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12-09-10作者简介:陆斐然系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讲师。
社会经济的发展,技术的不断革新,各类产品的同质化趋势因此非常严重。
伴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卖方市场逐渐转变成了以消费者为主导的买方市场[1] 。
今天,仅有完美的技术已经不能够在过度饱和的市场上取得成功了,在使用功能相同的情况下,消费者们会选择那些能唤起其积极情绪的产品,情感因素在消费者购买产品时的影响日益加大。
尽管形式追随功能的理念有着许多的捍卫者,但大部分消费者开始对承载了情感的产品更感兴趣。
对于消费者而言,喜欢一个产品,并且保留它,有时只是因为一种情感的延续。
因此,下面的问题就越来越重要:我们如何浅议情感化设计Discussion on Emotional Design陆斐然 LU Feiran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214100(Jiangs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 echnology,214100 Wuxi ,Jiangsu)04摘要:经济发展与技术革新使人们更加注重产品的心理需求,依此讨论了情感化设计的概念与产品情感化设计的方法及表现形式,探讨了情感化设计的重点在于产品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关系所产生的情感功能以及情感化设计的产品最终会向着多感官反馈及人格化的取向方面发展。
关键词:情感化设计;产品设计;互动体验Abstrac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ake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sychological demand about the product. This article brie fl y discusses the emotional design concepts and some methods of products emotional design. The emotional design focuses on the emotional function generated b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roducts and users and emotional design will fi nally develop in the direction of sensory feedback and personality orientation.Key words: Emotional design ;Product design ;Interactive experience能够影响产品的情感维度,进而通过情感化设计来设计出更具人性化的产品?在英文中,情感化设计一般用“affective design”和“emotional design”来表示,很多的时候两者可以互换,但也有细微的区别:前者一般指带给消费者积极、正面情感的产品设计,如喜欢、快乐等情绪反应;后者则具有一定的中性色彩,既包括正面情感,也包括负面情感,如痛苦的回忆等。
从词语的内涵分析,“emotional design”要大于“affective design”[2]。
在日本和韩国,这个词组的表达,一般称之为“感性工学(Kansei engineering)”。
在中国,学术界中图分类号:J0-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2095-0705.2012.05.0004(0020-05)一般也接受日本“感性工学”的相关概念,称之为“感性意象”或“感知意向”,有的学者则称之为“感性设计”。
对于艺术学校的教师而言,则大都采用了“情感化设计”的说法。
对于设计而言,如果我们讲“情感化设计”,人们首先会联想到柔和的色彩和有机的形式,但这仅仅是“情感化设计”中的一个表象。
产品情感化设计的因素不只是其外观与色彩,更为重要的在于产品的功能及其与用户互动之间所产生的情感关系,在触摸它之时,感官的反馈尤为重要。
未来我们将获得更加真实而生动的产品,其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谁能唤醒我们的情感。
情感,也就是我们对事物的感觉。
我们对于产品的情感就如同我们和他人之间的关系一样真实地存在,它很现实。
另一方面,情感有时也是难以捉摸的,它通常是很复杂的、互动的,与情境紧密关联并且十分主观。
作为设计师,应该如何发挥产品的情感功能呢?情感反应尽管被认为是个体性的,但也是有迹可寻的。
在过去的10年里,设计师们在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各种相适应的设计决策,如在日本就取得了成功的感性工学方法。
早在20世纪70年代,感性工学就被日本大学的教授Mitsuo Nagamachi关注并研究探讨了。
1986年,日本马自达汽车集团前会长山本建一在美国密西根大学发表题为“汽车文化论”的演讲中,就首次提到了“感性工学”一词。
感性工学是一种控制的产品设计中的影响情感因素的方法,日语称之为“Kansei”,对其很难准确翻译,它表示了人们的一种感性的情感印象,它是从一件事情或某个环境中获得的,并由所有的感官传播。
感性工学是一种静态方法的产品开发,是一种基于统计学的产品开发方法,它运用工程技术手段以探讨“人”的感性与“物”的设计特性间的关系。
通过衡量、分类产品用户的情绪反应,将人们对产品的感性意象进行量化,并将它转换到产品参数中去。
通过调查及细分市场上的现有产品,人们如何谈论这个产品,怎么形容这个产品等,用来作为评价的尺度;另外,产品测试人员还以此记录他们的印象、他们的身体语言或态度的评估而作为一种补充;同时还对被比较的产品的性能进行分析,具体揭示产品的特点和评估之间的相关性,由此获得的信息往往比标准的市场研究方法更为准确,而这些参数可以被明确地纳入将要开发的产品设计之中。
感性设计几乎适用于所有的产品,如从巧克力到叉式装卸机,它可以捕捉到每一个设计环节,如外形、声音、材料、口味,等等;还有文化和性别差异等情感化的因素,再把它加入产品的特性设计之中,从而设计出符合人们期望的产品。
另外,感性设计中常常会遇到情绪与技术可能性或人体工程学相冲突的情况。
例如,从技术上讲,可以设计一个声音很小的吸尘器,然而研究表明,吸尘器用户们总是觉得,机器声音越大就越有吸尘效果,所以感性工学不仅可以运用在设计过程之中,也能够解释为什么一个产品在市场上不受欢迎的原因。
目前,欧洲大学建立了以“情感设计”为重点的研究室,如荷兰Delft大学的ID Studio lab、新西兰的Massey Affect Insitute等。
他们收集各种工具和方法,用以研究设计过程中的情感作用。
Paul Hekkert (Insititute Delfs 的主管以及1999年设计与情感协会的建立者)说:“一个产品的方方面面——外观,功能,性能,材料,声音等都可能引起情感的反应,因此,这些方面都必须加以考虑。
”而《情感化设计》的作者Donald Norman 博士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地阐述了情感在设计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他采用3个层次来评价区分产品的情感因素:本能的层次(visceral level):这一层次是直接的感官刺激,是由颜色、形状、味觉和嗅觉所引起的生物强迫反应,速度快,是情感加工的起点;行为的层次(behavioral level):这一层次支配日常行为脑的活动,涉及可用性和互动性,它的活动可由反思水平来增强或抑制,反过来,也可以增强或抑制本能的水平;反思的层次(reflective level):脑思考的部分,它监视、反省并设法使行为水平具有某种偏向。
这3个层面相互交叠,相情感化设计的产品可以首先在形状和颜色上给予体现。
形式心理学告诉我们,由于生物性或文化背景的影响,颜色和形状具有情感上的功能[4]。
圆形能够在情感上产生积极、柔和的联想(婴儿模式),尖形(刺)则产生攻击性的联想,明亮的颜色看起来是友好的,如红色就象征着热情和力量。
对温度、重量、大小和距离的感知,也都和形状、颜色紧密相连——大的形状能给人以畏惧感,小的形状可以让人亲切,从红色咖啡壶中流淌出的咖啡总让人觉得香味四溢,对黑色盒子的感觉就要比白色盒子沉重,这一切都可以被人们运用到“情感设计”中去。
如果没有这些有意味的形式与色彩功能,产品也就失去了情感的意义。
如汽车能给人以非常强烈的情感体验,它可以使人获得一种独立自由的感觉。
汽车也是有面孔的,尼桑的Cube刚在欧洲推出时,尼桑欧洲区设计总监Alfonso Albaisa就这样说过:“我希望人们看到了它就会微笑,它看起来有点慢和天真,甚至有点古怪,戴上眼镜就像一个书呆子。
”而宝马却具有完全不同的性格:“它的形象非常让人瞩目,就像一个刚站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见图1)。
这些产品存在着某种意义,它会给人产生一种情感纽带。
”另一方面,消费者的情感不仅与产品的造型、色彩相关,更与其实用功能以及与使用者产生的互动紧密相关。
从功能角度分析,产品的可用性、易用性、可靠性都会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不同认知,从而产生愉悦、惊喜、信赖和美好回忆等情感反应[5]。
由美国Synaptics公司联合德州仪器、TheAlloy、TAT、Immersion4家公司联合推出的名为Synaptics Fuse的概念手机展示了颠覆性的触控操作模式——之所以说它带来了颠覆性的触控操作体验,是因为除了触摸屏之外,这款手机在机身侧面、背面都加入了触控感应装置。
这种改进最大的优点在于,结合触摸屏和侧面、背部的触控感应装置,用户在单手使用时也可以很轻易地完成操作。
因为现在的触摸屏手机,在单手使用时非常的不方便。
另外,Fuse手机也拥有弹力回馈、重力感应、加速感应、距离探测等感应功能,在使用中,用户通过晃动、倾斜等动作就可以完成很多操作,这些都大大地改善了用户的体验(见图2)。
表1 不同情感层次相应的认知水平和对应特点图1 宝马Vision ED概念汽车图2 Fuse 手机单手也能很方便的操作,大大改善了用户的体验互影响。
每一水平都需要一个不同的设计风格(见表1)[3]。
英国人Yan Lu采用情感设计,使用了一种俏皮和有教育意义的方式,体现了对节水概念的阐述:“可怜的小鱼”是一个洗手盆,充满活力的金鱼在一个小小的蓄水盆里游动,随着水的消耗,水位下降。
谁会希望因为洗手而危害到小鱼的生命呢(见图3)。
最终,产品会趋向多感官反馈,个性化、人格化和可替代的组合。
在未来,我们将接触到更多具有生命力的产品,如布劳恩奖得主Johanna Schoemaker设计的灯(clap),可以打开和关闭,就像一朵正在生长的花(见图6)。
图3 英国人Yan Lu设计的洗手盆图4 jeonghwa seo + hanna chung 连锁反应茶几,杯子放上去就会产生水纹效果图5 Panasonic 新推出的凝胶遥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