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司并购中出现的财务问题

公司并购中出现的财务问题

公司并购中的财务问题企业并购就事实上质而言,是企业之间权益重新分配和组合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会涉及购并双方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等一系列会计要素的变化,从而产生用合理的会计方法来揭示和处理并购中的财务变动问题。

一、企业并购的性质由于收购兼并的会计处理方法是依照企业的并购性质而定的。

因此,我们必须首先对企业的并购加以分类,然后才能确定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

由于我国的会计准则没有对并购的性质作出分类,那个地点参考国际会计准则对企业合并的分类来确定企业并购的性质。

依照国际会计准则第22号──企业合并,企业的合并能够分为购买和股权联合两种方式,并分不作出如下定义:购买──指通过转让资产、承担负债或发行股票等方式,由一个企业(购买企业)获得对另一个企业(被购企业)净资产和经营权的操纵的企业合并。

股权联合──指参与合并的企业的股东联合操纵了他们全部或实际上是全部的净资产和经营权,以便接着对合并后实体分享利益和分担风险的合并。

在这种情况下,合并后实体的哪一方都不能认为是购买企业。

依照上述定义,鉴不企业的并购是购买依旧股权联合的关键在于并购后企业操纵权的归属。

假如并购后,一个参与并购的企业操纵了其他参与并购的企业,就能够确定此次并购为购买,与企业购买其他资产类似(犹如购买一项机器设备或材料等)。

假如在并购后,参与并购的企业的股东共同操纵并购后的续存企业,分担和分享并购后主体的风险和利益,则能够推断此次并购是股权联合。

一般情况下,股兑股的交易差不多能够实现对企业的联合操纵。

因此,换股并购方式是股权联合的一个重要特征。

通常,我们能够依照企业的并购方式是否是换股交易,对企业的并购性质作出推断。

然而,在某些复杂的企业并购中,单单依靠换股或现金购买这些特征难以确定并购的性质。

例如,在同一次并购中,同时使用了换股和现金购买;或者在并购中,其中一方的股东能够选择换股、认股权证或现金购买;又或者尽管是通过换股实现了企业并购,但由于并购协议的规定或其他缘故,并购后一方拥有绝对控股权,那么在这些情况下就需要通过推断并购后企业操纵权的归属,来确定并购的性质。

在确定了并购的性质之后,则能够确定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来反映交易的实质。

依据上述企业并购的两种方式,应分不采取两种会计处理方法──购买法和联营法。

为了更好讲明问题,本章的论述以下列若干假定或概念为前提:1.并购方式为汲取合并或控股合并,因为在这两种方式下,主并企业与被并企业容易区分。

2.在汲取合并的情况下,主并企业对被并企业的原有资产实行直接操纵和治理;在控股合并情况下,主并企业取得目标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股权。

在会计上一般以50%的持股比例作为是否操纵的数量界限来决定是否并表,本章假定主并企业的控股比例为50%以上。

3.公允价值(Fair value)──指在一项正常的资产交易或债务结算中,熟悉情况并自愿的双方以公平价格(通常为评估值)进行交易的金额。

4.我国至今还没有针对企业并购出台会计准则,以下要紧参照国外合并会计方法简要阐述购买法、联营法,侧重于并购时双方的财务处理。

二、购买法(一)购买法的特点在多数情况下,企业并购往往采取一家企业以现款或其他代价购进另一家企业的方式进行。

购买法(Purchase method),也称购受法,它假定,企业合并是一个企业取得其他参与合并企业的净资产的一项交易,这一交易与企业直接从外界购进机器设备、存货等资产并无区不。

采纳购买法核算企业购买的原则类似于核算其他资产购买的原则,因此,购买法有如下特点:1·合并方要按公允价值记录所收到的资产和负债,取得被并企业的成本要按与其他经济业务相同的方法加以确定,即按合并日各自的公允价值将合并成本分配到所取得和所承担的可辨认资产和债务中去。

2·在购买价格与所取得的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记为商誉,在规定的期限内摊销。

但在控股合并方式下,在投资的分录中不记入商誉。

3·主并方只能合并被并方购买日后的利润。

4·实施合并企业的留存收益可能因合并而减少,但不能增加;被并企业的留存收益不能转入主并企业。

5·购并中发生相关费用的处理:若以发行权益证券(股票)为代价,登记和发行成本冲减资本公积;法律费、咨询费和佣金等其他直接费用计入购买成本;其他购并的间接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二)购买合并中的会计工作在购买合并中,需要进行的要紧会计工作如下:1·对被购买企业净资产进行确认与评估在购买中,必须由法定机构对所购买企业的资产进行审计和评估,以确定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

在审计评估之前,购买双方要确定评估基准日。

由于资产评估的要紧目的是为购买价格作出参考,评估基准日的确定不宜与资产或股权的实际转让日相距太远,否则不宜作为购买价格的参考。

实际购买价格能够高于或低于评估后的公允价值。

2·商誉的计算与确认在购买中,假如购买目标企业全部资产并取消其法人资格,购买成本超过购买企业所购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中的权益的部分,应作为商誉并确认为一项资产。

商誉代表的是可望取得以后经济利益而发生的支出。

该项经济利益可能由于购买的可区分资产的协同作用而形成,也可能形成于某些资产,这些资产在单个考虑时,并不符合在财务报表中加以确认的标准,但购买企业却预备在购买时为之发生支出。

在会计上关于购并活动产生的商誉,有以下三种处理方法:(1)将其单独确认为一项资产,并在可能的有效期限内加以摊销,或者列为费用,或者冲销留存收益。

理由是实施购并的企业为了取得以后若干年度的超额利润,发生了超额的支出,这一支出确实是商誉;尽管商誉在形态上不同于其他资产,但其在本质上并无区不。

将为取得商誉所发生的费用同以后各期产生的超额利润相配比,更符合会计上的配比原则。

(2)在购并时直接注销,冲减留存收益。

理由是商誉的价值不确定,不能单独存在和变现,而且形成商誉的因素难以为企业所操纵,购并后商誉是否存在具有较多不确定性,故将其列作一项资产不符合审慎原则。

尽管在购并时,企业多付出一部分价款,但它仅仅是与购并业务相关的费用。

(3)将商誉作为一项永久性资产,不予摊销,除非有证据表明,其价值发生了持续下跌。

理由是外购商誉价值一般可不能下降,因为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能够不断维持并增加这种价值。

此外,在被购并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形成了商誉(自创),这些费用已计人被购并企业损益,再将外购商誉摊销,会造成重复。

从各国情况看,第一种方法应用较多,第二种较少使用,而第三种方法极少被采纳。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第32号《企业购并准则》中明确要求使用第一种方法,并在最长不超过20年的期限内摊销;美国规定在不超过40年的期限内摊销。

在极少数情况下,购并时所取得的净资产公允价值会超过购买成本,这确实是负商誉。

关于负商誉,要紧的做法是,将净资产超过购买成本的差额分摊到除长期有价证券之外的非流淌资产,假如这些非流淌资产已降低到零值,则未分摊的差额记作“递延贷项”。

3·购买日的确定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对购买日的定义为“购买日是被购企业的净资产和经营操纵权实质上转让给购买企业的日期,也确实是购买法开始应用的日期。

自购买日起,即自被购企业的操纵权实质上转让给购买企业起,被购企业的经营成果应并入购买企业的财务报表中。

实质上,购买日即是,购买企业开始行使其对企业的财务和经营决策权以便从其活动中获得利益之日。

只有满足了各项为爱护相关各方权益所必需的条件,才能认为操纵权转让给了购买企业。

然而,这并不必定地要求操纵权实际转让给购买企业之前依法结束或完成交易。

在评价操纵权是否差不多实际转移时,需要考虑购买的实质。

”在我国,财政部所公布的《关于股份有限公司有关会计问题的解答》和《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中,都规定了收购股权的公司在计算应纳入其报表的被购买企业之盈利(或亏损)时,应以股权购买日为界限,即购买日后的经营业绩方可按持股比例记入购买方的利润表。

因此,购买日的确定与合并后续存公司的业绩紧密相关。

财政部66号文指出:“公司购买其他企业,应以被购买企业对净资产和经营的操纵权实际上转让给购买公司的日期作为购买日,即被购买企业以其净资产和经营的操纵权上的要紧风险和酬劳差不多转移,同时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购买公司为标志;购买公司以被购买企业净资产和经营的操纵权上的要紧风险和酬劳差不多转移为标志。

在具体实务中,只有当爱护相关各方权益的所有条件均被满足时,才能认定操纵权差不多转让给了购买公司。

这种条件包括:购买协议已获股东大会通过,并已获相关政府部门批准;购买公司和被购买企业已办理必要的财产交接手续;购买公司已支付购买价款的大部分(一般应超过50%);购买公司实际上差不多操纵被购买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从其活动中获得利益或承担风险等。

”另,“财政部有关人士就66号文有关问题同意记者专访”一文里有如此的回答,“认定股权购买日的前提是风险和酬劳的转移。

而风险和酬劳是否发生转移,为了便于操作,66号文规定了4个具体条件,这4个条件是相辅相承的。

必须坚持的一点确实是要紧风险和酬劳都要转移。

有人认为这些规定过于原则,实际上,注册会计师在具体执行业务时,对购买日的确定也有一个推断标准,而这一推断标准是与66号文规定的4个具体条件相一致的。

66号文件规定的购买日的界定标准,是给注册会计师提供了推断购买日的法规依据,然而注册会计师还应依照企业实际情况,依据相关会计准则,进行自我推断”;“注册会计师和会计人员身处第一线,对企业发生的购买行为的环境因素比较了解。

注册会计师和会计人员应当运用会计制度所规定的原则,依照实际情况作出推断。

例如,当购买日的其他条件均已满足,但购买价款支付了45%,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和会计人员应当依照要紧风险和酬劳是否差不多转移作出具体推断,是否差不多符合了购买日的条件。

那个地点不应机械理解。

”4·业务举例例1:假设1998年12月31日,A公司汲取合并B公司,B公司丧失法人资格,A公司续存。

合并之前B公司经确认、评估的资产、负债状况如表5-1所示。

两家公司采取相同的会计处理原则,会计年度一致。

A公司以新发行2000000股每股面值1元(市价2元)的一般股,换取B公司股东持有的每股面值1元的1200000一般股。

此外,A公司还发生了下列与合并业务相关的费用:证监会登记费 45000股票发行成本 55000注册会计师、律师、评估师服务费 100000合计 200000图表5-1 资产负债表1998年12月31日单位:元对上述企业并购,购并双方应用购买法作帐务处理(我国的帐务处理有所不同,详见第五部分)如下:1)A公司:①发行股票2000000进行购并:借:长期投资──B公司 4000000贷:股本 2000000资本公积 2000000②记录与购并业务相关的费用:借:长期投资──B公司100000资本公积100000(45000+55000)贷:银行存款200000③将购买成本分摊到可辨认净资产和负债,并确认商誉:借:银行存款450000应收帐款(净)400000存货480000长期有价证券投资 800000固定资产(净) 2300000无形资产600000商誉970000贷:短期借款 500000应付帐款1000000长期应付款 400000长期投资──B公司 41000002)B公司丧失法人资格,按原帐面价值结束会计帐簿分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