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与对策研究

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与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与对策研究 作者:王建忠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2015年第01期

摘要: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进行随机问卷调查,本文总结出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特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信仰;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1—0031—03 高等院校普遍对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缺乏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在当今世界“宗教文化热”和“宗教世俗化”的形势下,认真研究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为较客观准确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和宗教心态状况,笔者采取无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查问卷设置28个问题,主要包括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对宗教的认知程度、对宗教的态度、信仰宗教的原因、参加宗教活动的方式和场所、宗教在大学生中的传播状况以及以什么方式教育引导等方面的内容。调查对象为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骨伤学院、针灸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药学院、管理学院、护理学院等学院的600名本科大学生,基本涵盖我校大多数学院的各专业各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分发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67份。其中:男生288人,女生279人;共青团员545人,共产党员18人,群众4人;汉族564人,少数民族3人。

二、调查的主要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和定性定量分析,以下现象值得重点关注和研究: 1.信仰宗教比例不高,但潜在人群难以估算 在所有接受调查的567名大学生中,118人明确表态有宗教信仰,占总数的20.8%;314人回答“没有”,占总数的55.4%;另有135人(占23.8%)回答“半信半疑”(见表1)。但20.8%这个数字似乎有不少“水分”,因为只有11人定期到宗教场所参加宗教活动,占1.9%;仅有17人认为自己是皈依教徒,占3.1%。可以推断,在表态自己有宗教信仰的118名学生中,大部分并没有参加经常性的宗教活动,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皈依教徒, 这可能与其信奉的教种有关。在调查中发现,在福建这样汉族人占绝大多数的地区,信奉佛教居多,占74.5%,其次才是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和其他教种,而佛教并不像基督教、天主教那样定期开展活动。因此,笔者认为,接受调查的对象中,真正的教徒所占比例要远低于20.8%。这个比例虽然不大,但信奉宗教的潜在人群却是比较庞大的,包括“望教者”“宗教文化追随者”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和对宗教持半信半疑或宽容态度的人,这部分人群所占比例较大,数量较难估算。随着对宗教的进一步了解,这部分潜在人群有可能成为真正信奉宗教的人。

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宗教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神秘感,对宗教有着浓厚的兴趣。具体表现在:对宗教的感觉上,124人回答有“敬畏感”或“信赖感”,占21.9%;230人回答有“神秘感”,占40.6%;213人回答“不感兴趣,没有感觉”,占37.6%。在“是否参加过与宗教有关的活动”这个问题上,11人回答“定期参加”,368人回答“偶尔参加”,186人回答“从未参加”,另有2人未作答,前两者占到66.8%。在“是否阅读过宗教典籍”这个问题上,10人回答“经常阅读”,244人回答“偶尔阅读”,303人回答“从未阅读过”,另有10人未作答,前两者占到44.8%。在“参加宗教活动或阅读宗教典籍的目的”这个问题上,3.7%的被调查者回答“出于对宗教的信仰”,34.7%是为了祈福,12.9%是为了学习宗教知识,45.3%是出于“对宗教文化的好奇和兴趣”,另有19人未作答(见表2)。以上数据足以表明,大学生对宗教具有浓厚兴趣,并或多或少地接触过宗教。

3.信仰动机复杂多样,但精神寄托位居主导 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类的任何行为都有其目的性,宗教信仰也不例外。调查显示,25.3%回答信仰宗教是为了“祈求神灵的庇护”,6.2%回答是为了“得到物质的回报”,67.6%回答是为了“寻求心灵的慰藉”。这个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在多元文化的社会里,面对学习、就业、爱情、婚姻等多重压力和困惑,心理需求也趋于多元化,很需要寻求心灵上的慰藉,信仰宗教的主要动机也在于此。

4.宗教态度各不相同,但宽容理解占居主流 宗教作为一种非主流文化存在于校园之中,思想活跃、思维独立的大学生自然会对其有自己不同的态度,有赞成的、有无所谓的、也有反对的。但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大学生对宗教持宽容的态度。当问及“信仰宗教是否有好处”时,13.1%认为“有好处”,68%认为“有好处也有坏处”,4.4%和14.5%认为“没好处”和“不清楚”;当问及“大学生能否有宗教信仰”时,52.4%认为“能”,40%认为“无所谓”,4.4%未作答,仅有3.2%认为“不能”;当问及“如果亲密的同学有宗教信仰,能否理解”时,49.4%回答“完全理解”,25.8%回答“无所谓”,仅有24.8%回答“不能理解”。这说明,多数大学生认为宗教信仰是个人的自由,持宽容理解的态度。

5.宗教传播表面平静,但隐蔽战线暗流涌动 当问及“是否收到过宗教书刊、光碟等宣传品”时,0.9%回答“经常收到”,19.2%回答“偶尔收到”,79.9%回答“从未收到”;当问及“是否见过有人在校园内开展宗教宣传活动”时,1.5%回答“经常看到”,15.2%回答“偶尔看到”,83.3%回答“从未看到”。如果简单从数字上看,宗教在高校传播似乎并不严重,但这恰恰印证了宗教在高校传播的隐蔽性和复杂性。笔者长期从事高校学生工作,在和学生接触中了解到,宗教对大学生的渗透和传播形式多样、无孔不入,而且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隐蔽性。多数宗教组织采取单线联系的方式,有的甚至用专车接送学生到宗教场所参加宗教活动。

三、对策与建议 1.增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确立大学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高校思想教育理论课教学是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方式,也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政治理论素养的重要途径。它以主干课、必修课的重要身份列入教学计划,自小学直到大学从未间断,并安排了较多的课时。但是其取得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不少学生坦言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否则,就不会出现相当一部分被调查者连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与宗教有神论是绝对排斥对立的矛盾关系都不懂的情况。因此,要加快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改革步伐,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其时代感、针对性和说服力,使之真正成为大学生喜爱的课程。要针对宗教可能带来思想冲击这一新情况,重点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无神论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大学生崇尚真理、反对迷信、反对盲从的科学精神,从而确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2.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部分大学生出现信仰危机和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暴露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与时代的客观要求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要积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深入研究学生的思想、心理和思维特点,以学生的内在需求为出发点,将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使思想政治工作更贴近现实、更贴近学生、更贴近生活,显示思想政治工作的个性化、人性化特征,从而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要充分发挥基层党团组织的作用,增强其凝聚力和亲和力,热心为学生服务。尤其要在学生遭遇挫折的时候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和细致入微的关怀,使他们在困境中深刻感受到组织的人文关怀,不至于去寻求虚幻神明的庇护。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和人格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这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成长、成才。一部分学生在种种困难和问题面前显得无奈与无助,这时候如果一些宗教主动接近,就很容易将他们俘获。因此,只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提高大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锻炼其优良的意志品质,培养其积极的人生态度,塑造其健康健全的人格,才能帮助他们克服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困惑和障碍,才能有效地阻击宗教对弱势大学生的诱惑。近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高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普遍很重视,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也应该看到,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人才队伍还不够健全,工作专业化还有待提高,心理健康意识还比较薄弱。这就要求高校必须进一步加强这项工作,并把它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开展宗教基本知识教育,引导大学生理性对待宗教文化和宗教信仰 在宗教世俗化的今天,大学生接触宗教文化已不可避免,对宗教文化的好奇和兴趣也已成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导胜于堵,可适当开设一些宗教学选修课或专题讲座,开展宗教基本知识的教育。事实上,大学生也有这种内在的要求。调查中,当问及“是否有必要开设宗教学选修课或讲座”时,12.3%回答“很有必要”,62.5%回答“有必要,但要适可而止”,两者相加达74.8%,仅有25.2%的学生认为“没必要”;当问及“如果开设宗教学选修课或讲座,是否有兴趣参加”时,25%回答“有兴趣”,54.6%表示“不一定”,仅有20.4%明确回答“不感兴趣”。是否在高校适当开设宗教学课程,在理论界已争议多年,但笔者认为,适当开展宗教基本知识教育能起到较好的正面引导作用。一方面,可以帮助大学生揭开宗教的神秘面纱,消除神秘感和好奇心,使他们能以平和理智的心态面对宗教;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大学生全面认识宗教的本质,区分宗教文化中积极和消极的因素,纠正一些片面的、模糊的、错误的认识,使他们能更加客观理性地看待宗教文化和宗教信仰。

5.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构建团结和谐的校园文化 鉴于宗教信仰问题是公民自由,而且信仰宗教的大学生毕竟还是少数,许多高校目前尚未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就我校而言,仅限于辅导员对学生的信仰问题“心里有数”,并对其活动“适当关注”,这样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实际上,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使党的宗教政策在高校得到贯彻落实是十分必要的。既可以依法维护学生的宗教信仰自由并参加正常的宗教活动,又可以避免他们被非法宗教组织所误导,同时也可以依法制止非法宗教在高校的传播和扩散,打击非法宗教对大学生的侵蚀、危害和利用行为,净化校园文化,构建团结和谐的育人环境。因此,高校有必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设立宗教事务管理机构,在相关法律法规和党的宗教政策指导下对宗教事务进行有序的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