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湖一期景观系统东湖片区生态清淤方案设计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二O—三年五月二十日目录1、工程概况 (2)1.1区域概况 (2)1.2污染现状 (2)1.3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3)2、工程设计 (4)2.1编制依据 (4)2.2 清淤范围及清淤量 (5)2.3底泥的处理处置设计 (5)3、施工组织设计 (6)3.1主体工程施工方法 (6)3.2施工工艺流程 (6)3.3方案特点 (7)3.4清淤底泥的处置利用方案 (7)3.5施工总平面布置 (8)3.6质量控制标准 (8)3.7施工进度 (9)3.7.1 施工计划参数 (9)3.7.2工期计算 (9)3.8施工管理 (9)3.8.1组织管理机构 (9)3.8.2工程主要人员职责及人员划分 (10)4、施工环境影响评价 (12)5、水土保持方案 (13)6、堆泥方案 (14)7、投资估算 (14)附表一工程进度计划表 (15)附表二劳务计划表 (16)附表三主要施工设备表 (17)附图:疏浚底泥的综合利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工程概况1.1区域概况斑马湖东湖属于斑马湖片区景观系统一期工程中的一部分,位于长沙市望城区中心部位、滨水新城核心区北部,南临北横线,东临湘江。
斑马湖东湖原来为望城区老城区雨污合流排放地,经过几十年的污秽物沉积,现湖水水质十分恶化,在天气炎热时多有发臭气体散发,湖底淤泥由于沉积时间较长,平均已经达到 1.2米厚。
经过现场取样检测,多项重金属指标超标。
在营造长沙望城区斑马湖片区景观系统一期工程之际,决定对斑马湖东湖沉积的淤泥进行清除处理。
本工程地段地处湿润季风气候区。
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一般4~7月份为多雨季节,降雨集中。
1.2污染现状水质的评价:由于大量污水长期排入湖泊,以及湖泊周边的畜产养殖,湖水发黑,每逢夏季炎热天气,水汽蒸发,臭气弥漫。
经初步检测,现湖水受到污染,属于V类劣V类水体,不能满足景观用水要求。
底泥的现状与评价:多年来大量污染物沉积、积累在底泥中,经检测底泥中有机质、镉含量超过《绿化土壤质量标准》(CJ/T340-2011)要求(见表1)。
属于中度污染并接近重污染。
表1斑马湖底泥检测与标准1.3工程建设的必要性斑马湖东位于雷峰大道旁长沙市望城区中心部位、滨水新城核心区北部,南临北横线,东临湘江,处于望城区滨水新城生态景观链中重要一环,与大泽湖商务旅游文化中心区遥相辉映,周边建有斑马湖国际大酒,联城商业步行街,以及新建的政府办公大楼,同时还有数个高档住宅小区,斑马湖东湖的建成投产直接影响区府形象、周边办公环境、商业投资以及市民群众的娱乐生活。
我单位承建长沙望城区斑马湖片区景观系统一期工程,作为专业的生态环境建设团队,分析斑马湖东湖在改造前应清淤有以下原因:原因一:东湖多年做为老城区雨污合流排放地之一,水质污染严重, 淤泥之中有害物质含量较多,应纳入东湖治理内容之一。
原因二:公园投入使用后,水秀及游船都需较好水质,如不清淤会造成淤泥上翻影响景观效果。
原因三:若无好的水质,影响景观观赏及水鸟、鱼类等生物没有好的生存环境,不利于生态平衡。
原因四:夏季炎热,水气蒸发、污染物随着水气弥漫于空气中,严重影响空气质量,以至影响周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原因五:为保证东湖公园建成之后的水质,需将污染源即淤泥清理干净,减少后期的维护成本。
2、工程设计湖泊底泥疏浚工程是解决湖泊内源污染,控制水体污染富营养化的一种重要措施。
其目的是通过清除湖内污染底泥,清除沉积物中所含污染物,减少沉积物中污染物向水体的释放。
改善基底的污染程度,增加湖泊容积和水体自净能力,为水生植物的重建以及鱼、水鸟等生物的生活提供适宜的底质条件。
生态清淤工程设计的原则是底泥: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资源化。
减量化:系通过机械脱水,减少底泥的体积。
稳定化与无害化:系植物修复底泥中的重金属,并通过堆肥杀灭病原菌、寄生虫卵及病毒,提高淤泥的卫生指标。
资源化:系通过科学配比将干泥制成绿化种植土。
2.1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水功能区管理办法》,2003年;6、《中华人民共和国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7、《绿化种植土壤》(CJ/T340-2011)&《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1984) 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0、《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1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12、《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 995);13、《疏浚工程技术规范》(JTJ319-99);1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15、《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59 );1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土地改良用泥质》(CJ/T291-2008);17、《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农用泥质》(CJ/T309-2009 );1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混合填埋泥质》(CJ /T249-2007);2.2清淤范围及清淤量东湖现状湖面面积约300亩(19.7万川),其中现状湖水平均深度为1.8m,湖水量354600m3;淤泥平均深度1.0m,淤泥量200000m3。
对斑马湖东湖湖底沉积的淤泥进行清除工作。
规划区域内的其他鱼塘根据污染情况也需列入清理范围。
2.3底泥的处理处置设计湖底淤泥我们采用绞泥船,抽到岸上,填加药剂,使其絮结,再通过专业脱水设备进行脱水处理,然后场内临时堆放。
对脱水干泥进行检测及成份分析,通过科学配比将干泥制成绿化臟趨水-------------- [離浓缩曲就境達1 --- 1_I底泥说水清诜水和压榨水H 1-J种植土。
为防止重金属造成二次污染,将进一步采用植物修复措施对底泥进行生态修复。
临时堆放场布置见工程总平面布置图。
3、施工组织设计3.1主体工程施工方法湖泊底泥清淤工程包括:湖泊底泥疏挖、输送、沙石垃圾分离、脱水干化、运输和处置资源化利用。
按现有施工条件、工法进行组织施工3.2施工工艺流程湖泊底泥清淤工程流程包括:湖泊底泥疏挖、管道输送、沙石垃圾分离、分拣、药剂添加、底泥浓缩、底泥脱水、运输和场地运至临时堆土区。
图示如下:1!岸上脱水设省!1!搭动^®^ ;I 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药试备I I垃圾分拣I砂石分拣场所堆政3.3方案特点(1).针对湖岸复杂的地形条件,所有设备均可车载移动安装,可快速作业;只需极少土建工程。
(2).经絮凝剂的絮凝作用和机械脱水,使脱水效率较自然干化提高10 倍以上;(3).污泥抽送、砂水分离、垃圾分离、机械脱水实现流水作业;(4).绞吸上来的泥浆机械强制脱水,脱水泥饼含水率低于50%(5).底泥脱水产生的排放水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二级排放标准,主要指标:CODCR150mg/l , SSc 100mg/l , BODS;30mg/l。
(6).设备占地少,仅为500平方米左右;(7).高效高速,连续作业,从淤泥泵送进入脱水系统到出泥饼,仅需5分钟;(8)污泥脱水后成块状,体积可减少70%以上,无液体渗漏,无恶臭,可避免二次污染;(9).设备技术成熟、维护方便,运营成本低于现有传统处置工艺运营成本。
3.4清淤底泥的处置利用方案清淤底泥的处置方式主要是用做园林绿化种植土壤,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处置利用:(1)在快速脱水过程中添加絮化剂、除臭剂、杀虫杀菌剂等外加剂,使淤泥在处理后最大程度的无害化;(2)在脱水处理后的场内倒运过程中和外购客土按 1 : 1的比例进行配比掺和,既充分利用了淤泥中富足的有机质、有效N、有效K等营养元素,又能进一步降低重金属镉 (Cd)的单位含量,做到无害化处理;(3)在与客土掺和前按500g/m3的比例施用钙镁磷肥,达到平衡施肥的目的;(4)和设计结合,将处理后的底泥装入土工布袋,在湖泊周边做生态护岸,泥土可就近处置。
3.5施工总平面布置根据工程现场情况和施工需要,遵循有利施工,方便管理,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见附图)3.6质量控制标准(1)底泥脱水后含水率W 50%体积减少70%以上;(2 )尾水污染物含量及悬浮物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排放标准,悬浮物SSC 20ml;(3)脱水后底泥在临时堆场养护后,做进一步资源化利用处置。
(4)处理处置后底泥达到《绿化种植土壤》(CJ/T340-2011)的标准及资源化利用要求;3.7施工进度3.7.1施工计划参数(1)清淤底泥水下方约20万方;(2)泥浆泵吸入的泥浆含水率95%以上;(3)淤泥经机械脱水处理后,含水率约50%;(4)施工总工期为93天,其中前期准备工作5天,实际施工疏挖脱水时间为88天(雨季、设备维护检修工期顺延);(5)每天工作时间按24小时计算。
(6)每套设备处理底泥水下方每小时21.8方;3.7.2工期计算处理量都按水下方计算,单位为方。
设备每小时处理量:21.8 X5= 109方设备每天处理量:109X 24 = 2616方实际工期:230000/2616=87.92 天工期设计90天,具体计划见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附图二)3.8施工管理3.8.1组织管理机构针对斑马湖东湖特点,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由经验丰富的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整个清淤的施工,同时还配备专业工程师、安全员、预算员、质检员、材料员等协助项目负责人,作为本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并全权负责本工程,即从开工到竣工整个施工过程的施工管理、质量技术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与此同时,我公司委派本工程现场的项目负责人将对作业层负有管理与服务的职能,以保证本工程在顺利完工的前提下达到建设方对工程质量的要求。
项目组织结构(见下图)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382工程主要人员职责及人员划分3.821 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是直接负责整个工程的全面管理,是我公司派驻现场的全权代表。
其主要职责是定期主持项目部的会议,合理组织和调配队伍, 安排工程组的人、财、物的流向,严格把控施工的质量和施工进度以及施工成本,保证施工安全,同时他还将代表公司与业主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相关施工单位进行相互的关系协调,及时准确地向有关方面提供工程报告并定期向公司领导汇报等工作。
3.822技术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主要是协助项目负责人工作。
由项目负责人直接领导、安排,具体负责对整个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点等问题进行研究与解决,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