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情感化设计读后感

情感化设计读后感


1 8
情感化设计读后感

情感化设计读后感(一)
在心理学上,人类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应包括三个层次:
本能,行为和反思。本书的作者根据这三个层次,对情感化
设计进行了阐述。

首先,人的大脑有三种加工水平,其中,本能水平是自
动的预先设置层,行为水平支配日常行为中的脑部活动,反
思水平则是脑思考的部分。这是全书的核心观点的基础。从
上至下是知觉驱动,从下至上是思维驱动。作者举了过山车
的例子,坐过山车本身是会引起对害怕的本能感觉,但是过
后又会因为是一种冒险刺激行为而感觉良好,还可以作为吹
嘘的资本,所以坐过山车的行为是本能水平的焦虑与反思水
平的快乐pk的结果。

针对这三种加工水平,设计也可以划分为本能水平的设

2 8
计、行为水平的设计和反思水平的设计。

本能水平的设计指的是产品的外形。人是视觉动物,对
外形的观察和理解是出自本能的。如果视觉设计越是符合本
能水平的思维,就越可能让人接受并且喜欢。

行为水平的设计应该是我们关注最多的,特别对功能性
的产品来说,讲究效用,重要的是性能。使用产品是一连串
的操作,美观界面带来的良好第一印象能否延续,关键就要
看两点:是否能有效地完成任务,是否是一种有乐趣的操作
体验,这是行为水平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

反思水平的设计与物品的意义有关,受到环境、文化、
身份、认同等的影响,会比较复杂,变化也较快。产品真正
的价值是可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最重要的一个需要是建
立其自我形象和其在社会中的地位需要。当物品的特殊品质
使它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时,当它加深了我们的满意
度时,我们就会对他产生爱。

举例说,我们购买外观可爱有趣的物品,出于我们的本
能,哪怕很多东西将来我们用不着,甚至同其它物品并不相
配(如房间的各种装饰),但为了“好看” ,有时我们会

3 8
甘心掏钱;我们购买方便使用的各种工具,出于行为水平的
反应,“如果功能不足或者没有益处,那么产品几乎没什么
价值” ;我们购买一些旅游记念品,哪怕他们看上去很普
通,又不精致,也没什么功能,但却满足了我们反思水平的
需要,在回忆的时候,它们往往十分重要。

在这里我也想到一个有趣的例子。苹果在本能水平的设
计已经无可挑剔,由于其良好的品牌形象,苹果已经某种程
度上成为特立独行和简约高尚生活的代名词,因此在反思水
平上也赢得了用户,至于行为水平上的设计,用得顺手的人
当然赞不绝口,用得不顺手的人也因为另外两种层次上需求
的满足暂且忍耐,认为是自己的问题。购买苹果的产品,不
止是为了功能和设计,也是为了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表达自
己“想成为那类人” 的心愿。从这个角度讲,更炫更酷的视
觉设计,不止是为了本能水平的设计,还是为了带来更年轻
更时尚的感觉;更多更强的功能,也不仅是行为水平的设计,
也是给人以更专业更优秀的感觉;这些设计,虽然说某种程
度上牺牲了成本、易用性等等,但都给用户带来了情感上的
满足,也是有其存在的意义的。

于此同时,作者认为,产品设计的真正挑战是:“去理
解终端用户未得到满足的和未表达出来的真正需求” 。用

4 8
户从事什么样的活动,产品需要支持什么样的任务,怎样的
功能可以为用户提供更方便的服务更优质的生活,这些是不
能通过询问、主题小组、问卷等得到的。因为多数行为是潜
意识的,人们真正做的与他们认为自己做的可能差异很大。
我们人总觉得自己知道为什么会做那些自己做过的事,但实
际上,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真的知道,无论你可以为自己的行
为加上多少解释。本能反应和行为反应都是潜意识的,这一
事实使我们意识不到我们真正的反应和它们的原因。

也就是说,对于一个产品设计师,用户的需求是难以捉
摸的,何况这些需求可能大部分是隐性的,用户不一定意识
得到、不一定表达得出、不一定有动力去表达。所以,设计
师应该首先是一名受过训练的优秀观察者,他的设计从理解
用户的需求开始,在产品被使用的任何地方进行观察和研究,
通过在真实情景下观察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说出比用户本
人更多的对产品的喜好和厌恶及其原因,发现许多用户自己
都没有意识到的问题。

另外,书中还有很多见解都使我受益匪浅,比如:在审
美上令人感到快乐的东西能使人更好的工作;特别的东西都
是能够唤起往事的,这种特别很少集中于东西本身,重要的
是故事,是一个回忆的特殊时刻;不要通过询问潜在用户意

5 8
见来评估一项创新;最好的设计始终遵从一个有凝聚力的主
题,具有明确的视觉和重点。通常,这样的设计是由一个人
的想象力所驱动的,所以如果想要一个成功的产品,就测试
和修改它;如果想要一个伟大的产品,就让它由某人的一个
明确观点驱动;设计的精髓是把许多东西放入一个小的空间
而且保持一种美感……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本书应该算作一本科普读物,作者
书中涉及的方面很广,并没有用一些生涩的专业知识从技术
上加以更深层次的讨论,就像是书的副标题所表述的一样,
这本书就是告诉读者“whyweLove(orhate)everydayThings”
,什么样的事物才是让人喜爱的,什么样的设计产品才是
让人动心的。其实这样的问题很难回答,因为人有千面,各
有不同,每个人因为自身经历的不同,喜爱的产品和事物也
各不相同,但如果从更广的角度来看待,这样的问题都有一
个答案,那就是——情感。

情感化设计读后感(二)
过去,人们往往站在技术的立场去看待这种关系,见物

6 8
不见人。当设计人员设计一个产品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产
品的功能、而不是站在用户的角度去体会用户的感受。简而
言之,就是在人与技术之间,人们只注重技术,而忽略了用
户的心理和情感(也就是情绪),以及其所起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
人类自身。于是,就提出了“以人为中心” 或“以人为本”
的口号!作者DonNorman就是站在“以人为本” 的角
度去思考人与技术的先行者。在书中,DonNorman一直在向
我们透漏一个潮流:情感化、艺术化、美观化,已经不仅局
限于传统的娱乐休闲产品,而是在更广泛的商务领域得到重
视。DonNorman的《情绪化设计》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吧设
计和设计的目标简明的划分为三个层面:本能层、行为层、
反思层。也是三个设计必须考虑的水平。本能水平的设计只
注重外形,行为水平的设计注重的是操作,反思水平的注重
形象和印象。我们国家近几年在物质方面发展十分快,各种
产品、无论家居还是商务,都要求洋气、新颖和奢华,但是
在奢华的表面下,往往忽略了其实用性,忽视其能不能长期
于用户建立长久的感情纽带,也就是在行为水平和反思水平
做的还不到位。DonNorman的书带给了中国设计师很多思考
和想法,这将会有力的改善我们的设计。

7 8
单纯运用良好的产品或许并不能得到用户的喜欢。因为
人都有感性的一面,对待事和物,出了理性分析之外,还有
感性认知的因素。很多时候,感性认识比理性分析对人们作
出决定的影响更大,以此足以证明情感因素的重要性。
DonNorman告诉我们,一个成功的设计者,必须在重视场频
的实用性和易用性的同时,还要强调产品对用户产生的情感
影响。

诺曼在书中指出,人脑有三种不同的加工水平:本能的、
行为的和反思的,与其对应的设计水平也有三种水平(我在
上文也提到多次):本能水平的设计、行为水平的设计和反
思水平的设计。设计师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应该综合运用这三
种设计水平,设计出既美观有富有个性的产品。创作一个产
品时,我们设计者要考虑很多因素:材料的选择、加工的方
法、产品的营销方式、设计的成本和实用性,以及理解和使
用产品的难易程度等。但是,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在产品
的设计和使用的过程中有很浓重的情感因素。

诺曼讲:“设计要把情感融入到产品之中。” 我体深
深体会到,如果一个产品给人的感觉的机械的、冰冷冷的、
毫无人性的,谁还会去使用它,整天面对着一个没有生机的
机器。但是当你把产品注入情感后,美化外观、还使用贴心、

8 8
操作简单,自然而然人们对产品的喜爱就会与日俱增。日本
做过一个调查,设计者做了两个功能差不多的自动提款机,
但是其中一台的操作界面和外观做了一些变动,放在市场上
去运行,之后调查结果出来后,人们对做过改动的自动提款
机的喜爱程度远远大于没有做过改动的,一个小小的变动却
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一个体贴的设计足以影响用户对产品的
情感!所以,设计师要在设计中站在用户的角度去设计产品,
这样才会设计出让用户喜欢的产品。

对于我们而言,DonNorman在书中所讲述的一切,是具
有显示意义的。它带给我们很多思考、很多新的想法和视角,
这会改变我对设计的认识。作为一个以后和设计相伴终生的
人,这是一本启发性很大的书籍。我们都需要读一读的书,
比DonNorman的上个一着作《设计心理学》更完善,写出了
《设计心理学》中没有讲述的。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
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谢谢支
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