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胆囊疾病超声诊断
6
慢性胆囊炎声像图表现
1.慢性胆囊炎病程初期,胆囊体积无明显变化或可增大,超 声成像难以发现和识别;病程时间较长、反复发作后可见 胆囊缩小变形,甚至呈实质性团块状强回声。当胆囊腔内 充满结石时表现为“WES”征,即囊壁、结石、声影三联 征。
2.胆囊壁增厚,毛糙,回声增强,慢性胆囊炎急性.胆囊胆固醇沉着症临床概述
胆囊胆固醇沉着症,胆囊局部胆固醇代谢的失 衡造成胆汁中的胆固醇含量增高,沉积及胆 囊壁黏膜上后被巨噬细胞吞噬,逐渐形成了 向黏膜表面突出的黄色小颗粒,称之为胆固 醇沉着症,由于呈息肉样改变,故又称为胆 固醇性息肉。其临床表现及慢性胆囊炎和胆 囊结石相似,不易诊断。
16
原发性胆囊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早期无特殊症状和 体征,大多数患者当临床做出诊断时已有肝脏侵犯或远处转 移,预后较差。胆囊癌的晚期表现为右上腹的持续性疼痛、 恶心、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
4
胆囊炎临床概述
急性胆囊炎是由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或胰液反流等原因引起的胆囊急性炎症
性病变,大多数由结石嵌顿引起。 根据炎症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单纯性胆囊炎、化脓性胆囊炎和坏疽型胆
囊炎。 主要的临床特征:右上腹持续性疼痛并阵发性加剧、发热、右上腹压痛,Murphy征
阳性,严重者可有轻度黄疸和腹膜刺激症状。
5
急性胆囊炎声像图表现
1.胆囊肿大 胆囊外形饱满,体积增大, 长径和横径均增大,横径增大更有诊断 意义,急性胆囊炎时横径常超过4cm。 2.胆囊壁增厚 胆囊壁≥3mm即为增厚。 增厚呈弥漫性,呈强回声,其间出现间 断或连续的弱回声带,形成胆囊壁的双 边影表现。囊壁内膜面毛糙。 3.胆汁混浊 胆囊内透声差看,充满稀疏 或密集的细小或粗大光点,呈斑片状或 絮状,无声影,有移动性,有时可表现 为沉积性回声光带。 4.胆囊周围炎 急性胆囊炎发生穿孔时可 显示胆囊壁的局部膨出或缺损,以及胆 囊周围的局限性积液。
慢性胆囊炎常及胆道结石并存,炎症反复发作时胆囊壁增厚、囊壁纤维组织增
生及慢性炎性细胞浸润,从而引起胆囊的收缩功能减退或丧失,最终胆囊萎缩变
小。
多数患者无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有急性胆绞痛病史,可有非特异性的腹痛症状, 以及腹胀、打嗝或厌油等消化不良症状。超声检查时偶尔发现,临床表现以病理 改变的严重程度可能不一致。
胆囊胆固醇沉着症声像图表现
胆固醇性息肉,息肉常多发,多发生于胆囊体 部,体积较小,胆囊形态大小正常,囊壁上 见乳头状或桑葚样结节向胆囊腔内凸起,结 节可直接附着于胆囊壁,基底部较窄,或有 蒂及囊壁相连,蒂细,息肉一般不超过1cm, 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17
胆囊癌的临床概述
胆囊癌为胆道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女性多见多数胆囊癌及 胆囊结石及慢性胆囊炎关系密切。
11
1------------2 ---------3
充满型胆囊结石 表现为WES征
1.胆囊壁 2.结石 3.声影
12
ST
胆囊颈部结石
ST
13
泥沙样结石
14
胆囊息肉样病变
胆囊息肉样病变又称为胆囊隆起样病变, 是指胆囊壁向胆囊腔内凸起性病变的总称, 主要包括胆囊胆固醇沉着症、胆囊腺瘤、胆 囊腺肌增生症等。
9
Shadow
典型胆囊结石声像图 GB:胆囊 ST:结石 Shadow:声影
10
不典型胆囊结石的声像图表现 1.充满型胆囊结石:胆囊内胆汁较少或无胆汁,胆
囊腔的无回声区消失,胆囊无正常的轮廓或形态, 声像图仅表现为胆囊前壁呈弧形或半月状的强回 声带,后方伴较宽声影,致使胆囊后壁不显示。 此型胆囊结石还有一种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胆 囊结石声像三联征(WES征),前方为增厚胆囊 壁的弱回声包绕中间结石的强回声,后方伴有声 影。 2.胆囊颈部结石:结石未嵌顿时,结石周围胆汁的 衬托下易于显示,表现为强回声后方伴有声影; 结石嵌顿时,周围无胆汁衬托,结石的强回声显 示不清。 3.泥沙样胆囊结石:表现为沿胆囊后壁分布的厚薄 不一的强回声带及后方较宽的声影。
胆道结石的形成及胆囊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可分为三个阶段: 胆汁饱和(或)过饱和,起始核心的形成,逐渐形成结石。
胆囊结石及胆囊炎往往同时存在,并且互为因果。本病任何人 群均可发生,但好发于多产、肥胖的中年妇女。发生胆囊结 石患者长期无自觉症状,合并慢性胆囊炎时多发现为右上腹 不适、隐痛和消化不良等症状,大部分患者有饱食、高脂饮 食后,促使症状发作或加剧,胆囊结石嵌顿时可出现右上腹 剧烈绞痛并向右肩部反射,如果继发感染可出现化脓性胆囊 炎症状,需要及时诊治。
8
胆囊结石声像图表现
典型胆囊结石 具有以下三大特征: 1.胆囊腔内出现形态稳定的团状强回声:一般较大而孤立分布
的强回声多呈新月形、半圆形或圆形团状强回声;体积较小 的多发结石,堆积于胆囊后壁时形成一片强回声带,不易分 辨结石数目。 2.强回声后方伴有声影:结石后方出现一条无回声带即为声影, 结石的声影边缘锐利,宽度及结石的宽度基本一致。 3.强回声随体位改变而移动:由于多数结石的比重大于胆汁, 仰卧位时结石沉积于胆囊后壁,当患者改变体位时,容易引 起结石的移动。
3.胆囊内透声差,囊腔内出现沉积状回声,改变体位时可见 其缓慢移动和变形,为陈旧、稠厚胆汁或炎性胆汁团的表 现。
7
胆囊结石临床概述
胆囊结石是常见的胆囊疾病,根据结石的化学成分,可分为三 种类型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混合性结石。临床上以混 合性结石最为多见,一般单个结石较大,多发者,结石常较 小。
第二章 胆囊疾病超 声诊断
正常胆囊解剖
胆囊为梨形的囊性器官,位于肝右叶脏面的胆 囊窝内。胆囊分为底、体和颈三部分,胆囊 颈部和胆囊体部连
接处膨大,称为哈氏 囊,胆囊结石常滞留 于此 处。
2
3
正常胆囊声像图改变
❖ 胆囊纵断面呈梨形,横切面呈圆形 或椭圆形。正常胆囊轮廓清晰,囊壁 回声较肝脏略高,囊壁光滑整齐。胆 囊腔内呈无回声,后方回声增强,侧 壁可有边缘折射声影,显示为典型的 囊性结构。 ❖ 正常胆囊超声测值:长径一般为 5~8cm,横径一般为3~4cm,正常的 胆囊壁的超声测量宜选择胆囊体部前 壁进行测量,其厚度不超过3mm,多 数小于2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