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澳双边贸易

中澳双边贸易

中澳双边贸易的互补性与竞争性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我国政府推行积极的对外贸易政策措施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化的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飞快的进步,其不但推动了国际贸易整体的发展,也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其中我国同澳大利亚的双边贸易规模扩大,中澳双边贸易现状及其发展前景倍受关注。

由于两国经济发展模式不同,双边贸易存在较大的互补性。

又由于两国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众多相似,诸如不断进行的经济改革、较高经济速度增长的保持、国际分工格局中的重新定位等等,均加强了中澳双边贸易的相互竞争。

近年来中澳双边贸易发展迅速,但整体规模仍然很小。

研究中澳双边贸易互补与竞争的态势,对展望中国外贸的未来趋势、制定正确的外贸政策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互补性;竞争性;中澳;双边贸易一、中澳双边贸易概括(一)中澳双边贸易额1.中澳双边贸易出口额进入21世纪,中国快速的经济建设,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也为澳大利亚提供了机会。

中澳双边经贸关系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

从贸易额来看,本世纪中澳两国之间的贸易额每年都呈跳跃式增长。

在2000年到2010年期间,中澳贸易额从84.5亿美元增长到883.26亿美元,十年间贸易额增长了9倍。

在此十年间,中国对澳大利亚的贸易逆差也在不断放大,中国对澳大利亚的出口额增加了4倍达到307亿美元,中国从澳大利亚的进口额则增加了10倍达到603亿美元,而中国从澳大利亚逆差增长了21.25倍达到了338.85亿美元。

2.中澳双边贸易进口额据澳大利亚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6月中澳双边贸易额为528.7亿美元,其中,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331.2亿美元,同比增长44.2%;澳方顺差133.7亿美元,同比增长75.9%。

澳大利亚自中国进口197.5亿美元,同比增长28.5%;预计2011年中澳贸易额将突破千亿美元。

3.中澳双边贸易总额中澳双方贸易额从两国建交时的8655万美元到第一个100亿美元用了30年的时间;从2002年第10州乙开始到2007年仅仅用了5年;中澳贸易就达到了400亿美元元;从2007年到2011年,短短的四年再次突破达到1000亿美元。

在不到40年当中中澳之间的贸易增长了1000倍。

二、中澳双边贸易商品(一)中澳商品结构中国对澳出口的商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其中机电产品、纺织品和家具玩具制品三类商品占中国对澳出口的六成左右。

主要是由于中国丰富而又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使得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大大低于澳大利亚生产的同类产品;同时随着中国在制造业产业链地位的提高,一些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也日益扩大,比如中国的电机、电气和核反应堆等产品在对澳大利亚出口中占了很大的份额。

中国出口到澳大利亚的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澳大利亚出口到中国的产品主要是农产品和矿产资源型产品。

在2011年中澳两国的进出口贸易结构中,中国出口到澳大利亚的产品主要是纺织服装和机电产品,两种类型的产品占中国出口到澳大利亚产品总价值的56%,而农产品的比重不足3%。

澳大利亚出口到中国的农产品占澳大利亚对中国产品总出口的13%,矿产资源型产品以及与其相关的金属产品占76.% 。

(二)中澳商品贸易方式1.服务贸易中澳服务贸易绝对额较低,发展相对滞后并且发展速度也不及货物贸易的发展速度。

2000年中澳服务贸易总额为15.54亿澳元,折合成美元为8.8亿美元(按2000年澳元兑美元的平均汇率0.566折算),同期中澳货物贸易额达到87.01亿美元,服务贸易只占货物贸易的10%。

2010年中澳双边服务贸易额为76.48亿澳元,折合成美元为71.66亿美元(按2010年澳元兑美元的平均汇率0.937折算),同期中澳货物贸易额达到900.5亿美元,服务贸易只占货物贸易的7.9%。

2.货物贸易进入21世纪,中国快速的经济建设,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也为澳大利亚提供了机会。

中澳双边经贸关系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

从交易品种来看,中澳双边货物贸易中,澳对华出口呈现高度集中化,澳大利亚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以资源性产品为主。

其中矿产品是澳大利亚对华主要出口商品,占澳对华总出口的近八成,而其余多数产品在澳对华出口中只有百分之几的占比。

主要是由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使得对矿产、能源等资源性产品的需求急剧扩大,为澳大利亚提供了广阔市场。

从贸易地位来看,货物贸易方面,2008年中国是澳大利亚第四大出口来源地、第三大进口来源地,而澳大利亚是中国第九位贸易伙伴;2009年中国已成为澳大利亚第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进口来源地。

至2010年澳大利亚对中国的出口量占其总量的25%,相当于其第三,第四和第五大出口市场的总和。

而澳大利亚在中国单个国家贸易伙伴中,也上升至第七位。

三、中澳双边贸易的互补性与竞争性分析(一)互补性指数界定1.互补性指数定义在国际贸易中,一国出口比较优势产品,进口比较劣势产品。

如果一国出口的产品结构与另一国进口的产品结构吻合程度高,意味着出口国产品在进口国市场上具有较强的增长潜力。

本文利用贸易互补性指数(Trade ComplementarityIndex)来衡量出口国的出口结构与目标国市场进口结构的吻合程度,以考察中澳两国产品贸易的互补性。

2.互补性指数内涵贸易互补性指数的内涵在于考虑了两国之间贸易商品进出口结构的相似程度,即它衡量了两国之间贸易商品进出口结构上的互补性。

当TC>1 时,说明两国的贸易互补性强,且TC 值越大,互补性越强;当TC<1 时,说明两国的贸易互补性弱,且TC 越小,互补性越不明显。

(二)互补性指数测定1.中澳双边贸易互补性指数表1-1 中澳双边贸易十大类商品的互补性指数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Rev3),SITC 十类商品可以归为两大类: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

初级产品包括SITC0-SITC4 类商品,工业制成品包括SITC5-SITC9 类商品。

表1-2 和表1-3 是将上述各种商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加权平均计算所得。

权数为某种产品在初级产品或工业制成品中的比重。

表1-2 2008-2011 年中国出口澳大利亚进口两大类商品互补性指数从表3.3 中,可以看出2008-2011 年中国出口与澳大利亚进口在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两方面的互补性情况:(1)中国出口与澳大利亚进口在初级产品方面互补性较弱,并且呈逐年递减趋势。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中国不再以出口初级原料产品为主,再加上澳大利亚国内丰富的自然资源,中国在出口初级产品上不具有比较优势,就形成了中国出口与澳大利亚进口在初级产品上互补性弱的结果。

(2)中国出口与澳大利亚进口在工业制成品方面互补性相对较强,但是不具有绝对优势。

这个结果与我国近年来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的现状是不相符的。

这说明,中国产品出口额排名靠前的产品并不一定具有显性比较优势。

相反,具有显性比较优势的产品也不一定具有很高的出口额。

因为中国显性比较优势产品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制成品上,附加值较低,而出口额与附加值是成正比的,这样就导致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不高。

总之,在中国工业制品出口结构上,一方面要发展我们具有显性比较优势的产品,同时注意发展自己品牌,注重个性化包装等,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要利用中国经济当前发展良好的态势,继续吸引国外资本与先进技术,发展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优化我国商品出口结构。

表1-3 2008-2011 年澳大利亚出口与中国进口的互补性指数从表1-3 中,可以看出2008-2011 年澳大利亚出口与中国进口在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两方面的互补性情况:(1)澳大利亚出口与中国进口在初级产品方面的互补性指数在33.26-52.28 之间,互补性极强。

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总体上属于资源缺乏型国家,有很多稀缺的自然资源需要从国外进口,相对来说澳大利亚的自然资源比较丰富,而且门类齐全,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和中国形成了资源互补。

中国主要从澳大利亚进口初级原料产品,对澳大利亚出口劳动密集型制成品。

这造成中澳之间有一定的贸易互补性。

简言之,中澳两国资源禀赋的差异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澳贸易的互补性。

(2)相比之下,澳大利亚出口与中国进口在工业制成品方面的互补性很弱,互补性指数最高的时候为 1.99,其余年份都在 1 以下。

显然,这个结果与中澳两国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相一致。

中国和澳大利亚虽然都经过经济改革,之后走上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然而两国所采取的经济政策截然不同。

中国选择了先发展制造业,澳大利亚则选择了首先发展服务业,形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

这样,澳大利亚在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上不具有比较优势,而中国制造业发达,不需要从澳大利亚进口工业制成品。

(三)互补性指数总体评价1.中澳双边贸易互补性的现状从资源凛赋的角度来看,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石油和天然气都很丰富,矿产资源至少有70余种。

其中,铝土矿储量居世界首位。

黄金、铁矿石、煤、铿、锰矿石、镍等的产量也居世界前列。

同时,澳大利亚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烟煤、铝土、铅、钻石、锌及精矿出口国,第二大氧化铝、铁矿石、铀矿出口国,第三大铝和黄金出口国,澳大利亚是世界重要的矿产资源国和生产国。

相比之下,中国的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则比较少。

由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使得对矿产、能源等资源性产品的需求急剧扩大,这为澳大利亚提供了广阔市场,因此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矿产品等资源性产品的比重不会下降,未来还会随着中国需求的进一步扩大而上升。

另一角度来看,中国丰富而又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使得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大大低于澳大利亚生产的同类产品;同时随着中国在制造业产业链地位的提高,一些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也日益扩大,比如中国的电机、电气和核反应堆等产品在对澳大利亚出口中占了很大的份额。

中澳两国不仅在总体经济上互补,而且在农业部门内部也具有明显的互补性。

在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中,2008年中国出口到澳大利亚的加工食品占全部出口到澳大利亚农产品的72. 3%,蔬菜和水果占11. 1%, 2种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占出口到澳大利亚农产品价值的83. 4%;澳大利亚出口到中国的农产品中,羊毛占出口到中国农产品总价值的54. 5%,粮食作物占18. 4%,畜产品占20%, 3种农产品占澳大利亚出口到中国农产品总价值的92. 9%。

中国出口到澳大利亚的主要是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而澳2.中澳双边贸易互补性的趋势大利亚出口到中国的是资源型农产品,所以在农产品内部中澳两国也存在一定的互补性。

(四)中澳双边贸易的竞争性在中澳双边贸易中,中国向澳大利亚出口贸易额位居前五位的商品是机电类产品、化工产品、矿产品、纺织原料及制品、贱金属及其制品;澳大利亚向中国出口的前五位商品是矿产品、化工产品、贱金属及其制品、塑料及其制品和橡胶及其制品、纺织原料及制品,机电类产品出口排在澳大利亚向中国出口的第六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