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业结构演变及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产业结构演变及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 最近,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印度,对两国经济贸易、政治文化的往来都是一个促进。印度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仅次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二人口大国,以及中国的邻国,它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趋势也很值得我们关注。 本文从产业结构方面和经济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分析了印度的经济状况,并由此得出结论,归纳出中国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应当注意的要点。

关键词:印度 产业结构 经济数据 发展趋势

正文: 1.印度的经济现状 印度是经济增长速度引人瞩目,若以同等购买力来衡量,印度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4.457兆美元,与日本并列世界排行第三,仅次于美国、中国;但是若以美元汇率评估,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仅有1.676兆美元,世界排行第11位,和人口只有2300万的发达国家澳洲相差无几。同时,它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时常依赖进口技术转让。 过去数年间印度的经济成长率达7.5%,过去十年的时薪也翻倍。自1985年以来,已有4.31亿印度人脱离贫穷。根据全球竞争力报告,印度竞争力居世界第51位,其中在金融市场(第17位)、银行部门(第24位)、创新(第39位)及经商(第44位)等方面表现较佳。全球最大的15家资讯科技外包公司中,有7家位于印度,而企业对于外包国家的偏好度仅次于美国。印度为第11大消费市场,2030年将成为第5大消费市场。印度通讯为世界成长最快的国家,于2010年至2011年间,增加了2.27亿用户;汽车工业成长速度居世界第2位,2009年-2010年成长了26%,汽车出口成长了36%。印度发电装机容量为250吉瓦(10瓦特),其中8%属再生能源。 2009年来,印度政府大力投资本国教育。大批能说英语的人才投入外包行业(即是外国企业把客户咨询,电话答录等等服务转移到印度)。印度已经成为软 件业出口的霸主,金融,研究,技术服务等等也即将成为全球重要出口国。印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过去20年间,印度年成长率为5.8%,并于2011年至2012年间达6.1%。但社会财富在印度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分赔极度不平衡,全国10%的人口掌控全国33%的收入。由于印度人口众多,平均国民生产总值很低,2011年,印度平均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为3,694美元,列世界的第129位;美元汇率则为1,389美元,为世界第140位。

2.印度的产业结构演变 目前,印度的农业占GDP的18.1%,服务业和工业分别占55.6%和26.3%。主要农作物包括大米,大麦,油菜籽,棉花,黄麻,茶叶,蔗糖和马铃薯。主要工业包括软件,汽车,水泥,化工,消费电子,食品加工,机械,采矿,石油,制药,钢铁,运输设备和纺织品。 于1985年时,仅占6%。印度占2008年全世界贸易额的1.68%,于2006年,对外贸易占印度国内生产总值的24%。于2011年,印度为世界第10大进口国及第19大出口国;印度主要出口品为石油制品、纺织品、珠宝、软件、工程器材、化工制品及皮革;进口品则为原油、机械、宝石、肥料及化工制品。2001年至2011年间,石化制品及工程器材占出口比重由14%成长至42%。 印度经济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产业结构呈现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的趋势。按照1993-1994年度价格计算,第一产业在印度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950-1951的59.20%下降到1981-1982年度的41.72%和2003-2004 年度的24.03%,第二产业的比重则从1950-1951年度的13.29%上升到1981-1982 年度的21.89%和2003-2004年度的24.54%,第三产业的比重从1950-1951 年度的27.51%提高到1981-1982年度的36.39%和2003-2004年度51.43%。 传统产业结构理论认为,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第二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则是一国经济兴旺发达的标志。现代印度经济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已经超过50%,并且近十几年一直以9%左右的高速度增长,旅游、餐饮、金融、软件产业等发展迅速,印度逐渐向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转变。从这个角度看,印度已经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结构水平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接近。 软件业是印度服务业的主导产业,承接服务业外包对印度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印度外包产业集中在IT 行业,主要包括软件外包和提供后端办公(back-office)。印度软件业发展是出口导向型的,软件企业发展主要依靠国外需求,软件业的发展带动了咨询、培训、通信、金融等相关服务业发展,因此印度产业结构演进可以称之为“外需拉动型产业结构升级”。在服务业外包的国际化浪潮中,印度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外包承接国,并垄断了美国市场。根据印度全国软件和服务公司协会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2008 年印度在全球软件和后端办公服务外包市场所占份额达到51%,年销售收入达到480 亿美元。 印度三次产业结构的演进并未遵循一般规律, 而是按照从一、三、二到三、一、二, 再到三、二、一的顺序演进, 即从第一产业为主导发展成为第三产业为主导, 服务业迅速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所以,印度的产业发展轨 迹, 既不同于经济学家们总结的一般发展规律, 也不同于中国的工业化模式, 是发展中大国工业化的“ 第三条” 道路。印度的成功在于大胆的、有勇气的创新精神,高度重视自主创新, 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重视精英教育,而中国的成功在于较好地动员了全社会的参与, 以及社会力量的空前凝聚。

3.印度地区的经济发展趋势 近年来,印度是紧随中国之后最主要的经济增长国。1960年到1980年期间,印度GDP的增长率达到3%到4%,经济得到不断发展。1991年实施了市场友好型的改革后,经济得到进一步提升。在1991年结构调整方案实行以后,GDP增长率从不到5%提升至超过6%,更是在2005年到2008年期间达到创纪录的8%以上。同期GDP人均增长率也颇为强劲。国内外资本形成的增长趋势、储蓄、得到改善的经常项目差额对印度高速经济发展做到了有益补充。1991年,印度面临经常项目逆差的严峻问题,但随着结构调整方案的实施,印度能够妥善应对越发严重的赤字问题。以开放型经济为基础的改革产生了一系列影响,比如,印度在贸易比率、外国投资和援助、创造就业及其他领域实现了多重增长。另外,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财政领域改革在吸引外国投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助于解决收支差额的问题。外国直接投资从20世纪90年代早期的0.14%大幅增加到2005年到2008年期间的2.14%。 印度经济目前呈现疲软态势,但其前景呈现积极的态势。预期印度核心部门将会复苏,出口得到增长,信贷实现扩张,这是推动该国经济近期增长的重要因素。另外,卢比贬值被视为形势朝着积极方面发展,这是因为它将提升印度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更为重要的是,投资商信心相对高涨,印度金融市场监管部门近期开展行动,放宽外国机构投资商的债务分配标准;自此投资商可以投资政府证券,并且在总投资达到90%之前,没有债务收购上限。这一措施旨在推动外国资金流入印度资本市场。此外印度在汇款方面处于领先地位。2013年,尽管印度货币呈现疲软态势,但汇款高达710亿美元(高于该国的IT出口)。上述因素可以调整美元供求关系失衡的问题,最终解决印度货币疲软的问题。 印度经济如果能够巩固自身主要优势,则它的增长速度将有潜力恢复到9至 10%的水平。印度应该为商业实体创造一个免于纷争的环境,同时亦有必要减少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依赖,与非洲及东南亚国家进一步加深经济合作。它不仅希望打入新的出口市场,还希望实现进口渠道多样化。政府推行各项政策来吸引更多外国直接投资,并且近期与亚洲新兴经济体签署双边贸易协议,此外世界经济在经历全球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后开始复苏。在这种背景之下印度的服务业部门有望表现有望更好。 在印度农业部门,生产力将提升,农民将获得更好的价格激励,政府将有效地管理供应链,并且推行土地和劳工改革。

4.结论 印度的发展速度极快,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很大,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很多,我国应当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注意这些问题,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动力。 注意基础设施的完善,随着近年来印度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印度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印度式经济发展模式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发展也将受到诸如能源短缺、基础设施落后、资金短缺以及效率低下等不利因素的制约。虽然印度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国家之一,但因电力供应不足,新德里大部分居民每天要忍受高温达10小时,全国只有半数居民的电力供应正常。 因此,印度经济现代化还须进一步解决基础设施落后等种种问题和困难。 政府应注重培养创新体系,重视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印度软件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承接外包业务的同时,缺乏对开发自主知识产权和创立自主品牌的足够重视,导致印度软件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地位难以得到改善,研发产业发展缓慢制约了印度产业结构升级。因此中国在积极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功能,鼓励国内企业自主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做大做强民族品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应从由廉价人力资源带来的价格优势向以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为核心的高端优势转变。

参考文献:[1]纳塔拉什.印度经济:趋势、挑战与前景

[2] 郭熙保.印度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演变与印度发展模式 [3] 刘庆林,廉凯.服务业外包对印度产业结构影响的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