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同能源管理,好企业期待大发展

合同能源管理,好企业期待大发展

经过远大对中央空调系统的整体改造,内蒙古博物院得以在最大限度上降低空调系统能耗,仅2010年8月间,就较2009年同期节省能源开支近4万元。

1996年,广西桂林,北京佩尔优科技有限公司的前身——中能电气工程公司找到广西第二人民医院,希望能够承接医院的电气改造工程。然而前期需要较大资金投入,节能效果却难以预测,因此医院方面对这一工程态度不甚积极。为了打破僵局,中能电气提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非常大胆的建议:项目的前期成本60万元由中能方面承担,然后每年收取医院节省下来电费的70%作为报酬,5年之后合同到期,设备全部归医院所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合作很快就达成了。

“当时我们觉得这个项目很可行,对节能效果也很有把握,所以就提出了这样一个方案。”中能电气工程公司创始人之一江源泉回忆说。事实证明,江源泉的判断完全正确,仅仅一年半之后,中能电气就将投资全部收回,5年下来收益颇丰。

那时的江源泉没有想到,这样一次实践,让中能电气成为了国内最早实践合同能源管理(E P C—E n e r g 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的企业。让他同样没有想到的是,15年后的今天,合同能源

管理这一节能模式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关注。

双赢的模式

合同能源管理,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的美国,此后陆续在北美、欧洲、日本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逐步得到推广与应用。其实质就是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项目的节能目标,节能服务公司为实现节能目标向用能单位提供必要的服务,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投入及其合理利润的节能服务机制。

1997年,随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共同开发和实施了“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合同能源管理正式进入中国。也就是在这前后,江源泉开始意识到,自己已经在无意中实践了合同能源管理。

开风气之先的江源泉没有让机会从手边溜走,借着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入中国的春风,依靠掌握的“大温差水蓄冷技术”,中能电气实现了由一家主要从事电力线路安装、改造的

传统企业向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的转型。2002年,佩尔优科技有限公司成立。2003年,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中国节能促进项目二期正式启动,佩尔优成为第一批通过审查并被列为重点扶持对象的企业。

水蓄能是佩尔优最重要的业务之一,它将夜间电网多余的谷段电力与水的显热相结合来蓄冷,并在白天用电高峰时段,使用蓄藏的低温冷冻水提供空调用冷。这一技术的意义就在于做到移峰填谷,提高了整个电网系统的效率,同时由于白天夜晚采用分时电价,用能单位在用电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节省大量的电费。

江源泉说:“按照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用能单位在进行节能改造的过程中不需要承担任何费用,设备改造维护等的资金都由佩尔优承担,用能单位所需要做的就是在约定的合同年限中,将每年节省下来的电费按照双方商定的比例进行分成,合同年限到期之后,设备归用能单位所有。”

成熟的技术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有效结合让佩尔优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6年,佩尔优在与多家国外公司的竞争中取得了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二期的节能项目,每年为其节省

电费约800万元。凭借这一项目的成功获得的巨大示范效应,佩尔优之后又顺利拿下上海虹桥机场水蓄冷工程,每年节约运行费用1400余万元。时至今日,在国内的机场蓄能项目这一块,行业内已经很难有企业可以与佩尔优竞争。而合同能源管理给佩尔优带来的收益,也明显高于单纯的设备销售。

事实上,意识到合同能源管理价值的企业不仅仅只有佩尔优,一些节能行业的巨头也都早早地在这一领域展开了布局。2002年,就在佩尔优成立的同一年,全球非电空调领域的领军企业远大集团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能耗调查。

“2002年远大集团进行能耗调查,积累了全国范围内2万多家企业的资料,这么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之后开展合同能源管理做准备。”远大集团副总裁、远大能源利用公司总经理张晓东介绍道。2004年,远大集团正式开展合同能源管理业务。先后为湖南湘雅医院、内蒙古博物院等用能单位实施中央空调系统改造工程。正是因为看到了合同能源管理的良好发展前景,2009年,远大集团专门成立远大能源利用公司,将合同能源管理业务独立运作。对此,张晓东解释:“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希望能够给远大的合同能源管理留出足够大的发展空间,使其成为集团的一块重要业务。合同能源管理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商业模式,在帮助客户实现节能环保的同时,远大也能获取足够的利润。这种双赢的事情,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认真做呢?”

成长的烦恼

“你环保,我赚钱。”短短六个字,概括了合同能源管理的精华所在。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双赢的商业模式,在国内的发展却并没有想象的那样顺利,来自各方面的因素都影响着这一模式的推广。

技术&资金

合同能源管理,离不开节能技术的支持,佩尔优、远大之所以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其在节能技术上的领先无疑是重要的原因。然而这样的领先,也只是相对而言。目前国内市场上,90%以上的公司都只能提供最低层次的单个节能产品(比如节能灯、变频器)和第二层次的单个节能系统(比如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等),而对于金字塔最顶端的整体能效管理系统(即对整个企业能源的统一管理),目前能够做到的企业还非常少。实际上,一些节能服务公司并非没有意识到这样的问题,但现实是,技术的提升离不开资金的投入,而这也正是他们面临的另一个难题。

以国家当下给予财政奖励的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为例,项目资金由节能服务公司承担,这直接导致了他们需要承担较大的资金压力。“比如说一个项目要500万,一个节能公司做10个项目就5000万没有了,它的收益就要从这些个节能项目当中慢慢地收回来。这个周期是很长的,就会导致资金方面的困难。”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钱锋说。

而一旦节能企业试图通过银行等渠道进行融资时,他们会发现这条道路充满了荆棘。由于合同能源管理在国内起步较晚,目前从事这一业务的多为中小企业,他们很少拥有银行所看重的土地、厂房等抵押物,加之自身也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因此并不容易从银行获得贷款。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整个市场对于合同能源管理认识的加深,部分金融机构也开始意识到这一商业模式的价值,并推出了相应的服务。

2010年,浦东发展银行推出《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融资业务方案》,其以“远景收益”作为质押,向企业提供专项贷款。通过这一解决方案,部分节能服务公司可以提前获得原本数年之后才能拿到的项目收益,进而投入到新项目中,这加快了企业发展的步伐。

除此之外,节能服务公司将来甚至还可以拿远景收益进行交易。如果此举可以实现,那么对于那些节能服务企业而言,无疑又是一大福音。

尚待健全的市场秩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