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关系史
抗戰前後中蘇關係
1937我與蘇訂中蘇互不侵犯條約,尚附有 貸款協定,另「通商條約與航空協定在 1939年訂,蘇利用此二約將違禁品第三國 際共黨人員大量進入中國」。 1939.8.23德蘇協定成立,日德自然不勝, 促成 1941.4.13日蘇訂中立條約,使蘇實現遠 東領土安全保證。日蘇雙方互相尊重承認 滿洲國與外蒙不可侵犯性,至1941.6.22 德蘇戰爭爆發。
俄大革命後對華政策
1924.5.31始訂上述協定,俄聲明帝俄時 有損中主權利益一切條約無效,承認外蒙 古為中領土一部分,中東路問題等十五條。 1924.9.20 奉俄協定:規定中東路60年 後中無條件收回,中東路事全由奉俄決定, 有違中俄協定,北京段祺瑞幾經交涉,以 視之為中俄協定附件認之,實損中方權益。
日蘇協定有違中俄協定
1929中蘇因中東路事件斷交(先接另頁)。 1932(九一八事變後)中俄締互不侵犯條 約,雙方復交,俄即向日表示「和一國改 善關係並不足以使對另國關係的惡化」討 好日本,鼓勵日侵中,坐收漁利。日侵中, 俄不拒日使用中東鐵路運兵,甚至我告到 國聯,俄竟不敢參加國聯調查團。
俄大革命後對華政策
1920.9.27 加拉罕Karokham第二次宣 言,於10.2正式照會北京政府仍表示廢約, 但對中東路及庚子賠款不願無條件放棄, 因此時俄內部暫平,遠東白俄消滅中。 1920.8.23 Yourin來華重申廢不平條約, 中未理,乃轉事共黨活動。 1921.7 中共在優林指導下成立,共產 第三國際派Maring來華主其事,協助中共
日蘇協定有違Βιβλιοθήκη 俄協定1924.5.31中俄數度談判,依加拉罕宣言 精神,訂立中俄解決懸案大綱協定15條, 聲明廢止帝俄與中國所訂一切條約本等互 惠原則另訂新約。但1925.1.20日蘇協定 在中國北京簽約,其中第二款承認1905年 日俄朴資茅資條約仍有效,俄將旅大租借 權讓給日本,南滿鐵路轉讓日本與中俄協 定精神相違,中提抗議,俄反稱朴約不損 中國權益,不違中俄協定。
抗戰前後中蘇關係
1941.12.7珍珠港事件,日就不能再威脅 蘇 此時中國已失去利用價值,蘇本來面目又 露。 1943中美英蘇四外長會宣言在莫斯科,中 方最後才被邀請參加。 1943美英二國建議在德黑蘭中美英蘇四巨 頭會,蘇反對,而改成開兩次的三巨頭會, 先開羅蔣開羅會議,再開羅史德黑蘭會議 (此時蘇在我新疆製造阿山事件31年,和 北塔山事件36年)
孫中山改對俄態度原因
孫中山在所著「中國存亡問題」書中指出 為防莫俄勾結犧牲中國,反對中國參加一 次大戰,但民十一後,改變對俄政策,原 因有: 一、俄兩次對華宣言,1919,1920深得中 國人心,希望藉此機廢除不平等條約。 二、俄當時無法為患中國,俄為戰敗國, 僅能自保,民16年清共與俄斷交,俄莫可 奈何。
抗戰前後中蘇關係
俄在遠東本有三萬力,又調近十萬入伍加 強遠東軍力,1929.8大舉犯邊我軍奮力迎 戰,死傷眾,9.20滿洲里失陷。俄對國際 宣傳為「自衛」攻擊中國政府利用的白俄 軍,世人為迷惑,幸法、美報人揭露俄陰 謀實情,時邊城守將韓光弟等奮戰而中共 則提「擁蘇聯」「武裝保衛蘇聯」「反帝 反美」,美聯合英法對中俄提非戰公約, 俄則聯日反對之,雙方斷交。
孫中山改對俄態度原因
三、外交手段之運用:美威爾遜改造上總 統,各國不願放棄在華利益,日仍圖中, 且勢力勝過俄,俄乃改低姿態對我。且孫 越宣言1923.11「共蘇維埃制度事實上均 不能引用於中國」
抗戰前後中蘇關係
1927年後蘇對中國所提有關管理中東路協 定辦法一再拖延。 1929.5俄共利用中東路電訊設施發行俄共 哈爾演機關報新生活報,利用使館蒐情, 違反國際公法我警方斷然行動搜出共黨文 件及人員(俄籍人如蘇遠東貿易局總經理, цмубарь(音)等人)文件多係第三國際 致中蘇共指示文,對1928.12東北易幟事 指示以暗殺破壞對付,中斷然處置遣回俄 籍局長職工數十人。
抗戰前後中蘇關係
1932.12.12因日發動918事變,中俄均感 有復交必要,1933.3.1中新任駐蘇大使顏 惠慶赴俄履任時言「中俄兩國在經濟上自 然日益發展,但除此之外,別無何種政治 合作之可言」了解俄情甚深。但蘇派中國 大使богмуров則大為強調中蘇友好新頁 「中俄友誼」,當於1933.5.2到中呈遞到 任國書同日,蘇外長李維諾夫在莫斯科晤 日大使太田,正式提議讓售中東路與日本 扶持下的滿洲國,以解決中東路紛爭。
中俄關係史
授課主題:革命後的華俄關係 授課教授:郭武平教授
俄大革命後對華政策
1919.7.25代理外長加拉罕對華第一次宣 言 一、工農政村願將帝俄時與日本、協約國 等自中所取權益歸還中國。 二、將中東路所有礦產森林等無償還中。 三、放棄1900自中所獲庚子賠款。 四、取消在華一切特權,放棄在中國境內 一切工廠,目的在示好中國並用以消滅白 俄在遠東勢力,我政府未予理會。
抗戰前後中蘇關係
1935.3日蘇訂出售中東鐵路予日,一億四 千萬日元,退職金3000萬,我抗議,認違 反1924中俄協定,俄一再姑息日本,實乃 無力也。 1936.11.25日德反共協定在柏林簽字,俄 東西受敵,迫與我友好,並指使中共藉抗 日民主聯合統一戰線策略掀起全面抗日高 潮,拖住日本並挽救中共,抵陝北後命運。
俄大革命後對華政策
1926.5. 雙方就中東路開會,俄要求 沿線警察市政顧問參事一半要聘俄人,且 通行盧布,警衛由中俄兩國軍隊共同擔任, 陰謀畢露,中方自不同意並要俄政府將加 拉罕召回始止。 1925.1.20 日蘇協定在北京簽字,其中承 認1905朴約仍有效,有礙中主權,違背中 蘇協定,中提抗議,蘇竟稱無損中權益及 中俄協定。 徐志摩言:蘇俄對中國內政原則是利亂不 利治,使中國長亂。
俄大革命後對華政策
1922.8.12 蘇俄派Joffe來北京宣揚共 產主義並建中俄關係中主張應在加拉罕二 次宣言精神下雙方開會但越飛認俄代表無 此義務,會議乃延擱。 1923 加拉罕來華,中派王正廷與交涉, 雙方幾經交涉,擬訂中俄解決懸案大綱協 定十五條,因故鬧僵,俄轉與日交涉,謠 言四起,北京政府乃再與俄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