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1谨慎性原则的定义 .......................................................................................... 1 2运用 ...................................................................................................................... 3 2.1从资产计量的角度来看................................................................................. 4 2.1.1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确认资产减值损失............................................. 4 2.1.2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4 2.2从负债计量的角度来看................................................................................. 5 2.3从收入和费用计量的角度来看..................................................................... 5 2.3.1销售收入的确认................................................................................... 6 2.3.2劳务收入的确认................................................................................... 6 2.3.3建造合同收入的确认........................................................................... 6 2.4对外投资......................................................................................................... 6 2.5无形资产 长期待摊费用............................................................................... 7 3谨慎性原则的局限性 ..................................................................................... 7 3.1市场不完善发展及法律制约......................................................................... 8 3.2谨慎性与其他原则的矛盾............................................................................. 8 3.3谨慎性缺乏操作性......................................................................................... 8 3.4会计人员职业能力局限................................................................................. 9 3.5在会计实务中带有极大的主观性................................................................. 9 3.6与其他会计原则相冲突................................................................................. 9 4对策及建议 ...................................................................................................... 10 4.1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10 4.2处理好会计核算原则之间的平衡............................................................... 10 4.3充分发挥独立审计的外部监督作用........................................................... 11 4.4将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与会计信息披露结合起来....................................... 11 4.5完善会计准则 增强可操作性..................................................................... 11 4.6会计信息披露与谨慎性原则有机结合....................................................... 12 4.7缓解谨慎性原则与其他原则的冲突 尽量口径归一................................. 12 4.8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 12 4.9缩小会计利润与税基差异 加强监督作用................................................. 13 5 结论 ................................................................................................................... 13 试论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摘 要 谨慎性原则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核算处理上持谨慎小心的态度,以应付纷繁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将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核算风险的一项重要原则,《企业会计准则》和已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本文论述了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我国现代会计中的具体运用,以及我国实施谨慎性原则应注意的问题以及自己的一些解决对策。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运用 试论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1谨慎性原则的定义 谨慎性原则的思想萌生历史悠久。美国著名会计学家查特费尔德在其《会计思想史》中称谨慎性原则可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上千份芝诺纸草会计档案中。后来,在中世纪的庄园会计中,英国最大庄园的账目每年均要经庄园主和他的家族议会检查,而且常常是由选定的审计官员进行的。会计账目的记录使审计人员和管家之间产生一种微妙的对立,这种会计代理产生受托责任,并为谨慎性原则的产生奠定了基础,那时“谨慎性原则的学说来自面临审计的庄园管家进行自保的对策”。那时的谨慎性原则就是要高估损失,低估收入。 进入19世纪,股份公司异军突起,受托责任盛行。英国接连发生了几起银行破产和公司舞弊事件,因此,随着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化,会计处理中的不确定事项增多,会计风险加大,会计人员出于谨慎,在会计处理中往往低估资产和收益,高估负债和费用。“为了避免法律风险,防止从资本中分配红利,会计师们倾向于采用另一个极端的办法,即故意低估资产价值和利润,成本与市价孰低的原则更加受到尊重”,此时的谨慎性原则是为了抵制高估资产价值和低估负债。 进入20世纪,谨慎性原则更加盛行,但对谨慎性原则的普遍关注是在30年代经济危机之后,反思中人们认为,在大危机之前虚夸利润的会计报告的泛滥,导致各方面对经济的“盲目”乐观,是引发大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谨慎性原则得以重用,其地位得到最终确立。 具体地说,谨慎性原则亦称审慎原则、稳健性原则、稳健主义、保守主义等,在会计环境中存在不确定因素和风险、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的精确性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应运用谨慎的职业判断和稳妥的会计方法进行会计处理。充分预计可能的负债、损失和费用,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的资产和收益,以免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引起报表使用者的盲目乐观。 谨慎性原则可以体现在确认、计量、报告等方面。它要求:会计确认标准稳妥合理;会计计量不得高估资产、权利和利润;会计报告提供尽可能全面的会计信息。 谨慎性原则是在保守主义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不能将其完全等同于保守主义。因为保守主义的信条是:确认一切可能的损失,但避免预计任何可能的收益。算足可能的损失,无视可能的收益。其极端是一贯地、蓄意地、一概地多计费用和损失,少计资产和利润。甚至建立秘密准备,人为操纵利润。造成信息误导。 应用谨慎性原则的依据有二:1.会计环境中存在着大量不确定因素影响会计要素的精确确认和计量,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估计和判断;2.是因为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经济活动有一定的风险性,提高抵御经营风险和市场竞争能力需要谨慎。 而应用谨慎性原则的效果主要有:1.使会计信息建立在谨慎性的基础上,避免夸大利润和权益、掩盖不利因素,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2.可以抵消管理者过于乐观的负面影响,有利于正确决策。 长期以来,会计理论界对谨慎性原则的作用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谨慎性原则的支持者认为谨慎性原则的存在是由于会计工作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的,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它既是会计处理过程的要求,又是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因此,美国的斯特林说它是“会计计价最古老的,也许是最深得人心的一项原则”,我国的会计学者阎光华先生认为“它在西方会计学中,是一项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际意义的重大会计惯例,是最古老的会计信条之一”。而谨慎性原则的反对者则认为,谨慎性原则与历史成本原则相矛盾,而且存在较大的主观因素,因此会降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企业是不同利益相关者利益的集合,其间存在多方面、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与代理人利益往往不一致。由于信息不对称、监督成本、信息成本等的存在,代理人具有侵害委托人利益而增大自身利益的动机,因此,双方需要签订代理契约对相应的权利、义务进行规定,此时,主要利用的是会计信息。简单地说,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在企业,会计主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对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监督。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主要有如下的职能:第一,会计信息有助于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据以作出经济决策、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第二,会计信息有助于考核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第三,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