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历史大雪

河南历史大雪

河南历史大雪【篇一:河南大学概况】河南大学概况河南大学是河南省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七朝古都开封。

100年前,这里是河南贡院所在地,1903、1904年全国会试曾在这里举行,上千年的科举制度在这里划上句号。

20世纪初的欧风美雨和辛亥革命胜利的曙光,孕育催生了这所大学。

1912年,以林伯襄为代表的一批仁人先贤在这里创办了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成为当时中国的三大留学培训基地之一。

后历经中州大学、国立第五中山大学、省立河南大学等阶段,1942年改为国立河南大学,成为拥有文、理、工、农、医、法6大学院的综合性大学,是当时学术实力雄厚、享誉国内外的国立大学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经历河南师范学院、开封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等阶段,1984年恢复河南大学校名。

2000年,与开封师专、开封医专合并,组建为新的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遵循“以文理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的学科建设指导思想,现拥有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教育10个学科门类32个学院(部),72个本科专业;有省级重点学科2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点1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硕士点171个;以及5种专业学位授予权。

学校现有教职工3600多人,其中专兼职工作的院士11人,教授、副教授1100多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400余人。

学校建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省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及河南省纳米材料工程技术中心等,办有出版社和多种学术刊物,图书馆藏书300余万册。

校区总面积3600余亩,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其中明伦校区近代建筑群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明校区已于2006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雪垠、周而复、吴强、马可、赵九章、梁光烈等,都成为蜚声中外的专家学者或社会活动家。

河南大学的校友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为祖国的繁荣与富强默默奉献,共同见证百年名校人才培养的辉煌。

河南大学坚持“加强基础、拓宽口径、注重融合、增强能力、提高素质”的培养原则,努力培养有献身精神和创新能力,基础扎实、思维敏捷、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创造性人才,为各行各业提供人才资源支持。

河南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

河南大学毕业生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都受到政府机关、科研院所、教育机构、金融部门、企业、部队等广大用人单位的青睐与好评。

伴随着全国高校改革的深入,河南大学的发展不断揭开新的篇章,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办学渠道进一步拓宽,先后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目前,学校正朝着建设全国一流高校的方向迈进。

河南大学将继承发扬百年办学传统,切实践行高等教育使命;将植根中原文化沃土,成为立足河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

文学院文学院设立于1923年,是河南大学设置较早的院系之一。

目前拥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一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两个,设有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在历代学人的精心铸造下,培育学生逾万人,其中不少学子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教育家、作家、社会活动家,为推动社会发展、民族振兴和国家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

汉语言文学该专业为河南省名牌专业(含秘书学和影视戏剧文学两个专业方向)。

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高等和中等学校从事汉语言文学教学和研究的专门人才及其他文化教育工作者,开设有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语言学概论等课程。

该专业已形成了厚基础、宽口径、优势互补的专业格局。

秘书学方向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较强的文书写作、语言表达、组织、公关等方面能力的高层应用型人才,该专业方向除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要课程之外,还开设有领导与科学、行政管理学、档案管理学、大中传播学和公共关系学等课程。

影视戏剧文学方向主要培养戏剧影视创作和戏剧影视理论研究和评论的专门人才,该专业方向除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外,还开设有戏剧概论、戏剧表演、戏剧实践、外国电影史、中国戏剧史、拍摄实践和视听语言等课程。

新闻与传播学院是河南省第一所培养新闻与传播专门人才的学院,设有新闻学、编辑出版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四个教学系和编辑出版科学研究所、传媒研究所。

现有5 个本科专业,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师资力量雄厚,具备完善的教学、科研实验器材与设备和丰富的报刊资料、音像资料和藏书。

许多毕业生已成为中央和地方多家新闻媒体、编辑出版单位和广告公司的领导和业务骨干。

编辑出版学培养能在出版、新闻、宣传与文化教育部门从事编辑、出版、发行及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开设有编辑学概论、大众传播学、中国编辑出版史、编辑应用写作、电脑编辑、报纸编辑、图书编辑、图书评论学概论、出版学、期刊编辑学、图书营销学、美学、汉语、文学等课程。

广告学(含广告创意与设计方向)培养具有广告经营管理、创意策划、设计制作及媒体运作等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开设有广告学概论、市场营销学、广告文案写作、传播学、广告心理学、广告策划、 vi 设计、广告摄影摄像、美术基础、广告系列设计、 3dmax 、网络广告、多媒体效果研究、公共关系学等课程。

新闻学(含体育新闻方向)培养具备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熟悉新闻政策法规,能在新闻、编辑、出版与宣传部门从事编辑、记者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学高级人才。

开设有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学原理,大众传播学、外国新闻事业史、新闻摄影与摄像、新闻评论学、编辑学概论、广播电视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网络新闻与编辑、社会学、美学、汉语、文学等课程。

广播电视新闻学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新闻学基本理论和广博的文学知识,能够在广播电视及其他新闻部门从事编辑、记者、播音、节目主持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开设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新闻学、电视画面编辑、多媒体应用与研究、电视文化学、广播电视概论、社会学、中外新闻史、电视新闻节目研究、电视文艺编导、世界广电发展史、电视节目制作、汉语、文学等课程。

播音与主持艺术该专业是在河南省高校同类专业中最早开设的艺术类学科。

培养能够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和其他文艺团体从事播音、主持工作的高级人才。

开设广播电视概论、播音发声学、播音创作基础、广播节目编辑、电视节目制作、新闻播音、节目主持人训练、当代世界广播电视、摄影与摄像、形体与化妆、朗诵与配音、新闻采访与写作、演讲学、影视表演艺术、汉语、文学等课程。

历史文化学院是河南大学设立最早的院系之一,长期以来形成了中西交融、古今贯通、既重视历史知识更强调历史通识的学术传统和教育特色。

下设历史学系、旅游学系、文博系和世界历史等四个系科,拥有河南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和河南大学宋史研究所、世界历史研究所、近代中国研究所、犹太研究所、旅游规划发展中心等科研机构。

历史学为大中专及科研部门培养具有现代民族意识、国际意识、现代知识的历史专业研究型和教学型人才。

开设有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概论、中国历史文选、世界历史文选、中国史学史、中国思想史、中国经济史、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历史地理、西方近代文化史等课程。

世界历史为外事、外经贸部门、大、中专院校及科研单位培养具有现代民族意识、国际意识与现代知识技能的国际交流型、专业研究型和教学型人才。

开设有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世界历史文选、英国史、法国史、犹太史、意大利史、英国政治制度史、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史、专业英语等课程。

博物馆为文物管理和研究机构、各类博物馆和陈列展览单位、考古部门及相关部门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开设有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中国历史文选、中国考古学、中国博物馆学基础、博物馆管理学、中国陶瓷、中国青铜器、中国古代建筑、玉器鉴定、金银珠宝鉴定、书画鉴定、中国古代钱币、中国古代陵寝制度、田野考古方法、文物考古测量与绘图等课程。

旅游管理培养在旅游管理部门、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车船公司及其它单位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开设有旅游学概论、旅游会计学、管理学原理、高等数学、饭店管理概论、旅游市场学、旅行社经营管理、景区经营与管理、【篇二:河南大学知名校友名单】《河南日报》百年校庆专栏录选校友名单公示为迎接百年校庆,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学校计划在2011年年底至2012年10月期间,在《河南日报》开设河南大学百年校庆专栏,每周刊登两期人物介绍,共100期,主要介绍百年来曾经在我校工作、学习过的知名校友。

录选标准如下:1、在学校发展各重要时期有突出贡献的组织者、领导者;2、在河南大学各个时期学习与工作的造诣突出、成绩显着的专家、学者、社会活动家;3、院系调整时期部分调出学者及合并学校部分知名校友;4、收录以过世校友为主,个别德高望重在世校友除外。

为广泛听取意见,现将录选名单(见附件)予以公示,如有异议,请于2011年11月30日之前反馈至党委宣传部办公室。

党委宣传部 2011年11月24日附件:录选名单一、校长(20人)(一)本校校长(13人)1、林伯襄:首任校长,教育家,奠定了河南大学“团结勤奋严谨朴实”的校风。

2、李敬斋:1918——1919年预校时期校长,1931年1月——5月河南大学校长。

他与许心武一起,对河大校园的整体规划作了调整和补充,奠定了明伦校区主题建筑的整体格局。

去台后,潜心研究古文字学、甲骨文、金文等。

着有《中华字源》、《八朝诗选》、《文字源流》等。

3、张鸿烈:1919——1922年预校校长,1922——1927年中州大学校长,1927年6月——1927年12月中山大学校长。

斋房、七号楼等是任期所建。

4、许心武:建筑学家。

1931年5月——1933年8月任河南大学校长。

他与李敬斋一起,对河大校园的整体规划作了调整和补充。

提出建筑大礼堂的动议并付诸实施。

筹建土木工程系,并亲自讲授水文学、大地测量及砖石结构学3门课。

延揽名师,使河南大学在20世纪30年代进入了兴旺发达时期。

5、刘季洪:南大门的修建者,“七七”事变后积极支持师生抗日,并组织河南大学南迁,接受东北大学师生来校借读。

6、王广庆:1938年10月至1944年10月,抗日战争流亡办学时期的艰苦岁月任校长六年,教学科研、人才培养都取得优异成绩,1942年省立河南大学改为国立河南大学。

7、张仲鲁:曾与1930年、1933-1934年、1944-1945年三次出任河南大学校长,教育家、矿业工程学家(多次出任焦作矿院、中国矿院校长)8、姚从吾:着名历史学家。

1946年至1948年任校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