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绣的发展

湘绣的发展

历史上的湘绣
清代嘉庆年间,长沙县就有很多妇女从事刺绣。 光绪二十四年(1898),优秀绣工胡莲仙的儿 子吴汉臣,在长沙开设第一家自绣自销的“吴 彩霞绣坊”,作品精良,流传各地,湘绣从而 闻名全国。
历史上的湘绣
清光绪年间,宁乡画家杨世焯倡导湖南民间刺 绣,长期深入绣坊,绘制绣稿,还创造了多种 针法,提高了湘绣艺术水平。光绪末年,湖南 的民间刺绣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刺绣工艺系统, 成为一种具有独立风格和浓厚地方色彩的手工 艺商品走进市场。
今天的湘绣
除了将湘绣简单 化,人们也尝试 将它和其他艺术 形式相结合。
例如国画和篆刻, 这都给湘绣打开 了新市场。
而人们在对 湘绣大改造 的时候,其 精致华丽的 针线技巧并 没有被丢弃
反而借助现代 的科技力量将 湘绣的特色--丰 富的色彩和复 杂的针法--发扬 光大,通过机 绣降低了绣品 成本,使得价 格也更加亲民。
“辉煌灿烂的楚绣与马王堆汉绣,不但是中国刺绣史 上足资骄傲与自豪的一章,也是湘绣顺理成章的最 初发展之源。”
历史上的湘绣
现已发现最早的湘绣是1958 年从长沙楚墓中出土的一幅 龙凤图。1972年,马王堆汉 墓又出土了40件刺绣衣物和 一幅铺绒绣锦。这些绣品图 案多达10余种,绣线有18种 色相,并运用了多种针法, 达到针脚整齐、线条洒脱绣
湘绣起源于民间刺绣, 已有2000多年历史。 它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 吸取苏绣和粤绣的优点 发展而来。
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 中心的带有鲜明湘楚 文化特色的湖南刺绣 产品的总称
湘绣的特点是:构图严谨,色彩鲜 明,各种针法富于表现力,通过丰 富的色线和千变万化的针法,绣出 的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具有 特殊的艺术效果。
在湘绣中,无论平绣、织绣、网绣、 结绣、打子绣、剪绒绣、立体绣、 双面绣、乱针绣等等,都注重刻画 物象的外形和内质,即使一鳞一爪、 一瓣一叶之微也一丝不苟。
传统湘绣的用线极有特点, 丝线轻过荚仁液蒸发处理 后再裹竹纸拭擦,使丝绒 光洁平整不易起毛,便于 刺绣操作。
还有织花线,每根线染色都有深浅 变化,绣后出现自然晕染效果。湘 绣的擘丝技术极为精细,细若毫发, 从而超越顾绣中的“发绣”。湖南俗 称这种极为工细的绣品为“羊毛细 绣” 。
历史上的湘绣
至此,“湘绣”这样一个专门称谓就应运而生了
历史上的湘绣
从湘“锈”到走入千家万户
今天的湘绣
湘绣是湖南人民的智慧结晶,以精致和复杂著称,湖南湘绣研究所精心创制的《雄师》、《饮虎》 等湘绣精品已成为了中国工艺美术国家珍品,荣获了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研制的双面绣 《杨贵妃》、《望月》等被国家有关部门珍藏
湘绣经历了漫长的时光,这期间辉煌过,也衰落 过,但它总是能生生不息的活跃在各个时代,这 背后,正是一代代湘籍匠人的刻苦钻研的结果。 湘绣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体现了湖南人敢于拼 搏用于钻研的精神,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象征。
谢谢观看
今天的湘绣
然而,在绝对现实的市场经济中,湘绣无比荣 耀的背后却难掩尴尬的现状——在国际市场上, 高档装饰品苏绣占了80%,湘绣仅占5%;在国 内,湘绣只占30%,而苏绣占60%的市场。一 些湘绣生产厂家纷纷倒闭,湘绣出口受困,现 有市场也是惨淡经营。
今天的湘绣
在对如此窘境下, 湘绣人们并没有 灰心,在坚持着 传统工艺的同时 对绣品题材进行 着不断创新,让 绣品在被国家博 物馆收藏的同时, 也能走入寻常老 百姓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