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学图书馆如何开设阅读指导课

中小学图书馆如何开设阅读指导课

95320 图书馆管理论文中小学图书馆如何开设阅读指导课近几年,随着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学校越来越重视图书馆这块教育阵地,中小学图书馆既要为教师、职工服务,又要为全体学生服务。

中小学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智力发展,以及品德、性格、意志、情操形成的重要阶段,德智体美劳诸方面能否得到全面发展,往往影响甚至决定人的一生。

中小学生对整个世界还不太熟悉,他们迫切想了解世界、认识社会,图书馆是引导他们进入社会的窗口。

中小学图书馆是对中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园地,在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方面,中小学校图书馆可以发挥独特的教育作用。

在有条件的学校,已经开始组织学生上阅读指导课,这一块工作是由图书馆来完成的。

阅读指导课由于是近几年才开展的,形式比较新颖,基本没有经验可借鉴。

那么在中小学的图书馆,为什么要开展此课?开展阅读指导课的意义何在?课上讲授什么内容呢?笔者在中小学图书馆工作了四年,并和同事、同行经过探索、实践,就自身的工作谈谈如何在中小学开展阅读指导课。

一、中小学图书馆开设阅读指导课的重要意义阅读是孩子获取知识、开阔视野最好的途径,是教育的核心,是人类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

阅读能启迪孩子的心智,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引领他们探索更灿烂的人生。

中小学图书馆肩负着儿童阅读指导的重要责任,在指导中小学生阅读、开展素质教育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0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学校图书馆宣言》中指出:“培养和保持孩子们的读书、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并教给他们使用图书馆,这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图书馆的阅读指导能使学生对一本书一篇文章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他们的思想境界在读书中得到升华,使他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读书品位,使他们的道德、修养、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

二、中小学图书馆开设阅读指导课的必要性中小学图书馆开设阅读指导课是培养青少年信息素质的需要。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指出:“世界正在成为一个巨大的信息交流场,当你需要某种信息时,能以最快、最准确、最经济的方法获取,这才是信息社会生存的根本技能。

”图书馆是人类的知识宝库,人们只有通过阅读这条途径,才能进入人类知识的宝库,才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阅读,是我们与外界沟通的桥梁,是我们不断获取知识、积累精神财富的重要渠道。

然而,青少年的阅读与成年人的阅读不同,由于知识和经验的不足,他们还处于正在学习阅读的阶段,需要教师的指导。

阅读指导课,是以图书情报知识教育为主,并配合各科的教学活动。

通过对中小学阅读能力的调查,一个初中学生每学期读教科书共约70万字,读课外书籍约为400万到1000万字,是教科书的3~8倍,这还不包括他们日常浏览的报刊。

以上数字,大致反映了一个中学生在正常条件下的阅读能力。

这个阅读能力是巨大的,如果不进行有指导的阅读,就必然会出现“偏读”、“厌读”、“滥读”等不良阅读习惯。

阅读指导课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读书习惯,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从而掌握获取书本知识的正确途径,还可以促进学生对课堂内学习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我们要加强学生的阅读指导,教会学生科学、正确的阅读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使阅读深入到学生生活中。

图书馆工作者因为具有专业的导读理论知识,熟悉阅读规律,所以可以利用馆藏资源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

三、加强中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的方法和途径阅读指导的本质,应该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我校的阅读指导,不仅有图书馆从业者,而且包括学科教师,二者共同协作,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一)图书馆的常规阅读指导1.新生入馆培训。

在开学初期,围绕着如何利用图书馆资源这一主题,我们结合多媒体课课件,向学生详细地讲解图书馆的总体布局、馆藏资源分布、借阅手续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并现场就图书馆中借、阅、还、续借、代书牌使用等作示范,进行入馆教育,在图书馆知识、图书知识、利用图书馆查阅资料、工具书使用方法等各方面做详细具体的指导。

通过这些内容的传授,让学生对图书馆有所了解,并学会利用图书馆,对于他们的终生学习都有益。

入馆培训让新生对图书馆有了全面、深刻的了解,使他们更快、更直观地学习了如何利用图书资源为学习服务。

2.加强学生图书管理员队伍管理。

我们在每个班级挑选一部分热爱图书馆工作的学生,让他们参与图书馆的日常工作,传达图书馆工作近况,普及图书馆使用知识,成为图书馆与学生之间的桥梁。

在每学期末,我们对每一批热情的图书管理员进行表彰,感谢他们一个学期以来认真负责的工作。

3.配置合理的阅读资源,扩大阅读空间。

中小学图书馆的读者群体有不同的特点,低、中、高各个年龄段的学生的阅读倾向、兴趣、心理各不相同,我们针对他们的特点选择阅读资源,并注意阅读资源的广泛性和学科的完整性,定期优化资源,使阅览市成为一个内容丰富、质量较高、结构合理、书籍种类齐全的知识宝库。

4.创造优美舒适的环境,营造阅读氛围。

“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

它能在潜移默化之中感染、熏陶师生,使其内化为信念与情感”(陶行知)。

一走进图书馆,入目的是整洁和谐的借阅空间,排列有序的书籍、报纸、杂志,以及墙壁上悬挂的名人肖像和内涵精深的名言警句。

一坐下,宁静亲切的学习气氛,乐声悠扬的阅读环境,藏书丰富的书库,给学生带来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屏气凝神,而又温馨舒适,连思想都会在一种无声的交流中彼此影响。

如此阅读,既是一种享受,又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阅读的熏陶。

5.开展新书好书的推荐,培养读书意识。

利用板报、宣传栏、学校网络,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有目的地推荐不同内容、不同程度的读物,满足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需求。

并在校园网上制作有关图书宣传的网页和图书资源的远程检索,定期更新及补充,让师生能利用自己的计算机网络,方便地浏览和查找信息。

6.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之乐乐无穷”。

好书,像长者,谆谆教导;似导师,循循善诱;如朋友,心心相印。

积累语言,丰富知识,而且能陶冶情操,受益终生。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读书热情,活跃校园文化,树立正气,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我校一直以来坚持开展校园读书活动。

我们精心设计、积极筹划可行的活动计划,如一年一度的“书香校园”、“经典诵读”及展演、课本剧表演等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了读书的乐趣,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文化底蕴,营造了清风缕缕满校园的书香氛围。

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亲近书本,喜爱读书,学会读书,逐渐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营造了书香校园。

(二)为学科教学的阅读指导提供支持图书馆是学科教师上好阅读课的资源保证。

对于学生来说,在图书馆中看书、查资料的氛围与在教室中不同,所以语文、英语等学科教师会申请到阅览室上阅读课。

对此,我们根据他们的需求,随时提供场馆,并在上阅读课的过程中解答学生在图书馆使用方面的各种疑问。

1.配合学科教师,上好以指导学生阅读为主的“赏读课”。

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力,不仅是语文等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而且是图书馆的一项重要任务。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求图书馆阅读指导老师密切结合教学大纲,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认真选书,做到有的放矢。

如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四五年级的要求是:“能阅读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对六年级的要求是:“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文学作品,科普读物和少年儿童报刊,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情感,有初步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对初中生的阅读能力总的要求是:“读一般的现代文,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思路,了解基本的写作方法,具有一定的语感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断,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读文言课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的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能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图书馆虽然有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任务,但没有语文课系统深入。

因此,阅读指导老师要特别注意同语文教师紧密配合,共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学生有了阅读鉴赏力,可以深入、全面地理解和掌握作品,可以提高语感能力和掌握语言的能力,可以提高分析、想象和审美能力,可以受到美的陶冶、得到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力,除了配合语文教学外,还可以组织一些专题讲座。

比如适当选讲“什么是文学鉴赏?什么是文学鉴赏力,为什么要提高文学鉴赏力?判断文学作品的价值标准是什么?鉴赏文学作品的一般过程、方法是什么?怎样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怎样鉴赏诗歌?怎样鉴赏散文?怎样鉴赏小说?”等专题。

在提示阅读鉴赏知识、方法、理论的基础上,还向学生提供一些阅读鉴赏资料。

比如《阅读和鉴赏》、《中学生阅读》、《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讲》、《外国文学名著欣赏》等,让学生有借鉴的范例。

在此基础上,还要指导学生多读,多练,在阅读时间中提高鉴赏能力;与语文老师一起,组织一些阅读鉴赏活动。

通过由小组到班级、到学校的层层活动,推动学生阅读鉴赏的深入,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力。

除此之外,有时还请学校领导、专家学者、了解情况,进行专题指导。

还要根据具体情况上好以学生复述读物内容为主的“复述课”,以指导学生读后发表意见的“评论课”,以指导学生练习使用图书馆目录、中文工具书为主的“练习课”,以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为主的“读写指导课”,以及“读书心得交流课”、“检查汇报课”、“评价课”,等等。

2.根据具体情况相机指导,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很多学生的课外阅读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或者是从众,即看同学看什么,自己也看什么,或者有的只是随意翻看,根本没有好的阅读方法,其实,获取最佳阅读效果的主要途径是科学有效的读书方法,因此图书馆的阅读指导课应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培养他们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技巧,阅读方法有许多,读书无定法,各人的读书目的不同,个人的性格脾气也不同,所以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择优选取,形成一种阅读方法。

在课堂上,阅读指导老师要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上课内容及思路。

在阅读过程中,有的低年级段学生(小学生和初中起始年级)“读前无目的,读中无发现,读后无效果”,或者书拿到手后随便翻翻,觉得没意思。

针对这种现象,笔者对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认真分析原因,有的是因为求知欲不强,有的是因为基础差,读不懂,还有些同学读书方法不当。

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从激发阅读兴趣入手,帮助学生选阅通俗易懂的读物,甚至是故事、歌谣、连环画,让学生在阅览室坐得住、读得进、有发现、有兴趣、有收获。

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攻克理解关,理解读物的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