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圳大学图书馆介绍

深圳大学图书馆介绍

深圳大学图书馆自评综述报告深圳大学图书馆建于1983年9月,以服务学校教学科研为宗旨,并以积极的态度服务社会,是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中心、学术活动中心、学生读者的第二课堂,是一个初具规模的学术性图书馆。

曾获全国高校图书馆先进集体、广东省高校图书馆工作评估总分第一名及电脑应用单项第一、广东省高教先进集体和深圳市先进单位等多次奖励。

第一部分:馆藏资源的建设和利用:馆藏文献载体多样化,馆藏特点突出,纸质文献增长迅速,数字资源建设先进,服务手段先进近年来高等教育事业的加快发展和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给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全球性信息资源的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又促使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始建于1983年的深圳大学图书馆,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现已成为一个馆藏资源丰富,特点突出、数字化的研究型学术图书馆。

1深圳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建设二十余年来,深圳大学图书馆坚持适合本校教学科研需求、以用为主、以用带藏的馆藏建设原则,在经费分配上保品种,压复本,控原版,定非书资料比例数,优先电子资源等措施,大力发展数字资源。

在图书保护上,对部分图书重新进行精美装订,不断地修补旧书,保证了馆藏资源的长久有效利用。

1.1馆藏资源建设的现状深圳大学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按载体形式,主要分为纸质资源、非书资源和数字资源三大部分。

纸质资源指印刷型图书、报刊、资料等,是传统的馆藏资源。

非书资源主要指录音带、录像带、CD、VCD、DVD、随书光盘等多媒体资料。

数字资源则包括光盘数据库、网络数据库、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数字化的资源。

至2006年5月,深圳大学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总量达到约340万册。

1.1.1 纸质资源纸质资源是传统馆藏资源的唯一内容,也是现代馆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至2006年5月,深圳大学图书馆(含资料室)的馆藏印刷型资源总量达236万册。

2006年,订购中外印刷型报刊3174种。

在购书渠道上,以《科技新书目》、《社科新书目》和《上海新书报》三大书目为主,多方收集地方版书目,争取各方赠书。

近年来引入图书网络采购方式,主要采用《教图书目报》、《三新书目报》、《人天书目报》等进行网络采购。

除了下订单订购图书外,图书馆还曾组织采访部工作人员去北京现场选购图书。

对于外文原版书,近年来主要由图书馆根据学校学科发展的需要,提出要求,让图书进出口公司组织世界知名出版社的相关图书(其中很多为教育部指定的重点引进原版教材)在图书馆举办海外原版书展,由采访部事先测算并告知学校各教学、科研单位可使用的外文图书经费额度,并请各单位组织教师、科研人员到图书馆书展现场直接看样书向图书馆推荐订购。

为了充分听取读者的意见,图书馆将所有电子征订书目即时在图书馆主页上提供给读者进行在线推荐订购。

校内读者和深圳大学城师生都有在线荐购图书的权限。

具有荐购权限的读者输入图书证号和密码即可登录荐购系统。

采访部工作人员参考读者的荐购情况进行图书订购。

同时,采访部也提供纸质推荐单,供读者荐购图书或报刊。

此外,图书馆计划在2006年开发出读者网上图书荐购系统,供读者直接在系统平台上输入需要推荐的图书,而不局限于从图书馆提供的电子征订目录中推荐图书。

1.1.2 非书资源目前,深圳大学图书馆收藏的非书资料共约5.6万件,其中录音带1309件、录像带1095件、CD1013件、VCD2612件、DVD1331件,附书光盘4.67万件。

非书资料需要专门的设备播放,一种资料只能供一人或多人阅览,此外,存储空间大,储藏条件要求高,且容易损坏,不易保管。

为了解决非书资料的这些问题及提高非书资料的利用率,深圳大学图书馆利用计算机新技术,通过对本校教师出版的音频、视频、图像、文字等各种媒体的资料进行数字化转换、编辑、压缩等技术处理,把馆藏录音带、录像带等各种声像资料以及对应书本的课文,转换成计算机可识别的数字化资料,储存在计算机网络服务器上,实现录音、录像资料的网上视听阅览。

对于附书光盘,则在压缩处理后,在网上提供下载服务。

迄今为止,几乎所有本校教师出版的的馆藏非书资料都已数字化并通过校园网为本校师生的教学科研提供服务,在馆内实现了各种媒体资源的网上点播,其内容包括语言资料、音乐资料、影视资料等。

1.1.3 数字资源深圳大学图书馆的馆藏数字资源的建设采用引进与自行开发相结合的方式。

资源内容有电子图书、电子报刊、网络和光盘数据库、专题资料数据库、学科专业导航数据库以及数字化了的馆藏非书资料等。

1.1.3.1 电子图书至2006年5月,深圳大学图书馆的馆藏电子图书累计103.5万册,包括购买的超星、方正电子图书、本馆自行加工的本校教师出版的图书的电子全文以及从网络上免费收集的全文电子图书。

目前,购买的中文电子图书有:超星电子图书81万册(81万种)、方正电子图书13万册(7万种)。

国外电子图书购买了有网络版的《大英百科全书》。

为了更好地保存馆藏图书及方便读者使用,最近几年图书馆自行扫描和数字化加工了2000年以后到馆的本校教师著作等教学指定参考书。

制作软件时参考超星制作程序,同时增加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图书简介、作者简介等则全部文本录入,以便提供全文检索。

这部分电子图书以“相关资源”的形式和图书馆主目录链接。

读者在检索馆藏目录时,不仅能检索到印刷型的图书,还能检索到与之相关的电子资源,从而扩大了读者的检索范围,实现了馆藏电子资源与馆藏书目的统一检索和集中管理。

作为对馆藏图书的补充,图书馆从网上免费收集全文电子图书,包括社会科学、中外文学作品、科学技术等几大类。

其中与本馆印刷型图书重复的部分电子图书也采用“相关资源”的形式与本馆主目录建立了链接。

1.1.3.2 电子报刊、网络和光盘数据库从1995年拥有第一张光盘数据库以来,深圳大学图书馆引进国内外数据库的种类逐年增长,并且从开始的只有光盘数据库,发展到以网络数据库为主。

目前已订购国内外光盘和网络数据库115个、中外电子报刊总计约4.5万种。

馆藏光盘数据库包括CA、中文社科报刊篇名数据库、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人大报刊资料专题目录索引、中国数学文献数据库等。

网络数据库主要有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IEEE/IEE Electronic Library、ScienceDirect、、Springer LINK、IOP、Sage Communication Studies、Academic Search Premier、Business Source Premier、AB/INFORM Complete、ProQuest Science Journals、ProQuest学位论文等全文数据库,以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联合服务系统、FirstSearch基本组数据库、Ei Compendex Web、INSPEC、JCR Web、BIOSIS Previews、ISI Proceedings、ProQuest Digital Dissertations 等题录、文摘数据库。

这些网络数据库全部在校园网范围内提供检索服务。

根据2005年图书馆参考部对全国多家高校图书馆馆藏数据库的调研结果,图书馆制订了下一步的发展计划,准备从2006年开始加大对权威数据库的引进力度。

1.1.3.3 自建的专题资料数据库网络数字化资源数量多、获取途径分散、多呈无序状态,需要信息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搜集、整序,才能得到更好的利用。

深圳大学图书馆采用编目的手段整理网络资源,即以MARC格式著录,将最新的数据以HTML格式发布,对回溯性数据则通过WEB方式检索和发布。

读者在检索到所需条目后,便可直接看到原文。

通过对特色资源的收集、加工,开发了一批具有检索功能的专题资料全文数据库。

目前已建成特区资料数据库、中国问题研究剪报数据库、图书评论、报刊文萃、文件资料、多媒体英语教材数据库、深圳大学学位论文数据库等专题全文数据库。

1.1.3.4 自建的学科专题导航数据库作为现代信息中心的高校图书馆对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已基本形成了共识。

为了提高深圳大学学科建设的水平,图书馆根据学校学科建设的情况,搜集因特网上与本校重点学科相关的网络资源,按照学科专业体系进行搜集、分类、整序,并进行简要的内容揭示。

学科专题导航库为各学科读者查询相关学科领域的各种网络学术资源、为教师、科研人员、学生快速了解本学科领域前沿研究现状和国内外发展动态提供方便。

早在1996年,深圳大学图书馆就开始了学科导航库的建设。

2000年,深圳大学图书馆参加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组织的重点学科导航库的建设,14个导航库通过了验收,成为参与导航库建设的少数几所非“211工程”高校图书馆之一。

2005年,深圳大学图书馆再次参加“重点学科网络资源导航数据库”子项目的建设。

该项目是国家“211工程”CALIS“十五”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以教育部正式颁布的学科分类系统作为构建导航库的学科分类基础,建设一个集中服务的全球网络资源导航数据库,提供重要学术网站的导航和免费学术资源的导航。

经过专家评审,共有包括深圳大学在内的52所高校获得导航库参建许可。

深圳大学图书馆负责其中艺术学导航库的建设。

1.2馆藏资源建设的特点深圳大学图书馆在馆藏资源建设中,为了满足本校师生对文献信息的需求、适应学校的不断发展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1.2.1馆藏规模迅速扩大深圳大学图书馆的经费投入,从建馆以来逐步上升,近几年更是大幅度增加,从1993年的70万元增加至1997年的450万元。

2005年全年的馆藏建设经费投入更高达1700余万元。

2006年计划投入1800万元购置馆藏资源。

从近几年馆藏书刊(特别是电子图书)数量1.2.2 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建设馆藏资源深圳大学图书馆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根据学校教学、科研发展的需要,针对本校的专业设置和学科发展建设馆藏资源,现已建成深圳市唯一的学术型图书馆。

2000年,为了加强图书馆藏书建设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加强图书馆与学校各院系之间的沟通,学校成立了深圳大学学科专家选书委员会,选委会为学校学术委员会下设的一个专家委员会,负责我校各学科专业文献圈选和咨询的专家委员会,选委会成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我校文献资源建设,确保文献的收集符合我校学科建设的需要。

2002年,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19条的规定,学校进一步将学科专家选书委员会深格为深圳大学图书馆工作委员会。

作为全校文献信息工作的咨询和协调机构,该委员会以具有学科代表性的教授为主,吸收学生代表参加,由主管图书馆工作的校长担任主任委员,图书馆馆长担任副主任委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