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市场或政府读后感

市场或政府读后感

读《市场或政府》有感
摘要: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自由竞争与宏观调控,是紧密联系的。

市场机制作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手段,是无可置疑的,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单一依靠市场的调节或者政府的全盘控制是不可行的。

市场运行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市场失灵,这时候必须有政府力量的介入,进行宏观调。

政府的干预也不是完美无瑕的,两者都有内在的缺陷和失灵,所以需要找出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之间的恰合点,使得政府干预在市场失灵时发挥最大的作用。

一、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
政府在市场机制中有着三大角色功能
(一)市场竞争秩序的维护者和裁判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政策和法规,根据发展战略的需要,为企业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引导企业按“游戏规则”在竞争中发展,而不是干预企业自行处理的具体经营活动。

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充当仲裁人角色,制定有关政协法令,实施禁止垄断、维护市场有效竞争的措施,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宽松和平等竞争的环境,以保证竞争性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效率,以及市场交易的公正性。

同时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残酷性易诱发人民铤而走险,产生非法侵犯他人权益的犯罪行为,扰乱社会经济生活秩序。

对此,政府要扮演维护者角色,以国家暴力为后盾才能防止和打击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确保市场竞争的基本秩序及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二)宏观调控的实施者
宏观是指政府从经济运行的全局出发,按预定目标通过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经济法规等对市场经济的运作从总量上和结构上进行调节、控制的活动。

其根本目的是维持经济的平稳增长、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以及防止通货的膨胀或紧缩。

(三)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公共物品指的是个人无力或不愿意生产而由政府承担的。

例如国防设施、道路、广播电视、公共卫生、社会治安等都属于公共物品。

二、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自由市场以“看不见的手”来配置社会资源,它在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方面展示了它的优越性,但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在其作用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市场失灵的情况,市场失灵主要反映的是市场配置资源功能的缺陷问题,市场缺陷使得市场经济背离完全竞争的条件,致使资源配置达不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由于市场失灵的普遍存在,政府干预具有了相对优势,市场的缺陷及市场失灵被认为是政府干预的基本理由,公共政策的干预有理的主要依据是市场结果存在频繁的、大量的缺陷,市场不能总是处于理想状态,市场调节及价格机制发生作用有一定的前提条件。

这是政府干预经济的基本理由,政府干预弥补市场缺陷,弥补市场失灵造成的效率损失,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三、政府干预可能产生政府失灵
政府对市场进行的干预有时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如同市场会失灵一样,政府本身的行为并非完美,政府干预经济时同样存在政府干预失灵的问题,所谓政府失灵,就是政府克服市场失灵所导致的效率损失已超过市场失灵所导致的效率损失。

政府失灵一般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政府角色错位:在政府进行宏观调控过程中,政府干预的范围和力度过大,超出了校正市场失灵和维护市场机制顺畅运行的合理界限;(二)政府自身的组织制度存在缺陷:政府失灵的出现,相当程度上是由于政府自身的组织制度存在严重缺陷所致;(三)政府干预与市场运行机制相冲突:政府干预与市场运行机制相冲突导致政府失灵现象,具体表现有如下两种情况:其一是宏观干预目标与微观主体目标相佐,其二是政府调控依靠的是“看得见的手”的力量,而市场运行机制则靠的是“看不见的手”的力量,当两只“手”碰撞摩擦,政府调控措施破坏市场运行规律与机制时,会导致政府调控失效。

政府干预失灵甚至弄的更糟,政府干预过度或政府干预失败会给社会带来更大危害,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

四、笔者观点
如果认为政府在每个时期都能解决经济问题就不对了,政府不是万能的,政府不可能察觉并排除所有风险,且政府机构易把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搅和在一起来解决,在危机之际政府应当对市场进行适当程度的干预,但其干预行为是暂时的而非永久性的,须适时收手。

当今的几个经济体,没有几个是纯粹的市场经济或非市场经济,关键是市场与政府的边界划在哪里。

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都非万能的,都存在内在的缺陷和失灵的客观原因,寻找二者的最佳恰合点,使市场灵活性加大,给予市场以最大限度的回旋余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利用“看不见的手”自动调节得到最优化结果。

政府的职责是市场经济的维护者,除非突发经济事件,尽可能放任自由市场自由发挥,否则过度的政府干预会损害资源的有效利用,阻碍经济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