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病房护理
4、不准探视,原则上不设陪护。若患者病情危重等特殊情况必须陪护的,陪 护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做好个人防护,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每日测 量体温。
5、患者使用的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等医疗器具及护理物品应当专人专 用。不能保障专人专用时,每次使用后应当进行规范的清洁和消毒,1000mg2000mg/L含氯消毒剂或者75%酒精浸泡擦拭。
三、病情观察与护理
1、观察患者意识及全身症状,如全身肌肉疼痛、乏力、食欲下降等。 2、观察患者咳嗽、咳痰、胸闷、呼吸困难及紫绀情况。 3、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重点监测体温,呼吸节律、频率、深度及血
氧饱和度。 4、发热患者根据医嘱给与退热处理,使用退热药物后应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及
出汗情况。 5、遵医嘱实施氧疗,并观察治疗效果。氧疗装置专人专用,防止交叉感染。 6、重症患者记录24小时出入量,观察呕吐物及大便次数、性质和量等。
采集方法:
1、鼻咽拭子:采样人员一手轻扶采集人员的头部,一手执拭子,拭子贴鼻孔进入,沿下鼻道的底部 向后缓缓深入,待拭子顶端到达咽后壁时,轻轻旋转一周(如遇反射性咳嗽,应停留片刻),然后缓 缓取出拭子,将拭子头浸入含2-3ml病毒保存液的管中,尾部弃去,旋紧管盖。 2、咽拭子:被采集人员先用生理盐水漱口,采样人员将拭子放入无菌生理盐水中湿润,被采集人员 头部微仰,嘴张大,并发“啊”音,露出两侧咽扁桃体,将拭子越过舌根,在被采集者两侧咽扁桃体 稍微用力来回擦拭至少3次,然后再在咽后壁上下擦拭至少3次,将拭子头浸入含2-3ml病毒保存液的 管中,尾部弃去,旋紧管盖。咽拭子也可与鼻咽拭子放置于同一管中。 3、深咳痰液。
清洁区:指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 治的病区中不易受患者血液、体液 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及传染病 患者不应进入的区域。包括医务人 员的值班室、卫生间、男女更衣 室、浴室及储物间、配餐间等。
缓冲间:指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 病区中清洁区与潜在污染区之间、潜在 污染区与污染区之间设立的两侧均有门 的小室,为医务人员的准备间。
先离开隔离区,再用 棉签蘸 75%酒精轻 轻旋转擦拭鼻腔后, 戴外科口罩
撤离发热门诊,单间隔离 报告科室主任或护士长、感染管理科
是
患者是否确诊新冠 肺炎?
遵照医务人员职业
否
暴露处置上报流程
执行
单间隔离,自我监测症状
是
暴露人员是否出现 不适?
否
隔离观察,14 天
接触隔离
医疗专家组评估是 否进行检查、检测
6、严格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等处理。大量污染物用含吸水成 分的消毒粉、漂白粉或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覆盖后,浇上足量的5000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作用30分钟以上,清除干净。清除过程中避免接触 污染物。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等应有专门容器收集,用含 20000mg/L含氯消毒液,按粪、药比例1:2浸泡两小时后倾倒。盛放污染物的容 器用5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然后清洗干净。
无需治疗
根据诊疗方案进行治疗
患者管理
1、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及时进行隔离, 佩戴一 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并按照指定规范路线由专 人引导进入隔离病区。
2、指导患者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 正确实施咳嗽礼仪和手卫生。
3、对被隔离的患者,原则上其活动限制在 隔离病房内,减少患者的移动和转换病房, 若确需离开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时,应当采 取相应措施如佩戴一次性外科医用口罩或医 用防护口罩,防止患者对其他患者和环境造 成污染。
2、离开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先洗手与手消毒,脱工作服,洗手手消毒, 摘去里层一次性帽子、里层防护口罩,洗澡时间大于30分钟,并进行口腔、鼻腔及 外耳道的清洁。
3、下班前应当进行个人卫生处置。
潜在污染区:指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 治的病区中位于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 有可能被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 等物质污染的区域。包括医务人员的办 公室、治疗室、护士站、患者用后物 品、医疗器械等的处理室、内走廊等。
污染区:指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 区中传染病患者和疑似传染病患者接受诊疗 的区域,包括被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 物品暂存和处理的场所。包括病室、处置 室、污物间以及患者入院出院处理室等。
3、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防护服等个人防 护用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及时更换。
4、医务人员在诊疗操作结束后,立即离开隔离病区,并规范脱卸个 人防护用品。
5、正确使用防护用品,脱去手套、隔离衣、防护服等防护用品后立 即手卫生。
6、严格执行锐器伤防范措施。静脉注射 时使用留置针或安全型留置针,避免发 生针刺伤。
负压病房:指通过特殊通风装 置,使病区的空去按照一定的反向 流动,且排风量最少应大于送风量 的10%(差应不小于85m3/h),使病 区内形成一定的负压的病区。负压 病房排出的空气需经处理,确保对 环境无害。
一.病区环境与布局 二.感染防护与管理 三.病情观察与护理 四.心理评估与护理 五.标本采集与管理 六.患者转归与护理 七.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要点
六、患者转归与护理
出院患者健康指导:
1、公共场合佩戴口罩。 2、勤洗手。 3、增强免疫力,做好个人防护。
床单位终末消毒
1、病室开窗通风30分钟后,关闭门窗,开启空气消毒器消毒或紫外 线消毒。
2、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的抹布擦拭呼叫器、输液架、床头桌 内外、病床、橱子内外,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抹布浸泡消毒后 清洗干燥备用。
一、病区环境与布局
➢ 病区布局:要设立相对独立区域,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 设立两通道和三区之间的缓冲间。各区之间界限清楚,标识明显。
➢ 病区空气:病房应保持空气清新,能保持良好的自然通风。每日通风2-3 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
物体表面、地面、空气消毒:物体表面可选择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75%酒
2、严格设置专人、专用工具和流程, 转运患者标本,并有记录。 3、医疗废物严格按规定处理,使用双 层包装,包装外有明确标识并及时密封 规范处置。患者生活垃圾按医疗废物处 理。
4、医疗废物达到包装袋或利器盒的3/4时,应当有效封口,采用鹅 颈结式封口,双层包装袋,分层封扎。每个包装袋应当粘贴标签,内容 包括:医疗废物产生部门、日期、类别及重量,并在标注“新冠”。在 医疗垃圾离开污染区时,应当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洒包装袋表 面。
四、心理评估与护理
隔离易产生恐惧、焦虑、愤怒、孤独、睡眠障碍等问题,正确评估患者心理状态 类型与需求。
1、评估患者认知改变、情绪反应和行为变化,给与患者心理调适等干预措 施。
2、提供恰当情感支持,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提供连续的信息支持,消除不确定感和焦虑。
五、标本采集与管理
1、根据医嘱,在实施三级防护措施下, 正确采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及血标本。
隔离病房的护理要点
疫情爆发后,我院迅速启用XX院区,于XXXX日开始 设施、物资、人力的配备,于当日XX开始收治第一位留 观患者,截止目前为止共收治留观患者XX人,核酸检测 结果均为阴性,无确认病例,无院内感染。
隔离病房,是采用物理 措施与其他患者相间隔,从 而防止病原微生物借空气扩 散,或保护患者免受来自污 染空气的威胁。
3、被服置于双层橘红色医疗垃圾袋内,放于暂存箱,由专人收取。
七、医务人员离开隔离病区脱防护用品
1、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前,应当先消毒双手,依次脱摘面屏、护目镜、外层一 次性外科口罩和外层一次性帽子、一次性手术衣、防护服、靴套、外科手套等物品, 护目镜放于专用容器中浸泡消毒,晾干备用,其余一次性物品置于双层医疗垃圾桶 内。每脱一件均进行手消毒。再次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
(2)二级防护:适用于医务人员从事与疑 似或确诊患者有密切接触的诊疗活动;穿戴 一次性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一 次性外科手套、一次性靴套,严格执行手卫 生。
(3)三级防护:适用于为疑似或确诊患 者实施产生气溶胶操作者,如吸痰、呼吸 道采样、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有可能发 生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体内物质的喷射或 飞溅的工作时;穿戴一次性工作帽、护目 镜或面屏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一次性 隔离衣、一次性外科手套、一次性靴套, 严格执行手卫生。
7、遵医嘱按时、按剂量正确给药,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8、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做好日常护理。 9、加强营养支持,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保证每 日充足饮水量。 10、做好患者的健康指导,保证充足的睡眠。 11、落实皮肤护理,做好压疮的预防与护理。 12、预防并及时发现患者并发症,遵医嘱正确实施护理措施。
精,采用擦拭或浸泡消毒方法,每天至少3次。地面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
毒,每天2次,遇污染时随时消毒。空气消毒:紫外线灯照射30-60分钟。
医务人员防护
二、感染防护与管理
1、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2、进出隔离病房,严格执行二级或三级发热门诊与感染性疾病科及其他门诊医务 人员;穿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外科口罩、工作服,必要时戴一次性外科手 套,严格执行手卫生。
皮肤暴露
清除污物,再 用 75%酒精擦 拭消毒 3 分钟 以上,清水清 洗干净
高风险暴露处置流程图 医务人员在发热门诊或隔离观察室发生高风险暴露
黏膜暴露
锐器伤
呼吸道直接暴露
用大量生理 盐水冲洗或 用 0.5% 碘 伏冲洗消毒
迅速脱外层手套,近心端向 远心端挤出血液,流动水冲 洗;75%酒精消毒 3 分钟以 上,再重新戴外层手套,按 程序脱防护服,在清洁区再 次挤血、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