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

浅谈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

浅谈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
诚信是立国之本、立业之本,一个健全的社会一刻也离不开诚信。

人无信不立,商无信不誉,市无信不兴,企业无信不昌。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诚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建设尤为重要。

高等院校的考风,学风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素有“象牙塔”美誉的大学校园已经慢慢演变成一个“小社会”,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已经变的很平常,这着实让人担忧。

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师对学生以及学生对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的清楚认识,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分析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根源,完善考评制度,强化质量监督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

一、大学生作弊现象
1、大学生作弊方式多样化
学生通过利用电子器具和通讯工具,夹带小抄,占据有利地形,找“枪手”替考,暗号等手段来作弊,获取高分。

2、大学生作弊主体多元化
无论是期末考试,从业资格考试还是四六级考试,均存在作弊现象。

不管成绩好坏的学生,都存在作弊行为。

以前是低年级的学生作弊比例比较大,现在高年级、大学生、甚至是研究生作弊行为也有增多势头。

二、大学生作弊的原因
1、大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较差
上大学以后学习要求,学习任务,学习时间都发生了变化,造成了自制力差的学生更加懒散。

有些学生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人生定位不清晰,平时上课不积极等现象,他们借故请假、无故缺课现象时有发生,学习风气变坏。

校园文化的匮乏也影响到学风,网络游戏的蔓延导致部分学生玩物丧志,不思进取。

由于平时不在学习上下功夫,还想顺利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另一方面,当今社会又是知识社会,在重视人才的同时还要和文凭、各类证书挂钩,重压之下,铤而走险,考试作弊。

2、大学生中出现的诚信危机与社会环境的影响有着密
切的关系
社会转型冲击着和瓦解着人们原有的诚信道德观念,经济的转轨、市场的自由使社会伦理道德出现了趋利忘义。

而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新的道德体系尚不健全、不完善:社会主义公民道德意识不强,法律法规淡漠。

经济准则被用于人际交往中,效率优先和利润的最大化成为人们评判一切的准绳,经济上的急功近利造成人们道德上的唯利是图、见利忘义。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在形成的关键时期,极易受到社会上失信行为的影响和误导,他们很容易将观察了解到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的本质和主流,从而误导他们失去原有的诚信观念,甚至出现于公民道德规范相背离的行为。

3、现行的考试制度与奖惩制度存在弊端
学校的奖惩、激励机制的欠缺,无形中鼓励了不诚信的学生。

现行的考试制度常常唯分数论英雄,分数之上的应试教育有所带来的负作用仍然存在,虽然已经把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到日程,但事实上是举步艰难,考试的重压仍然没有缓解,学生的意志力薄弱和不良个性日益突出。

其次,由于许多学校设有奖赏制度,不仅发证书,而且发奖学金,这对许多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从而导致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尤其是对名利看重的学生为了获取高分,不惜铤而走险,作弊现象在所难免。

4、社会激烈竞争与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带来的影响
随着高校扩招后的毕业生数量大幅增加,社会竞争加剧,就业紧张,优秀毕业生倍受社会青睐。

各类资格考试、等级考试将用人单位迷惑,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也首先是以学习成绩为标准,不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低,在招聘人才时只选用成绩好、证书多的学生。

这种错误的价值导向造成了很多学生为了证明自己是优秀的,用作弊来提高自己的考试分数,而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为了能在找工作时胜过别人,也加入到作弊的行列。

三、针对大学生作弊现象的对策
1、加强道德教育,坚持诚信原则,培养优良品质
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因此,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使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社会主
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具有重要的规范,激励和指导作用。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就是将诚实守信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立人之本。

2、思想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的新要求,要坚持公民承担社会责任与社会尊重个人合法权益相一致,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着力培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道德环境和有力的道义支撑。


3、改进考试制度,建立科学的素质评价体系,推动教育体制改革
学校可采取多种形式的考试方法,重视对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一张试卷。

高校应改变目前过分注重学习成绩的评价体系,评奖学金、三好生、发展学生党员工作应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标准,除学习成绩之外还要综合德、智、体、美等非智力因素,鼓励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特长。

社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应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改变学习成绩好就意味着综合素质高的陈旧观念。

4、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
政府应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

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自主创业不仅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减轻就业压力,也能为我国的企业注入新鲜血液,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政府还应该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相关的岗位需求,增加就业人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