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巴西双边贸易分析【摘要】中国和巴西是世界上国土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快并都有巨大的经济潜力, 从20 世纪90 年代起,两国经过多年的努力,双边经贸关系取得了稳步发展。
巴西成为中国在拉美的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则于2009 年4 月成为巴西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本文介绍了中巴经贸关系现状,提出了中巴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着重强调了中巴应加强双边贸易,高度重视互补性经贸合作,加大我国对巴出口,充分挖掘两国贸易的合作潜力,优化商品结构,有效应对反倾销,促进中国在拉美地区的市场多元化。
【关键词】中巴双边贸易贸易摩擦商品结构进入21世纪以来, 我国和巴西的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和利用外资都获得了快速发展,双边贸易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
目前, 巴西是中国在拉美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也是中国从拉美地区进口最多的国家, 中国于2005年超过德国并连续3年成为巴西的第三大贸易合作伙伴国, 并于2008年成为巴西第二大贸易伙伴国, 仅次于美国, 是巴西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
目前,巴西是中国在拉美和金砖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是巴西全球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市场。
据中方统计,2010年中巴贸易额达625亿美元,同比增长47.5%。
2005年至2010年间,中巴贸易平均增速高达43.3%,高出同期中国外贸整体增速23.1个百分点。
目前,中国是巴西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也是巴西重要商品的主要出口市场。
中国已连续三年成为巴西农产品的最大买主。
一、中巴经贸关系现状新中国成立后, 中巴两国就有民间贸易来往。
20世纪70年代初, 巴西工商界积极要求同我国建立贸易关系, 军政府随之松动了对华政策, 两国遂于1972年恢复了直接贸易。
1974年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在1978~2004年期间中巴签订了9个重要性的经贸往来文件, 两国贸易交流和经济合作关系得到稳步、持续的发展。
中巴两国建交30多年来,双边经贸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
1、中巴贸易关系据中国海关统计, 1974年两国建交时双边贸易额仅为1742 万美元, 1979 年贸易额就增加到2116亿美元, 是1974 年的12倍。
其后, 20世纪80年代中巴年均贸易额达7155亿美元, 90年代年均贸易额又增至14194亿美元, 到20世纪最后一年(2000年) 中巴双边贸易额增至28145亿美元。
[4]进入21世纪以后, 中巴双边贸易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
据巴西的统计数据: 2003年中巴双边贸易额突破50亿美元, 达到66181亿美元; 2005年突破100亿美元, 达到121188亿美元; 2007年突破200亿美元, 达到233167亿美元(表1) 。
从贸易差额来看, 在2001~2006年期间, 都是中国处于贸易逆差, 巴西处于贸易顺差。
到2007年, 中国处于贸易顺差, 巴西处于贸易逆差, 差额为18169亿美元。
表1 2001~2010年中国与巴西双边贸易情况(单位: 亿美元)从贸易地位来看, 目前巴西是中国在拉美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也是中国从拉美地区进口最多的国家。
中国已于2005年首次超过德国成为巴西的第三大贸易合作伙伴(第一是美国、第二是阿根廷) , 从2001年起, 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巴西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从2009 年4 月起,成为巴西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另外, 巴西外贸秘书处的统计显示, 2011年1-3月,巴西货物进出口额为993.0亿美元,是巴西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
表2 巴西自中国进出口主要商品构成(章) (2010年1-12月) 金额单位:百万美元从商品结构来看(表2), 巴西对中国进口的主要产品为机器零部件、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变压器、静止式变流器及电感器、有线电话、电报设备、纺织纱线及制品、仪器仪表等。
光从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纺织品及原料来看,2010年进口182.6亿美元,占巴西自中国进口总额的71.4%。
2010年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巴出口上继续保持优势,纺织品及原料、家具玩具、皮革箱包等轻工产品分别列巴西自中国进口大类商品(HS类)的第四位、第七位和第十位,占巴西进口市场的42.6%、51.0%和67.8%,在这些产品上,印度、印度尼西亚、美国、意大利、阿根廷等国是中国的主要竞争对手。
中国从巴西进口的主要产品为大豆、铁矿砂及其精矿、石油原油、烧碱木浆或硫酸盐木浆、皮革、木材和豆油等。
2010年,矿产品是巴西对中国出口的主力产品,其出口额为178.1亿美元,增长106.1%,占巴对中国出口总额的57.9%。
植物产品是巴对中国出口的第二大类商品,出口额71.6亿美元,增长12.6%,占巴对中国出口总额的23.3%。
受中国经济增长的带动,2010年巴西对中国活动物及动物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动植物油脂、和食品饮料烟草出口额大幅增长,增长率分别达到375.6%、95.5%、92.8%和87.1%。
其中,糖及糖食和肉及食用杂碎增幅高达618.7%和453.0%。
此外,巴对中国塑料橡胶和贱金属及制品出口下降比较厉害,降幅为54.7%和40.6%。
2、中巴投资关系截至2008年底,中国企业在巴西实质投资达2.2亿美元。
其中,2007年中国对巴西投资2004万美元,同比增长106%;2008年,中国对巴西投资2847万美元,同比增长42.1%。
中国企业在巴西投资主要领域包括矿山开发、钢铁、空调、摩托车、电话机、农畜产品和装饰生产和销售。
截至2008年底,巴西在华投资累计涉及外资企业451家,实际投入外资金额2.8亿美元,主要涉及支线飞机制造、压缩机生产、煤炭、房地产、汽车零部件生产、水力发电和纺织服装等项目。
知名公司包括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冰箱压缩机企业EMBRACO 公司、巴西MARCOPOLO 客车厂和巴西航空工业公司。
2007年10月, 上海宝钢集团和全球矿业巨头巴西CVRD 公司合资成立的宝钢维多利亚钢铁公司, 在巴西圣艾斯普里图州维多利亚市揭牌。
该项目一期总投资预计为30亿美元,计划于2009 年上半年开工, 2011 年底建成投产。
中国企业在巴西开展经济合作始于1984年,主要是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曾成功完成国土整治航测工程和港口疏浚等项目。
截至2008年底,中国企业与巴西签署承包劳务及设计咨询合同总额达34.4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5.5亿美元。
目前中国企业在巴西实施和追踪的项目包括卡塞内天然气管道项目和坎迪奥塔火电厂Ⅱ期C部分等项目。
二.中巴贸易中存在的问题1、贸易摩擦与贸易壁垒据统计自1989年12月巴对我产品发起第一次反倾销调查以来,截至2005年底共对我产品发起了21起反倾销调查,涉及机电、五金化工、轻工、纺织、食品等十几种商品。
另外, 2008年, 巴西对中国新发起8起反倾销调查案件, 涉及机动小客车用橡胶轮胎、聚丙烯高分子薄膜等商品。
其贸易救济措施主要包括:反倾销措施;保障措施和特别保障措施。
而根据WTO 的统计,在1980-2006年期间,巴西对中国采取的反倾销案件数量达到31起,占整个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案件数量的9%。
以上统计显示,巴西不仅是拉美国家中、而且是发展中国家中对我产品采取反倾销措施最频繁的国家之一2、在中巴贸易中巴西长期处于逆差长期以来, 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主要表现为商品贸易。
除一定数量的经济技术援助外, 商品贸易成为中巴经济贸易合作中最重要的领域。
然而, 由于中巴双方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存在的重要差异和经济规模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长期以来, 在中巴商品贸易中,巴西大都处于贸易逆差地位。
重要的是, 2001 年以来,由于巴西货币贬值,出口竞争力增强,中国对巴西产品的进一步增强等原因,中对巴贸易逆差持续扩大。
2001年巴西在中巴商品贸易中的逆差为 5.98 亿美元, 2002 年却增加为9.97 亿美元, 2002 年更猛增为23.95 亿美元, 虽然在2003 年和2004年有所减少,分别为17.03亿美元和14.98亿美元,但是随后又相继增加(表1)。
巴西在中巴商品贸易中逆差数额逐渐增加,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到中巴商品贸易的顺利发展和进一步扩大。
因此中巴双方政府都应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尽快设法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鼓励本国企业积极从事双边经济合作, 以促进中巴经济贸易关系顺利发展。
三、加强中巴双边贸易1. 高度重视互补性经贸合作在两国贸易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分析恰恰说明,在出口商品种类上,中巴双方的互补性是大于竞争性的。
这一点在客观上为我国发挥自身产品优势,有计划、有选择地加大对巴贸易出口提供了可能。
这与中国和印度之间的经济情况不同,中印经济互补性较弱,商品竞争性明显,因此相对而言,中巴两国能够寻找到更多的合作空间。
[2]基于稳定中国国际宏观环境和服务国内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 中国应该重视与巴西互补性的经贸合作。
从投资领域来看, 巴西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存在资金缺口, 为中国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巴西提供了广阔空间, 可以为中巴双方创造合作双赢的未来。
以投资交通和物流领域为例, 投资巴西铁矿直达太平洋港口的铁路系统和兴建相关港口, 可以帮助巴西改善基础设施, 还将巴西至亚洲的海运距离缩短数千英里, 可确保中国从巴西进口矿石的便利并降低整体运输成本。
另外,巴西能源矿产资源非常丰富,而我国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但人均占有量不足,因此与巴西开展贸易及投资合作,进口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在内的能源矿产资源,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两国在此方面也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
[3]此外,在生物能源的开发和应用方面,中巴之间也存在广阔的合作空间。
巴西是全球的酒精生产和出口大国,而这种生物燃料是汽车燃料的很好替代品,其应用将使汽油的紧缺状况得到有效缓解。
同时,中国在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轻工产品上也具有明显的优势,扩大此类产品的出口是我国的强项,并有助于拉动国内其他产业的发展。
2. 优化商品结构,减少双边贸易磨擦从中巴进出口商品的集中度来看,巴西出口品种相对较为集中,某些种类的产品,如铁矿石、大豆等原材料,对中国市场的开拓富有成效,占巴西对中国贸易的76.5%。
中国出口巴西的产品相对多样化,品种较为丰富,其中工业制成品占97.7%。
鉴于2008 年我国对巴西贸易逆差已经达到100 亿美元的现实,中国需要大力优化商品结构,不断实现出口结构的升级,加大出口力度。
目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较强,轻工业、家电等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双边贸易磨擦时有发生,同时也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一定影响。
巴西近年来对我国的反倾销产品大多为工业制成品,我国可以根据巴西市场的需求情况,结合自身的比较优势,有选择地增加互补性产品的输出,并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而对非互补型的低端产品的输出加以限制,对中巴双方具有相似性的轻工产品降低出口量,以削弱对方反倾销的意愿或动机,减少双边贸易摩擦和我国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