,提升教育培训层次性。
三是长短渐进,正确处理短期需求与长远目标之间的关系,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在确立长期目标规划的同时又要制定短期实施方案,以长期规划统筹短期需求,以短期工作分解长远目标,分阶段、分步骤实施教育培训。
(三)强化三大保障,提高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从组织领导、教育资源、工作机制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发挥统筹
协调作用,督促各职能部门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形成培训合力。
二是优化教育资源,一方面加强基层培训力量,着力打造一支知识结构合理、实践经验丰富、敬业精神强、教学水平高的兼职教师队伍,并不断提高教育培训管理者的自身素质。
另一方面加大教育经费支持力度,确保基层教育“有钱可用”,加强教育经费的管理,确保教育经费“有效使用”。
三是加快工作机制建设。
第一,健全教育培训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干部职工教育需求、学历程度、参训课程等档案资料,做到“一人一张表,一局一本帐”,为开展教育培训提供可靠的依据。
第二,健全干部教育考核奖惩机制,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验收,对参训人员的学习态度和学以致用的效果严加考核,对表现突出的学员在精神、物质上给予奖励,在岗位任用、人才选拔上予以支持,对学习态度不端正、违反学风考纪者给予惩戒。
严考核、明奖惩,激发干部自觉学习,积极参训的内在动力,推动教育培训科学、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