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快乐读书屋

快乐读书屋

快乐读书屋八《清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本课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同志的崇高品质。

学习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教学重点:学习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了解作者。

1、师:“清贫”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清苦清白清正清明清廉贫穷)2、出示语句:“这位80岁的老人,一辈子过着清贫的生活。

”“这位80岁的老人,一辈子过着贫穷的生活。

”让学生读一读。

3、师:这两句话的意思一样吗?他们给你的感受一样吗?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清贫”不仅仅是“贫穷”,更包括一股气节。

)4、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清贫的文章,相信大家会对“清贫”有更深的理解。

这篇文章是革命烈士方志敏所写的有关自己的一段经历。

关于方志敏,大家了解多少?学生交流有关方志敏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解决疑难。

1.学生自读课文,疏通字词,勾画疑难。

2小组内交流预习中的疑难字词,解决不了的记录下来.全班交流,解决疑难。

3.全班交流词语。

重点指导下列词语:奢侈颇似筹集矜持不苟被俘裤裆热望瞎忙抛掷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

(1)请同学分段朗读,并完成以下内容:1、找出第一段中的关键句,说说它们的含义。

关键句的找法。

看位置:开头结尾和中间抓特征:点题议论加抒情2、复述文中记叙的一件趣事,并拟定一个小标题。

3、我的财产是什么?根据文章结尾部分的内容回答。

4、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中心。

(本文叙述了自己被俘后国民党士兵搜身刮而无所得的故事,表现了共产党人坚定地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的革命情操,)(2)检查完成情况。

四、小结: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面对即将逝去的生命,他没有更多的__________________面对即将永别的亲人,他没有更多的__________________面对愈来愈近的死亡,他没有一丝的__________________面对自己及家人的清贫,他没有丝毫的________________面对自己忠于的事业,他没有丝毫的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一个共产党人的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品读课文。

师:大家知道方志敏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他是我们早期党和军队的最高领导人之一,二万五千里长征开始了,方志敏根据党的统一安排,留在江西,坚持游击战。

在一次转移中,由于叛徒的出卖,他被捕了。

这篇短小的文章就是叙述他被捕的那一天发生的一件事情。

因为我们已经读过了,我有一个问题想和大家讨论一下,“就在我被俘的那一天——一个最不幸的日子”却发生了一件“趣事”,这件趣事“趣”在哪里?生:读文。

生1:我认为这篇文章趣在:他是一个大官却没有钱,在被捕的时候却拿不出钱来给这两个人。

生2:我认为这个“趣”不在方志敏身上,而在搜他的那两个兵士身上,能突出这个共产党员清贫的品质,两个士兵一遍一遍过细地搜,我觉得很可笑。

师:两个同学所讲是一致的,"趣"不在方志敏身上,而"趣"在两个兵士身上。

他“搜”,第一个动词用的是“搜”,第二个动词“摸”,第三个是“捏”,接下来当发现一无所获是,就对“一只时表和一枝自来水笔”进行“抢夺”。

从这几个动词中可以看出很有趣。

从“搜”到“摸”到“捏”到“抢”,这几个动作之间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让方志敏觉得很可笑。

再看看这两个国民党士兵,一开始是“满肚子热望”,搜不出来又摸、捏,还“期望”,到最后完全“失望”了。

在这个过程里,方志敏觉得实在太可笑了。

这是我们觉得“趣事”好笑的第一个方面。

师:大家发现还有其他的发现吗?生:还有方志敏所谓的财产不过就是“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上底的线袜”,与国民党的那些富翁极为不同,这也是一件极为有趣的事情。

师:很好,这是他第二个发现,还有发现的吗?如果你是导演,由你来主持这出独幕剧的演出的话,方志敏一定是堂堂正正的,那两个国民党士兵你们认为他们身上还隐含着哪些“趣”呢?生:动作很好笑。

第二自然段的描写(拉木柄榴弹)师:这是一个士兵的动作,另一个呢?生:另一个“一面说一面弓着背重来一次将我的衣角裤裆过细地捏”。

师:你没觉得这两个士兵有差别吗?猜猜这两个人的年龄哪一个轻,哪一个大?生:拉手榴弹的年轻,弓着背的年龄大。

师:年轻的那个脾气怎么样?生:不好师:说起话来“吼道”。

那个年老的呢?他说了一句什么话?“决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你骗不了我。

”这个人怎么样?生:有经验,有点老奸巨滑。

这场闹剧有趣就有趣在两个国民党兵士在这场戏中的表现是不一样的。

既然不一样,那么我们现在来看看这两个国民党兵士语言?谁来读一下那个年轻士兵的话:“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要读出这个兵士的粗鲁还有野蛮,别忘了文中“威吓地吼道”,哪个男同学起来读读看。

生:读师:可以稍微再慢一点,你的气势是够的,一字一字的把它读清楚。

师:那个年老的,老奸巨滑的要怎样读?一个是蛮,一个是刁,读得刁一点。

生:(女生)师:稍微温柔了些。

师:范读。

师:方志敏面对着国民党两个士兵的以死来威吓,他的表现是怎样的呢?“哼!你不要作出……”这段话大家仔仔细细的揣摩揣摩。

作为我们党和军队的最高领导人之一,方志敏也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读过书的,有学问的。

面对两个国民党的兵匪,他是怎么说的?“我微笑着淡淡地说”这个“哼”字怎么读?第二个也是叹号,这个叹号怎么读?下边自己读读看。

(做坏人容易,做好人难)生:读师:你读的也不错,就是稍微善良了一点。

师:一个人要有一些表现力。

先来说这个“哼”字比较难,不是吵嘴,方志敏根本就没有必要跟他们吵嘴,他知道他们无非是想从我这个身上得到一些横财。

他们真的敢在这里把握处死?量他们也没有这种胆量。

他们在这里捉到了我,将我送到国民党兵部领赏,他们敢动我一根毫毛,他们回去的时候不要活了?他们有几个脑袋?所以方志敏根本没有必要“来吧!共产党员是不怕死的,往这打!”这不是方志敏。

方志敏一眼就看穿了,所以这个“哼”字要读的……尽管是个叹号,是对他们的一种蔑视、看不起。

“哼!你不要作出那难堪的样子来吧!……”(教师范读)这才是方志敏的临危不惧,到这样的场合,他还是这样的幽默。

接下来两个人,一个“你骗谁!”一个“决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你骗不了我。

”.方志敏接下来有一段话,刚才我读得不好,只是模仿了一下,你们肯定比我读得好,看看方志敏怎样把它表现出来。

每个同学在下面读读看。

生:读“你们要相信我的话……”师:这里,大家最难把握的是节奏。

节奏就是哪些快,哪些慢;哪些响,哪些轻。

这个节奏要靠你们长期的生活的体验。

(范读)“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就是这样的一种心态。

师:那么现在我们细腻一点,好吗?联系这三段,那个年轻的、粗鲁的、野蛮的也有一个“钱”字:“像你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那个老奸巨滑的兵匪也有一个“钱”字:“绝不会没有钱”,而方志敏也有一个“钱”字,你看这三个“钱”字读法上有什么不同?(读出来)第一个“钱”字要体现出贪婪;第二个稍微有点“卷舌”,方志敏“个个都有钱”(重音)“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两句话里都有,重音要在哪里?放在“板”字上,体现一个人的高傲气质。

绝对不能放在“一”字上,“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老总呀,饶命吧!”师:三个人在这里的对话,显示了方志敏革命的气质,革命的理想。

两个国民党绑匪在方志敏高大形象的对比下,就是一个小丑,这就构成“一件趣事”。

师: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看开头一段。

方志敏真的没有钱吗?他有钱,但这些钱是怎么来的?用于什么地方?我们齐声把第一段朗读一遍。

注意其中有两个成语,一个大家熟悉的“舍己为公”,还有一个什么?对了“矜持不苟”看看矜持不苟什么意思?因此读到这里的时候,两个成语节奏要稍微慢一点。

这两个成语之间,声断气不要断。

“我从事”而没用“搞”,下面经手的“钱”用“经手的款项”,可见,方志敏的慎重,对革命的虔诚,用词比较重。

这是第一段方志敏的理想。

生:齐读生:单个读。

师:老师要向你学习,你这一段读得很传情,很到位。

告诉你一桩趣事,这桩趣事记叙了以后,方志敏有一段独白,如果是电影,就是一种画外音,我们可以想象:在江西,这种丛林中被俘,两个士兵想得到些什么,结果呢什么都没得到。

垂头丧气,“走吧,走吧,走吧”,这时候一阵西北风吹来,两个兵匪把领子拉上去,而方志敏却抬起了头,缕缕头上的乱发,有一段独白,(教师范读“是不是……”)轻轻的、静静的、慢慢的。

请同学们自由读。

最后需要我们齐声读,是方志敏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一个革命的道理,人生的哲学。

这个读得不同,要有气势。

二、再谈清贫升华情感1、孩子们学习完这篇文章,此时此刻你对“清贫”又有了怎样的理解呢?(清贫是最伟大的财富,清贫是一种信念,清贫是一种品德修养,清贫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传统,清贫是实现自我的根本保证。

)2、师:读完这篇文章相信大家对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有时候,“清贫”和“富有”是可以结伴而行的,你觉得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员的“富有”又是什么呢?四、结束语这篇文章反映的不仅仅是革命先烈为了革命事业而甘于过清贫、朴素的生活,更体现了方志敏将清贫做为自己最大财富的高尚革命气节。

这种革命气节,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需要它,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同样需要它。

君不见,腐败高官纷纷落马,究其原因,哪一个不是因为生活腐化堕落而造成的;哪一个不是因为丢掉了甘于清贫的气节而走向自我毁灭的?古今概莫如此,将来这一规律也不会改变的。

林则徐求雨[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林则徐求雨的故事,了解林则徐是历史上一们治官有方、谋略灵活、忧民爱民且廉洁清正的好官。

从而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从小要做一个正气凛然、光明磊落的人。

2、对本课所讲的故事能够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认识到林则徐所想的好计策的绝妙之处。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要求训的11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1、体会林则徐“求雨之意不在雨”这个用意的妙处在。

2、弄清故事发生的前因后果。

[教学过程]1、解题本文是一篇写历史名人林则徐为官清廉的故事。

故事记叙了林则徐巧妙地制伏手下官吏,为百姓募钱购粮的事,赞扬了他关心百姓、惩治腐败、清正廉洁的品格和足智多谋的办事谋略。

2、导入(1)老师讲虎门销烟的故事,让学生说一说林则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板书课题,学生提出问题。

3、读课文,回答问题(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从中训练学生默读、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

(2)读书后交流以下问题:A、林则徐为什么要去求雨?B、在求雨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C、通过读故事,你有什么感受?D、你认为林则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分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了解他设坛求雨是为了达到让官员为百姓捐助这一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