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水库诱发地震活动的

第六章 水库诱发地震活动的





6.3.1.2 震源极浅、震源体小 水库诱发地震主要发生在库水或水库荷载 影响范围之内,所以震源深度很浅。一般多 在地表之下10km之内,以4—7km范围内为最多, 且有初期浅随后逐步加深的趋势。例如我国新 丰江水库诱发地震1962年至1965年5月震源深 度分布有如图6—26所示。 由于震源浅,所以面波强烈,震中烈度一 般较天然地层高,零点几级就有感,3级就可 以造成破坏。 我国天然地震震级与震中烈度之间,有如 下的关系式



6.3· 2 诱发地震活动与库水位及水荷载随时 间变化的相关性 这种相关性已被广泛用以判别地震活动是 否属水库诱发地震。一般是水库蓄水几个月之 后为微地震活动即有明显的增强,随后地震频 度也随水位或库容而明显变化,但地震活动峰 值在时间上均较水位或库容峰值有所滞后。 我国几个水库诱发地震蓄水开始与微震活 动加强有如表6—3所示的关系。

水位的急剧上升与急剧下降,特别是急剧下 降,往往有较强地层产生。例如丹江口的4.7 级震即产生在水位急剧上升后的急剧下降期, 新丰江水库1977年的4.7级震也产生在水位急 剧下降期(见图6一11)。


6.3.3 水库诱发地震序列的特点 既然水库诱发地震有水的活动和水库荷载 参与,这一特点必然在地震序列中有所反映。 根据多个水库诱发地震序列的研究,它们的特 点如下: (1)水库诱发地震以前震极丰富为特点, 属于前震余震型(茂木2型),而相同地区的天 然地震往往届主震余震型(茂木1型)(图6—27)。 以新丰江水库诱发地震为例,从蓄水到主震发 生的39个月内,共记录到从>o.4的前震 81719次。



6.2.1.2 科因纳—新丰江型 1.科因纳水库诱发地震 科因纳水库诱发地震之所以具有典型 意义,就在于它是迄今为止最强的水库诱发地 震(0.5级,地震序列中大于5.0级的达15次), 而又是产生在构造迹象最不明显、岩层产状基 本水平、近200 a附近没有明显地层活动的印 度地盾德干高原之上。 库、坝区均位于厚达1500m、产状水平、 自古至始新世喷发的玄武岩层之上,由致密块 状玄武岩与凝灰岩及气孔状玄武岩互层,凝灰 岩中央有红色粘土,渗透性不良(图6—7)。
自1975年第一届国际诱发地震会议以来, 经过研究的与水库蓄水有关的地震活动性变化 的事例迅速增多。其中有的是活动性(频度、 强度)增加,这类事例公认的约有百余例;活 动性减弱的事例也有4例,绝大多数水库蓄水 后地震活动性没有变化。下面分别介绍各种典 型情况,而以水库活动性增强为着重点。


6.2.1 蓄水后地震活动性增强 6.2.1.1 卡里巴—科列马斯塔型 地震活动性的主要变化主要发生在1963 年6月水库蓄水位超出正常高水位之后,尤以 1963年8月库水位超出正常高水位2.9m之后为 最强烈,此时水头增值仅为2%,以此作为地 震活动性强烈变化的诱因是缺乏说服力的。可 是在正常高水位附近,水位波动几米库容变化 却很大,显然库底岩石所承受的水库附加荷载 以及附加荷载的影响深度都随之产生较大变化, 水库底部承受附加应力超出一定值的岩石的体 积也会产生很大变化。


一般说来诱发地震的震级比较小,震源深度比 较浅,对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影响范围也比 较小。但是水库诱发地震则曾经多次造成破坏 性后果,更有甚者,水库诱发地震还经常威胁 着水库大坝的安全,甚至可能酿成远比地震直 接破坏更为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因此对水库 诱发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应予以高度重视。 水库诱发地震活动发现于本世纪30年代。最早 发现于希腊的马拉松水库.伴随该水库蓄水、 1931年库区就产生了频繁的地震活动。此后, 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水库蓄水过程中伴随有水库 诱发地震现象。

6.3 水库诱发地震的共同特点
从以上典型实例描述可知,水库诱发地震 不同类型虽各有其特性,但概括起来它们却有 很多共性。这主要是;这类地层的产生空间和 地震活动随时间的变化与水库所在空间和水库 水位或荷载随时间的变化密切相关,表示介质 品质的地震序列有其固有特点和震源机制解得 出的应力场与同一地区产生天然地震的应力场 基本相同。
第六章 水库诱发地震活动的 工程地质分析



6· 1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在一定条件下,人类的工程活动可以诱发 地震,诸如修建水库,城市或油田的抽水或 注水,矿山坑道的崩塌,以及人工爆破或地下 核爆炸等都能引起当地出现异常的地震活动, 这类地震活动统称为诱发地震。其形成一方面 依赖于该区的地质条件、地应力状态和有待 释放的应变能积累程度等因素;另一方面也与 工程行为是否改变了一定范围内应力场的平 衡状态密切相关。


过去认为天然的大地震都是突然发生的属主震余 震型,近来以高倍率地震仪测知,大地震都是有 前震的,只是前震小而少,因而常被忽略。与水 库诱发地震相比,天然地震前震小而少就很突出 了。茂木2型地震序列表明介质不均匀,被断裂切 割为多个块体,且应力分布也是不均匀的,这是 由于水库蓄水使岩体弱化所致。 (2)水库诱发地震余震活动以低速度衰减,例如 我国新丰江水库诱发地震,1960年10月18日新丰 江水库设立第一个地层台开始至1987年12月31日 止,已记录到从>0.6级地震337461次,活动时间 持续至今,整个活动期已30余年,科因纳水库地 震活动迄今仍未停止。


60年代以来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 一方面是几个大水库相继产生了6级以上 的强烈地震,造成大坝、附近建筑物的 破坏和人员的死伤; 另一方面是发现了深井注水可以诱发地 震,为水库诱发地震的形成机制提供了 有价值的资料。于是这方面的研究重新 活跃起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2 水库诱发地震活动性变化的几种 典型情况



M=0.58I0 +1.5 其中:M为震级;I0为震中烈度。 由于震源极浅,水库诱发地震往往伴有地声。 我国有地声的水库诱发地震有新丰江、丹江口、 南冲、佛子岭。国外报导有地声者有蒙太纳、 格朗格瓦尔、科列马斯塔、康特拉、福达溪坝 等等。 由于震源浅且震源体小,所以地震的影响 范围小,等震线衰减迅速.其影响范围多属局 部性的。

6.3· 1 地震活动与水库的空间联系
6.3.1.1 震中密集于库坝附近




通常主要是密集分布于水库边岸几km到十几km 范围之内。 或是密集于水库最大水深处及其附近(卡里巴、 科因纳), 或是位于水库主体两侧的峡谷区(新丰江见图 6—12,丹江口如图6—25)。 如库区及附近有断裂,则精确定位的震中往往 沿断裂分布。 有的水库诱发地层初期距水库较远而随后逐渐 向水库集中(丹江口、苏联的努列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