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状况调研汇报

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状况调研汇报

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状况调研汇报

在学习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中,省气候中心提出了“提升农业气象业务服务能力,提升科学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活动实践载体。我们紧密结合业务服务实际,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就我省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现状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研活动的基本情况 确定调研题目后,中心主要通过召开座谈会、函调等形式进行了调研活动,并结合平时的业务工作进行了讨论分析。 (一)是先后召开2次农业气象业务人员座谈研讨会,主要针对目前我省农业气象业务工作现状、存在问题,特别是为现代农业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差距,业务工作创新点等方面,展开研讨。大家在分析业务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对现有业务资料积累严重不足,特别是有关农业生产方面、物候观测、农气报表等资料的信息化问题,今后业务发展对农业气象相关资料迫切地需要等问题,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意见。 (二)是通过发函开展了全省特色农业气象服务调研活动。10月23日,通过省局减灾处下发了《关于上报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情况的通知》,请各市、县局总结当地气象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树、大田蔬菜、大棚果树和大棚蔬菜、水产养殖、花卉、药材生产等方面服务的详细情况,具体内容包括当地特色农业生产现状与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调查分析、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现状与存在问题、下一步农业气象服务的打算等。通过汇总各市、县局的材料,了解到XX、烟台、莱芜、临沂、济宁等市开展了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如蔬菜、苹果、生姜、板栗、大蒜等气象服务工作,效果较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为了增强农业气象服务的及时性和针对性,省气候中心下一步准备再深入到有关市县局及农业气象服务现场进行考察,学习先进经验,查找自身的差距不足,改进自己的工作。 (三)是组织相关业务人员对近期到基层进行的业务交流指导、仪器调试、现场调查等活动的资料进行综合整理汇总。结合本次调研活动的主题,组织专家进行再分析、再论证。 二、全省农业气象业务现状 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布局与内容 **省设有17个国家农气基本站,2个省定基本站。 观测的作物种类和站数分别为:小麦,15个站;玉米,10个站;花生,4个站;棉花,4个站;水稻,1个站。作物的固定观测地段为18个;自然物候观测站16个。 全省有114个人工农田土壤水分观测站点和7个自动土 壤水分观测站。 农业气象观测内容主要是:主要作物发育期、生长状况、产量结构分析、土壤湿度、物候期等,多数观测任务需人工操作,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 农业气象基本业务 现行的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分为省、市、县三级布局。省级农业气象业务由省气候中心生态遥感与农业气象室承担。承担全省农业气象情报预报、生态系统的遥感监测预测与评估服务;负责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条件预报、生态环境监测公报;承担全省生态与农业气象等方面的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提供生态与农业气象方面决策服务产品等。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主要技术方法是统计方法为主,数理模型为辅;定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估为辅。从服务的时效看,农业气象情报以旬、月、周为单位;作物产量定量预报在收获前1个月发布;其他服务是根据农业生产进程和天气特点不定期发布。服务的对象是政府决策部门为主,生产部门为辅。服务的方式是网络、纸质材料服务为主,电话、传真、电视为辅。 农业气象业务人员构成 省级农业气象业务人员相对稳定,为9人,全部为本科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每个市局平均有1名业务人员,但具有农业气象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较低。县级基本无专职的农业气象业务人员,多为兼职,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大部分市局、县局反映:市级以下农业气象业务人员严重缺乏。 三、目前全省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主要工作及成绩 省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 1、业务服务产品 制作发布农业气象旬报、农业干旱监测预测信息、墒情、农业气象周报、24节气农业气象信息、麦收、秋收气象服务、季年和作物农业气象条件分析、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农业气象预报、卫星遥感监测预测等业务服务产品。 XX年制作农业气象情报材料230期。制作发布农业气象预报、预警信息15期,利用NOAA和EOS/MODIS卫星遥感信息,监测全省植被指数、海温、城市热岛、海冰、农业干旱、小麦苗情分类水体面积变化、大雾、积雪,制作发布生态质量气象评价、小麦产量预报、生态公报,为17个市气象局下发分市的NOAA卫星遥感监测相关产品,制作卫星遥感监测信息106期。 2、特色农业气象研究型业务服务 通过媒体开展实时服务—“农业气象连线” 每周为**卫视农科频道《乡村季风》栏目的“农业气象连线”节目提供专题服务材料,该节目由影视中心独立制作,专家主持,**卫视多频道重播,同时在**省委组织部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站上播出,为我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全力做好气象保障,得到公众的广泛好评。 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等级预测 XX年7月,与**省植物保护总站签订了联合发布重大病虫害预报协议,开发研制了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等级预报系统,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业务,在关键的农时季节,根据前期气象条件与病虫害发生基数,与省植保站共同会商,将预报产品以多种形式通过**卫视天气预报栏目、广播、手机短信、互联网等媒体对公众发布,同时预报系统向全省17市气象局进行推广应用。 开展设施农业气象服务 在全省7个地市选定具有代表性的日光温室,安装小气候自动观测仪器,进行棚内正点温度、湿度、辐射及5个层次的地温等要素观测。建立未来一天日光温室内24小时逐时温度的预报模型,建立了主要蔬菜的生长发育气象指标库,计划在XX年冬季开展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工作,为菜农提供更直接的气象服务。 棉花生产气象服务简报 根据全省棉花生长发育特点,进行从播种至收获的6个主要发育期的动态跟踪气象服务。 逐日滚动干旱监测预测 目前已初步完成了“**省农业干旱监测预测软件”的开发工作,并于XX年上半年投入业务试运行,实现了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单种作物相对湿润度指数和区域综合相对湿润度指数的计算;系统可每日自动计算过去30天全省各地的相对湿润度指数,根据湿润度指数的判别等级,确定农业干旱发生等级,开展逐日滚动干旱监测、预测;并将产品发布到内部网上供地市级共享。 作物产量动态预报评估业务 从XX年开始,开展小麦、玉米、棉花三种作物的动态产量预报,进行实时滚动预报与评估,经过两年的验证服务效果较好,已经正式投入业务使用。 卫星遥感研究型业务服务 目前,可以依据卫星遥感信息对黄、渤海海面水体颜色进行动态监测,今年开展了浒苔监测,服务效果良好。 3、农业气象业务系统建设 升级改进的业务系统包括:农业气象旬月报业务系统、**省墒情业务系统、**省农业干旱综合监测预测平台;新建的农气预报业务系统为:病虫害气象等级监测预警系统、作物产量动态预报系统;引进国家气象中心生态与农业气象室研制的“作物产量动态业务预报系统”,进行业务试验,XX年动态预报效果较好。 开发研制了**生态环境卫星遥感监测系统和**省生态质量气象评价系统。 4、业务服务效益及科技创新 XX年1月,XX年11月,XX年1月,制作的3期呈阅件 《**省XX年2~5月短期气候趋势预测与对策建议》、《拉尼娜事件对**省秋冬季农业的影响评估》、《冬前小麦苗情偏弱,冬春管理不容忽视》,得到省领导批示和表扬。 生态遥感与农业气象室,XX、XX年被分别授予省直机关及省级“巾帼文明岗”。先后主持或参加省部级课题3项、厅局级课题5项,获得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人、三等奖3人,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技术专利1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9篇,其中SCI论文1篇。 各市、县局积极为当地农业生产开展气象服务工作 1、烟台各县市区气象局为当地特色农业服务 烟台各县气象局开展了当地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栖霞气象局对苹果进行了产前、产中、产后的专题系列化服务;莱阳气象局开展了莱阳梨花期预报,果树防霜冻预报及生产建议服务;莱州气象局开发了特色农产品生产、保鲜、储运气象保障服务技术;海阳气象局开展了樱桃、苹果、梨、桃等果树开花期防霜冻预报服务;蓬莱气象局开展了葡萄全生育期的气象条件分析;福山气象局主要是针对大樱桃和大棚草莓进行系列化服务。 2、莱芜市气象局开展生姜气象服务 莱芜气象局在充分调查和分析该市气候资源的基础上,开展了生姜适宜播种期和收获期预报,制作发布了《生姜适宜的播种期预报》、《生姜幼苗期的田间管理》、《生姜主要病虫害的症状识别》等专题服务材料,并在莱芜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服务效果明显。 3、XX市气象局进行牡丹花期预报 牡丹是XX的特色花卉,市政府每年都要举办“XX国际牡丹花会”。针对这一需求,多年来XX局一直为当地开展牡丹花期预报服务工作。以呈阅件的形式报市委、市政府,并通过公共媒体发布,预报效果较好。 4、阳信县气象局开展鸭梨气象服务 阳信县气象局针对当地鸭梨生产的气象服务需求,制定了《鸭梨系列化服务方案》,实施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贮藏等全过程系列化服务。准确进行梨花花期预报,开展全生育期管理技术服务,县委、县政府连续4年对气象部门给予表彰,并颁发组织贡献奖。 5、五莲县气象局进行茶园小气候观测 日照市五莲县气象局在九仙山茶区安装了加密气象观测站,重点观测茶园小气候,对茶树冻害原因、如何避免和减轻茶树冻害、如何提高茶叶产量等科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茶叶产量预报模型,及时预报茶叶适宜采摘期,深得茶农的好评。 6、沾化气象局进行冬枣气象服务 沾化气象局在冬枣萌芽、展叶和开花期间,开展倒春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