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困境与政府对策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困境与政府对策

2012年第15期科技管理研究ScienceandTechnologyManagementResearch2012No.15收稿日期:2011-11-30,修回日期:2012-02-24基金项目:2009年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辽宁低碳经济取向下加快企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L09BZX003)阶段性研究成果

doi:10.3969/j.issn.1000-7695.2012.15.013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困境与政府对策

秦书生(东北大学文法学院,辽宁沈阳110819)

摘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生态经济模式。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着许多困难: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难以改变,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有待于完善,低碳技术开发不足,能源的使用效率较低等。我国政府促进低碳经济发展要加强对社会公众的低碳经济教育引导,加大政府的政策支持,完善法律体系,推进低碳技术研发,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建立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市场服务体系。关键词:低碳经济;政府;技术;政策中图分类号:F1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695(2012)15-0056-04

DifficultiesandGovernmentCountermeasuresofDevelopmentofLow-carbonEconomyinChina

QINShusheng(SchoolofHumanities&Law,NortheasternUniversity,Shenyang110819,China)

Abstract:Lowcarboneconomyisanecologicaleconomicmodelwhichiswithlowenergyconsumption,lowpollutionandlowemissionasitsfoundation.Wefacemanydifficultiesinthecourseoflowcarboneconomydevelopment.Forexample,itisdifficulttochangethecoal-basedenergystructure;thepoliciesandregulationswhichpromotethedevelopmentoflowcarboneconomicneedtobeperfect;thelowcarbontechnologydevelopmentisinsufficient;theuseofenergyisinefficient,andsoon.Therefore,inorder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carboneconomy,itisnecessaryforourgovernmenttostrengthenpubliceducationandguidance,strengthengovernmentpolicysupport,perfectthelegalsystem,pushforwardlowcarbontechnologyR&D,vigorouslydeveloprenewableenergysourcesandestablishthemarketservicesystemoflowcarbonmarket.Keywords:lowcarboneconomy;government;technology;policy

当今世界,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恶化、资源紧缺已成为世界性难题。降低能耗和减排温室气体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国际经济热点。发展低碳经济已经形成全球的共识。如何发展低碳经济,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低碳经济之路,各国都在探索中前进。中国是一个高耗能的国家,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低碳经济为我们带来了挑战,也同时带来了机遇。1低碳经济的内涵传统的发展模式是“资源—产品—废物”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即通过低端技术开采、利用资源,持续不断地将其变成废物,通过牺牲环境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其环境治理模式是末端治理:先污染,后治理,即以环境和资源的高耗竭性消费取得经济发展后再治理环境。传统的发展模式已不适应人类社会的发展,它加重了资源耗费、环境污染,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并带来全球气候变暖,

威胁

到人类的生存发展,日渐引起了人们的反思。低碳经济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严峻挑战的背景下,提出的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以消耗低碳燃料为主,追求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最小化排放的生态经济模式。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2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困境

虽然我国在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推动了低碳经济的发展。但是,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国低碳经济发秦书生: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困境与政府对策展过程中仍面临着许多困难。第一,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难以改变。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对重工业产品形成巨大需求,从而形成对能源的巨大需求,出现了能源的高消耗、环境的高污染、废物的高排放等一系列问题。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我国煤炭资源丰富,而天然气和石油等能源不足,这就造成了企业使用的多是以燃煤为主的能源。据计算,每燃烧1吨煤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大量的CO2排放,造成巨大的环境影响。从能源消费结构看,我国煤炭消费比重过高。2007年,我国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所占比率高达69.5%,而发达国家大都不到20%,致使我国经济的“高碳”特征明显[1]。因此,我国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在解决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上面临严峻形势,任务十分艰巨。第二,我国关于低碳经济的政策体系还很不完善。党中央、国务院虽然对低碳经济已高度重视,并制订了有效的规章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并未得到彻底的落实,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执行力度远远不够。我国低碳经济起步较晚,用以促进低碳经济的政策、制度、措施还很不完善,偏重于法律的强制性措施,较少运用经济激励手段。主要表现为用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投入政策不完善、税费征收政策不完善、配套服务政策不完善等。第三,低碳技术开发不足,技术创新水平低。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低碳技术的支撑,而我国在低碳经济方面的技术研发仍比较薄弱,低碳技术发展水平低。“能源生产和利用、工业生产等领域技术水平落后,技术开发能力和关键设备制造能力差,产业体系薄弱,与发达国家有不小的差距”[2]。首先,我国低碳技术创新投入不足。技术创新需要强大的资金投入,而我国低碳技术项目主要是依靠政府的临时拨款和政策贷款,或者是国际机构的贷款或捐款,没有形成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3],其次,我国缺乏低碳技术创新人才。据资料显示,中国大多数企业对于新产品的研发只占企业投入的24%,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低碳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专业型人才,而大多数企业对新产品的开发更注重短期项目,而对长期性、有市场前瞻性的基础研究则重视不够,这也是制约低碳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再次,我国对于低碳技术发展的政策鼓励有限。尽管我国也曾出台了一些与低碳技术研发有关的优惠政策,但随着体制的变革以及机构的变化,一些政策名存实亡,未能真正实施[4]。第四,一些企业的自身环保意识薄弱,并对低碳经济的认识不足,仍采取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有许多企业认为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抛弃钢铁、建材等高消耗的产业,因而不能发展低碳经济,没有认识到低碳经济是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和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我国企业的增长方式并没有真正的从粗放式的增长转变成集约式的增长,企业的发展主要是依靠资金、人力、物力等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来提高产量或产值,有些领域有些环节问题更加突出,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现象在企业中仍然存在。第五,我国能源的使用效率较低,提高能源效率难度较大。我国有许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能源的需求很大,而且部分行业仍存在一些工艺和装备落后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能源的使用效率较低,仍存在突出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问题。企业对能源的利用率比较低,决定了企业的高碳结构。由于受到地方利益的保护,这些企业难以及时关停并转,这不利于发展低碳经济。

3中国政府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选择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企业、政府、社会各方面的综合协调来共同发展。要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要依靠企业自身的努力,还需要有一系列政府的政策、法律法规和制度保障等来支持低碳经济发展。3.1政府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教育政策

政府应该加强发展低碳经济的宣传教育,树立低碳理念,倡导低碳消费,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政府要借助于舆论媒体,包括电视、报纸、网络、杂志、广播等,对广大民众进行节能、低碳消费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提高公众自觉环境意识,让公众了解到发展低碳经济的长远利益。政府通过教育也有助于提升公众彼此之间以及对企业的监督意识。政府应督促企业对其成员进行有关低碳经济课程的培训,使员工意识到低碳经济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3.2政府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3.2.1政府要加快出台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产业结

构及能源结构调整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及能源结构的目的在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优化产业结构、提高高碳产业准入的市场门槛和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对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首先,政府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发展低碳产业,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大淘汰污染工艺、设备和企业的力度,努力开发和生产高附加值、低能耗产品,有效

7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