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实践育人体系,拓宽实践育人途径
【摘要】:学校的德育方式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符合青少年发展规律,将德育工作全面落实到生活中,遵循“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大力促进德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构建实践育人体系、拓宽实践育人途径,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校坚持把实践育人工作摆在教育的重要位置。
关键词:德育;德育理念;实践育人
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这个时代的学生思想活跃、眼界开阔,具有极强的实践性。
但是不论何时何地,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德育工作必须时刻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新的形势,不能够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要做到这点,我们必须在德育工作中进行创新,时代要求我们德育工作者通过实践创新来适应和发展。
那么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实践创新德育方式,以拓宽育人渠道。
一、确立实践育人理念,增强适应性
加强实践育人是遵循教育客观规律、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符合人的社会化规律,符合学生的自我教育规律,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
实践育人,是指以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理论知识为基础,通过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的教学型实践、专业型实践和科技型实践,实
现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实践育人理念表现在:第一,实践育人符合育人的学习规律。
如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简到繁地受到了全面、系统训练;第二,实践育人符合教育的客观规律。
学生通过学习知识获得能力,有利于消解传统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空泛、教条、与现实脱节等弊端;第三,实践育人符合自我教育的规律。
它使学生们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优秀品行;第四,符合素质教育的规律。
它让学生了解知行统一的意义,注重把实践融入学习和生活之中。
学校只有不断创新实践育人教学理念,加深对实践教学基本规律的理解和把握,增强实践教学的自觉性,摆正知识与能力的位置,将实践育人理念落实在教学的各环节中,才能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实践创新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搭建德育实践平台,注重引领性
德育实践是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载体。
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强化实践环节,把各种思想道德教育融于道德实践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体验性,增强了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主题型德育实践平台。
为推进德育工作规范化和常态化,学校把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法制教育、文明礼仪教育作为重要内容,每个月开展一次主题活动,每周组织一次升旗仪式和主题班会,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
(二)文化型德育实践平台。
学校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底蕴的育人功能,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如学校每年一度的“五四”青年文化艺术节、“十月国庆节”等活动,开展“讲历史、唱国歌、颂祖国”爱国主题教育活动,以及“一校一品”等校园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从文化方面加强了学生的实践德育工作。
(三)虚拟型德育实践平台。
学校积极构筑思想引领平台,将德育实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通过思想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三、完善实践育人环节,强化系统性
(一)加强“家校共育”,搭建家校共育平台。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最好的榜样。
作为家长就应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身传言教,生活方式、情感、交流等途径,对孩子要实行有目的的教育,要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要与老师积极配合,最终达到家校共育的目的。
通过家校共育,不断完善实践育人体系。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实践育人的师资保障。
教师是践行实践育人的主体,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因此创造性地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优化教师结构,提高教师素质,才能真正增强实践育人的师资保障,为实践育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教师践行实践育人主要有三方面:课堂教学、课后的综合训练、课外的学生活动指导。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讲练结合,通过训练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在课后试验中,通过实验方式,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加强学生基本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后的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完成小创作、小制作,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从而真正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达到育人的目的。
四、探索多元化实践育人模式
学校在强化教学计划内实践教育培养的同时,还从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目标出发,不断拓宽实践育人的培养渠道,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寻求自我发展的动力,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联动互补,实现了实践育人的全程化、全覆盖。
如组织学生参与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开展兴趣小组、社会实践等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效地保障了实践育人的多种途径。
实践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社会适应性意义特别重大。
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实总体规划、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学生军事训练、系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还需
要进一步加强实践育人队伍建设、积极发挥学生主动性、加强基地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考核管理和舆论引导;还需要进一步形成实践育人合力,着力构建长效机制,不断总结、积累和推广新思路、新做法和新经验,努力推动我校实践育人工作取得新成效。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基〔2017〕8号)
2.扬州大学:大力推进实践育人努力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
3.树立实践育人理念提高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4.陈彪等。
加强实践教学注重综合训练培养工程能力强的高级专门人才。
中国大学教学,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