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管102班小组成员:黄菊萍 付文晓 廖丽 农云霞
大学生课余生活安排
摘要:大学生课余生活时间的不同安排,以及各种课余生活的影响,据此大学生应如何
更好的安排和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给出我们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课余生活安排;影响;建议
问题:大学生课余生活安排对其自身的影响
大学生课余生活时间相对宽裕,他们对于各自的课余生活安排有不同见解,比如:学习、
上网、谈恋爱、兼职、运动、逛街等其他。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课余生活如何处理,以使
学习与生活相互协调,大学生活更加充实,使大学生在学习与实践的时间分配达到最佳化。
然而,现在大多数大学生不太懂得好好利用课余生活时间,他们普遍沉溺于网络,打游戏谈
恋爱,外出逛街买高档品牌等,以至于学业荒废。当然也不缺一些有志向的的大学生,他们
积极的找兼职,找实习单位,努力学习,积极锻炼身体等等。
首先,让我们来说说网络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
一. 正面影响
,1.网络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影响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
阵地,大学生访问这些网站,参加网站开展的各项活动,有助于增强爱国、爱党意识,有助
于强化道德主体意识与地位。如在调查问卷中,学生对“网络的使用对社会道德水平的影响”
的回答:网络的使用会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占35%,网络的使用会降低社会道德水平占10%。
这个结果表明网络对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并且是主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
定的负面影响。
2.网络对大学生智力素质的影响
网络对大学生智力素质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的开放性和方便性、内容的多样性
和广泛性,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大大拓宽了大学生的求知途径,有助于大
学生开阔视野、促进学业;网络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种自由、轻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
有助于大学生培养和发挥创新能力;网络是一个广阔空间,存在着许多新鲜和未知的事物,
有助于开发大学生的潜力。
3.网络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传递的
快捷,以及人机对话的平等的新型人际关系,有助于启发和引导大学生培养和形成学习、效
率、平等、开放等现代观念;网络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有助于大学生扩大交往的
范围;网上新型人际交往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建立为大学生在现实社会中进行社会交往提供了
一种缓冲的空间;网络还为大学生的社会化提供了角色的练兵场,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
化。
二.负面影响
世间的许多事物都是利弊相生,祸福相随,网络也不例外。网络就像一条大河,挟裹着
珍珠和泥沙翻腾而下,既传播文明又倾泻垃圾,既开启民智又制造蒙昧盲目。就其与大学生
的发展之间的关系而言,一方面网络作为一种新的大众传播媒介、交往方式,极大地满足了
人们信息资源共享、进行超越时空限制的交流等需求;另一方面,网络本身存在着一定缺陷,
网络环境往往较为复杂以及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保护。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发育还不够十分成
熟,有的大学生对“网络文化”、网络环境和网络交往等信息缺乏甄别过滤功能。因此,在当
前学校教育侧重于学业成绩,部分学生跟不上学业和就业压力比较重的情况下,网络极易成
为某些大学生躲避负担和压力的“防空洞”,使一些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因此,少数学生沉
溺于网上娱乐而无心向学,有的学生上网造成道德水平下降,这在调查结果中都有显示,在
上面的举例中已提到。对于“网络世界存在的三大危害:暴力游戏、沉溺聊天、泛滥色情”的
观点都表示认同,网恋现象时有发生。在对大学生对网恋的看法调查中,只有49%人反对
网恋,可以尝试网恋的占到了51%。个别同学还有网恋经历。网络的这些不利因素,已经
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因此,对大学生的上网必须得到有关人士的关注和适时
地指导。
其次,是关于兼职对大学生学业以及生活的影响:
大学生做兼职其实能收获蛮多的东西。不仅可以让你赚更多的钱,补贴零用,积蓄多的
时候还能出外旅游增长见识,同时可以加快你的社会化的进程,加速你对社会的融入,有助
于今后的就业,另一方面因为对就业市场需求的了解,你也必然会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缩
短自己的成功期。
再者,虽然做兼职会占去你一部分的时间,但是合理的兼职可以让你的时间安排更加科学,
越是时间紧凑,你越是会想办法提高学习效率。有句话说,人是逼出来的,有时候你不去逼
一逼自己,你又怎么知道自己本身蕴藏了多大的能量?
最后,我们想说的是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
1. 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在校生理适应能力的关系:
大学生在校生理适应能力主要表现在对学校当地气候水土的适应性及季节变化引起的
一些流行性疾病的抵抗能力。比如,一些南方到北方上学的大学生难以适应寒冷干燥的气候
环境,一些北方到南方上学的大学生无法适应炎热、多雨和冬天室内无暖气取暖的情况,这
都是由于体质差、生理适应能力弱而导致的。更应值得注意的是,既经常参加课外体育运动
又经常对气候环境不适应,抵抗流行性疾病能力差而影响身体健康的大学生其参加体育运动
的直接动因也是为了能提高自身身体免疫能力。
2.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在校心理适应能力的关系
大部分学生认识到通过体育运动能改善心理不良情绪、增强自信心、可促进人际关系的良
好发展,但是从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与不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大学生中相比较来看,经常体育
运动的大学生对体育运动改善提高心理适应能力的认同比例要远远大于不常参加体育运动
的大学生。体育运动对提高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有着相当明显的效果。体育运动的多样性、
复杂性与多变性能使大学生从中体验到兴奋、焦虑(是一定限度的焦虑心情是追求上进的动
力)、忍耐、奋进、满足、愉悦等多种不同的情感体验。从中能增进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
增强自尊、自信心、责任感,培养顽强的意志,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使大学生的性格、社
会意识得到不断的完善。体育运动能使人的注意力转移,情感发泄,紧张情绪得到放松,减
少消极的心理影响,为聚集的不利心理能量、消极情绪提供一个公开合理的发泄场所;同时
对一些性格较为内向,人际交往敏感的大学生提供很好的人际交往条件,体育运动有着独到
的人际交往功能,不需用太多的语言即可互相交流沟通,通过手势动作等直接或间接的沟通、
交流能使人无意识的互相产生感情。
3. 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在校专业基础知识掌握能力的关系
在大学生活中对大学生的专业学习的水平有着相当高的要求,每个大学生无论是在组织
管理工作上还是在社会人际交往上有着多高的能力其自身的专业学习成绩水平仍然是最关
键的,同时也会形象影响到大学生活的其他方面。如果说大学生的生理、心理适应能力是在
校适应能力中的硬件部分,那么其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就是在校适应能力中的软件部
分,是体现大学生价值的核心。所有能力的培养也都是围绕专业基础知识来进行的。通过一
系列的研究发现,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在校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有着相当重要的关系。
参考文献:1、杨鹏,网络文化与青年【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王林,试论“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人文杂志,2006
3、李一,网络沉溺的生成机制及社会对策,广东社会科学
4、王云丽,《普通高校大学生职业意识的引导》
5、杨红秀;贺祖斌 “大学生兼职动因的社会学分析”[期刊论文] -桂林师范高等
专科学校学报2008(06)
6、李日葵;赵闫;“大学生兼职取舍的研究分析”2008(04)
7、沈一鸣;“大学生兼职市场调查分析”[期刊论文] -现代商贸工业2008(08期
刊论文]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
8、吴亚子;赵燕 “大学生兼职情况调查报告--以南京地区高校为例经素 ”
2005(10)
9、“论学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期刊论文] -湖北体育科技2005(01)
10、张利;张昆“ 体育锻炼的选择对治疗焦虑的影响” [期刊论文] -湖北体育科
技2005(01)
11、白震;易春燕 “体育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期刊论文] -体育学刊
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