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咬文嚼字》课堂实录

《咬文嚼字》课堂实录

《咬文嚼字》课堂实录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初步认识文艺评论说理的特点。

2.深入领会“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咬文嚼字”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咀嚼玩味文中的实例,体会语言文字的微妙。

2.深入理解“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进而能够有意识地选择恰当的语言来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师: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的是美学家朱光潜的《咬文嚼字》,这是一篇文艺评论。

(板书“咬文嚼字”“文艺评论”)说到这里,首先希望大家不要对“美学家、文艺评论”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感觉。

“美”就在我们身边,“文艺评论”也不应当只属于专家学者,它应该属于每一个对文艺作品的欣赏者。

“文艺评论”,顾名思义,评论的对象是文艺作品,针对文艺作品、文艺现象等阐述自己的见解。

既然是说理的文章,那我们首先来找一找作者的基本观点。

具体要求有三点:1.采用浏览式默读的方式,时间为5分钟;2.标出文章的段落序号;3.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和所举的实例,在文章相应的位置标注“观点、实例”。

(板书“观点、实例”)(学生默读5分钟,老师观察阅读情况,指导个别学生在原文中圈点勾画。


师:好,哪位同学说一说文中哪些语段比较集中地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生(男):第3段。

师:嗯,读一下你在第3段中划出的句子。

生: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老师投影第一张幻灯片(第3段)
师:很好,找到这段话,说明这位同学基本了解了文章题目的含义。

其他同学还有吗?
生(女):还有最后一段。

师:综合这两段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朱光潜的《咬文嚼字》说的是一种阅读或写作的方法、习惯,用作者的话说就是“对语言文字要留心玩索”,要有“一字都不肯放松的谨严”。

师:这么看来,我们刚才的浏览式默读只是初步了解了文章的大概。

大家还在书上标注了作者论述观点所举的实例,下面咱们也本着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把这些文学作品中的范例来细心玩索一番。

老师投影第二张幻灯片
师:现在和你的同桌一起模拟一下婵娟骂宋玉的语气,体会“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和“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在表达效果上的差异。

(学生纷纷笑着模仿“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师:刚才我看到有些同学义正辞严地斥责自己的同桌“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还用手“指”着骂,(学生笑)不过是面带微笑的。

(学生又笑)
师:好了,作者通过这个例子分析认为,如果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成“你这革命家的风度”就不妥了,并指出“‘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便不适宜”。

我们来试试在生活中,用“你这”句式来表达不同于“深恶痛绝”的情感态度。

师:早晨起床,妈妈说今天降温了,你上学的时候多穿点衣服吧,你从餐桌上抓起一块面包,说“你烦不烦”,急着出门,妈妈说:“你这孩子!”(学生笑)
师:这位同学,你来说说妈妈的这一句“你这孩子”,包含了什么样的情感。

生(男):我觉得“你这孩子”包含了妈妈对孩子的关心,还有一点无奈。

师:很好,谁说男孩子感情粗糙了,这位男同学就非常善解人意嘛!
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口头表达的练习,要求用简短的句子对你的同桌做一个赞赏性
...评价,可以是外貌、习惯、品行等等。

(学生观望,老师随机叫起三位同学。


生甲:你是一个优秀的学生。

生乙:你的这件T恤真漂亮!
师:你的同桌略带羞涩地说“你这人!”(学生笑)
生丙:你长得真漂亮!(学生又笑)
师:我发现同学们还不太善于表达对别人的欣赏和赞美,都显得很羞涩。

生活中,我们要用恰当的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

老师投影第三张幻灯片(文中李广射虎的例子)
师:好了,我们再来咀嚼一下第二个例子。

(要求学生齐读第4段)
师:作者分析认为,王若虚的这一改动虽然简洁,但是很多意味没有了,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一个学过的例子,体会繁简带来的不同表达效果,(板书: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哪位同学来翻译一下这句话。

生(女):我对于这个国家,已经够尽心的了。

(老师板书学生的译文)
师:同学们看看,她在翻译的时候根据自己的理解,加入了哪些词语。

学生齐声:已经、够。

师:把译文读一遍,注意语气。

(学生读的时候着意加重了“已经”“够”)
师:梁惠王说这句话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几个学生喊出“窝火、无奈、不解”。

师:看来句末这三个语气词的连用更能让我们感受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师:朱光潜深谙语言之美,重视对语言的咀嚼,在很多文章中有过相关论述。

老师投影第四张幻灯片,并要求学生齐读(相关链接:1.我并非要求美丽的词藻,存心装饰的文章甚至使我嫌恶;我所要求的是语文的精确妥帖,心里所要说的与手里所写出来的完全一致,不含糊,也不夸张,最适当的字句安排在最适当的位置。

2.我细心体会阅读和写作的经验,觉得文学上的讲究大体是语文的讲究,而语文的最大德性是精确妥帖。

——朱光潜)师:下面我们来试一试,用尽可能精确妥帖的语言完成一段情景对话。

老师投影第五张幻灯片(《边城》情境对话练习)
师:在前面的小说单元,我们学习了沈从文的《边城》第三章到第六章,初步感受了世外桃源般的湘西世界,认识了天真可爱的少女翠翠,了解到她和爷爷相依为命的生活以及她对爱情朦胧的渴望。

这一段对话节选自《边城》第十五章。

(对话练习如下,划线句子为要求学生填写的部分)
“河街天保大老来提亲,你那神气不愿意,是不是?可是,假若那个人还有个兄弟,为你来唱歌,向你求婚,你将怎么说?”
翠翠吃了一惊,低下头去。

因为她不明白这笑话有几分真,又不清楚这笑话是谁诌的。

祖父说:“你告诉我,愿意哪一个?”
翠翠便微笑着轻轻的带点儿恳求的神气说:“爷爷莫说这个笑话吧。

”翠翠站起身了。

“我说的若是真话呢?”
“爷爷你真是个……”翠翠说着走出去了。

祖父说:“我说的是笑话,你生我的气吗?”
翠翠不敢生祖父的气,走近门限边时,就把话引到另外一件事情上去:“爷爷看天上的月亮,那么大!”
师:根据你对翠翠、对《边城》的理解,补出空缺部分,以语言描写为主,可辅以其他人物描写方法。

(学生对这段对话很感兴趣,纷纷讨论、揣摩。


一男生很快举手回答:第一处应该是“爷爷,你再不要和我开玩笑了!”
(老师出示第一处原文)
师:嗯,所有的女同学,微笑着、轻轻的、带点儿恳求的神气,把这位男同学补充出来的句子读一遍。

(女生有些难为情,男生笑,还有个别男生模仿女生的语气来读。


(老师叫起一位女生填写第二处。


生(女):爷爷,你再说我就生气了!
(学生都会心一笑,很认同她的看法。


(老师出示第二处原文,和学生的回答做了比较,并予以肯定)
生甲:第三处应该是“爷爷,我可真的要生气了!”(众人笑)
生乙:应该是“爷爷,你真讨厌!”(众人又笑,课堂气氛轻松,大家都沉浸在语言的揣摩体味中。


师:基于大家对《边城》的理解,我们一起欣赏一下沈从文的表达。

(学生和在场的老师都在等待答案的揭晓,因为这句话在投影最下方,讲台有些遮挡视线,有人站起身看。

老师出示第三处原文,深情地朗读了一遍。

一时间,学生感到和自己的答案有很大出入,但很快都进入一种意味深长的意境,很安静。


(老师留给学生短暂的回味时间后出示第六张幻灯片:文章的结尾段)
师:朱光潜说“你不能懒,不能粗心,不能受一时兴会所生的幻觉迷惑而轻易自满。

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文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我还想分享我的阅读体验:文学也应当是一件快乐的事,像今天一样,和你们一起安静地读书,一起咬文嚼字,感受语言之美。

希望大家多读书,多感悟,也祝愿你们能享受到读书之乐。

下课!(学生鼓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