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形势与政策 中俄关系论文

形势与政策 中俄关系论文

浅谈中俄关系
如今中国周边的国际形势十分严峻,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关系也日趋复杂,每天打开电视,各种新闻节目总是将目光聚焦到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摩擦上。

台海问题,中日关系,钓岛局势,南海问题,中印边界,让我们这些平民百姓听了都头皮发麻。

当然,不能让我们忽视的,还有与中国远隔万里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

然而,我们有一个重要的邻居,他曾经辉煌,然后衰落,如今再度崛起,他与我们有着长达数千公里的边境线内,在历史上,我们与他亦敌亦友。

而我们与他们的关系,却时常被民众所忽视。

他就是俄罗斯。

中俄关系实际上是中苏关系的继续和发展。

俄罗斯独立以后,由于中俄两国领导人和政府在两国关系上都采取冷静、郑重和从国家利益出发的原则,中俄关系不但没有停滞和倒退,而且在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和军事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顺利和健康的展,两国关系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两国经济关系落后于政治关系、边界勘界中遇到的一些困难、两国边境人员进出交往中的某些无序现象等问题有可能影响中俄关系的发展,必须引起重视,加以解决。

中俄两国平等信任、睦邻友好关系形成和发展是由历史教训、国家利益、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等主导因素决定的。

这些主导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和有深厚基础的,它们将对两国关系产生长远的影响。

1
中俄两国在亚洲互为两个最大的邻国,中国和俄罗斯亚洲部分的国土加在一起几乎占亚洲陆地面积的一半以上,两国之间有4300多公里漫长的边界线,两国又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和世界上5个核国家中的成员,中俄两国关系的性质和状况,对亚洲和世界的局势有着密切的关系和重要的影响。

在世纪之交和下个世纪,中俄关系的前景如何,对亚洲和世界会有什么影响,这是每个国人都应该关注的话题。

俄罗斯所拥有的中西伯利亚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在历史上曾是中国的领土。

古代时,我们便与这片土地产生了诸多的联系。

而中俄关系密切起来则是从近代开始的。

俄罗斯的前身苏联曾是共产主义的老大哥,是中国在革命时期重要的盟友,二者又是国际反法西斯战线的同盟。

在那几十年中,中俄关系(当时称中苏关系)度过了一段蜜月期。

建国后,中国面临着美苏争霸的格局,作为共产主义国家,中国当然义无反顾的站在苏联这边。

而苏联也很照顾中国,为中国援建了许多工厂和设施。

在中国研制原子弹的初期,苏联专家也提供了很多帮助。

然而好景不长。

在赫鲁晓夫上台后,他全盘批判斯大林,中苏关系开始紧张。

政治上,苏联试图在中国建立电台,了解干涉中国政治,毛泽东极力反对。

军事上,苏联反对中国的核弹研究。

经济上,苏联进行社会主义改革,要求中国按照苏联模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国方面不赞成,毛泽东批判苏联的是修正的社会主义。

2
1961年,中俄珍宝岛战役爆发,中俄关系降至冰点。

苏联方面撤走了留在中国的专家。

在经济方面,苏联也停止了对中国的援助。

苏联解体后,作为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的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衣钵,中苏关系开始慢慢恢复。

尤其是近些年来,在很多国际问题上,中俄两国有着相同的立场。

中俄两国目前有着共同的敌人,那就是美国。

所以按照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一原则,两国关系也理应越走越近。

中俄关系越来越密切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结果。

从实力上来看,俄罗斯是一个合格的盟友。

俄罗斯拥有大量的资源和强大的军事实力,经济实力也在慢慢复苏。

而中国则是目前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一个是全球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一个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二者联手,可以与美国相抗衡。

近年来,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又给中俄交往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中俄也在近海区域频繁进行军事演习,其用意不言而喻。

2005年,两军成功举行“和平使命——2005”联合军事演习;2007年,我军赴俄罗斯参加上合组织成员国武装力量“和平使命——2007”联合反恐军事演习;2009年,中俄在沈阳军区洮南合同训练基地举行“和平使命——2009”中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

中俄的军事演习已经常态化。

我们且不想将来爆发战争,俄罗斯会与中国联手出
3
击。

假设台海终有一战,那么一个稳定的大后方对于中国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俄关系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因为两国的有着共同的利益。

但内部其实暗流汹涌。

事实上,中俄两国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中俄国防关系最明显的变化是近几年俄罗斯出售给中国的武器在大幅减少。

中国国防武器的增加和改良也使得俄罗斯官方面临了一个很难的抉择。

直至现在,俄罗斯都拒绝将其最先进的武器,譬如远程弹道导弹、战略轰炸机、防空和导弹防御系统出售给中国,他们害怕中国获得这样的武器后会打破东亚的军力平衡。

俄罗斯政府也不愿将其最好的核能技术和其他知识产品传授给中国,因为那将使低价的中国制造取代俄国成为第三方市场的出口方。

双方的能源合作仍存在问题。

双方不断地对外宣称两国签订了巨额石油和天然气合同,但直到最近都没有实现。

俄罗斯能源公司试图引进欧洲和亚洲客户来抬高竞买。

尽管这个方法提高了俄罗斯的议价权,但却使中国更加怀疑俄罗斯是否是个可靠的长期能源合作伙伴。

两国政府还对彼此在中亚的活动有所怀疑,在东亚中俄国企再为石油和天然气进行着竞争。

中国拒绝同意俄罗斯认定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是独立国家的决定。

这两个地方是2008年8月,在战争
4
中,俄罗斯从格鲁吉亚抢来的。

在社会层面,中国民间交流也很有限。

综上所述,我们与俄罗斯既要合作,又要有所防备。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俄罗斯这个国家是有虎狼野心的。

与中国合作也不过是权宜之计,未来也不是不存在反咬一口的可能。

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我们对俄罗斯的动作,也该要有些防范。

参考文献:新华网2012年04月23日07:58
新京报(北京) 2012-04-29 02:13:01
《东欧中亚研究》1996年第6期
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