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及其驱动技术(公开)
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及其驱动技术(公开)
26
27
特点
电源电压可以较高,使电流上升更快; 输出电流不受电源电压波动影响, 高效率; 存在谐波,使电机、开关器件发热; 高频噪声对周边设备产生干扰;
28
位置、速度和力矩控制
无论电机工作在整步距、半步距还是微步距,驱 动器每输入一个脉冲,电机运行一个步距角。实 现位置控制。 当驱动器输入脉冲频率改变时,换相节拍的速度 改变, 定子磁场旋转速度改变,实现速度控制。 步进电机的输出力矩取决于相电流,而相电流仅 由驱动器内部的Vg控制,一般驱动器中这个值都 是固定的,因此步进电机一般不能实现力矩控制。
单、双八拍运动方式的数据表
74LS191 脉冲 CP 方向 A/D QA QB QC QD 5V
EPROM2716 A0 A1 A2 A3 D2 D3 A4 D0 D1
uB uA uB uA
当方向信号为低电平时,计数 器做加法计数,EPROM按正 向循环方式输出数据表,电机 正向旋转; 当方向信号为高电平时, EPROM按反向循环方式输出 数据表,电机反向旋转。 22
13
5)实际电机的工作原理
A
1
5
3
7
A B
2
4
6
8
B
N
SS i
N
1
7
3
5 定子 转子
图6-4 线圈1、5、3、7串联组成A相绕组;线 圈2、6、4、8串联组成B相绕组。 每一相四个绕组的绕线方向不同,通电 后每个绕组所在定子磁极的极性不同。 假定线圈1、5所在的磁极为N极,则线 圈3、7所在的磁极为S极。 14
4)功率放大—恒流斩波驱动方式
T1 D1
Us
D2
A
T2
ia
A
B
A
B
电流放大
t
uA
T3
A
T4
uA
ib
D3
Vi
Vg
a b c
D4
t
- +
单稳
a:T1,T4导通;
图6-6
b:T4关断,T1,D2导通 c:T1,T2,T3,T4关断 D3,D2导通
i t
d:T2,T3导通
f:
f d e
e:T3关断,T2,D1导通
驱动器的接线图
18
1)接口电路
+5V R 脉冲 R 方向
R
报警
运动控制器
驱动器
接口电路用光电隔离方式 将运动控制器和驱动器连 接起来。 这种隔离方式可避免驱动 器中的大电流干扰信号经 地线窜入运动控制器。 运动控制器采用开集电极 方式向驱动器发送脉冲及 方向信号。这是一典型的 “共阳极”接法 报警信号是由驱动器经开 集电极方式连接到运动控 制器中。
T1,T2,T3,T4关断 D1,D4导通 电流值由Vg 大小决定 25 斩波频率由单稳时间决定,一般20KHZ
四只功率MOSFEF和四只续流二极管构成 H桥开关电路; 每相定子绕组的两个引出线分别与桥臂的 两个中点连接。显然,需要两个这样的电 路才能驱动一台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 T1和T2是有电流测量极的MOSFET功率管, 其电流经放大后与一给定电压Vg比较,比 较的结果经单稳电路延迟后控制T3和T4的 导通与截止。
一般称单四拍和双四拍工作方式为整步距方式; 单、双八拍工作方式为半步距方式。 步进电机中定子磁场和转子磁场的相互作用产生 转矩: 定子磁势IW(安匝),I为相电流,W为绕组匝 数。 转子磁势是由转子磁钢产生的,它是一个常数。 所以当定子线圈匝数、转子磁钢磁性能及定、 转子铁心材料、尺寸已确定的情况下,电机产生 的力矩由定子绕组电流决定。
定子磁极上有40个(或48个)齿,齿距为7.2° 两段转子铁心上各有50小齿,齿距为7.2°,但两 段转子的小齿相互错开1/2齿距。 定子齿和转子齿齿距相等。
15
模型电机和实际电机的比较
1
7
3
5 定子 转子
模型电机 转子齿数 3 转子齿距 120度 整步 距 1/4齿距30度 半步距 1/8齿距15度 整步一周节拍数 12 半步一周节拍数 24
1)不通电状态
在绕组不通电时,由于磁通总是沿磁阻最小的路径通过,
磁通从N极性转子经定子极回到S极性转子。 由于转子磁场的吸引作用,当外力力图使轴转动时,会有 一个反向力矩阻止这种转动,称为自锁(detent)力矩。
7
2)单四拍工作状态
ia
A B
A B
t
ib
t 图6-6
A B A B
29
5)微步距(细分)技术
步进电机整、半步运行存在的问题:
分辨率低 低速运动不平滑 噪声大 谐振现象
微步距技术可以改善上述现象
30
如何产生阶梯波微步距?
ia
AB
BA
AB
BA
t
ib
t 图6-8
整步运行时,绕组电流每90°电角度转过一个整步距。 四细分时电流电角度为 90/4=22.5 °。 以22.5°的角 度递增从0°到360°共有16个电角度;所对应的cos和 31 sin值求出并整量化后作成数据表放在存储器中。
图6-5 初始状态磁场,A相通电产生保持力矩; B相通电,定子磁场旋转90度,吸引转子旋转1/4齿距(30度); /A 相通电、 /B相、 A相通电定子各旋转90度,各吸引转子旋转 1/4齿距(30度); 4步一个循环后共转过一个齿距120度,12步后转子旋转一周。 8 每一次仅一相绕组通电,四拍一个循环,称之为单四拍工作状态
3)功率放大—单电压驱动方式
由于时间常数Te=L/R的作用,相应的平均电流减少而导 致输出转矩下降。 稳态时电流由电源电压和绕组电阻R决定,由于R比较小, 电源电压不能太高,这也限制了电流上升速度。 一般加电阻Rs解决上面两个问题,但本身消耗功率太大。 这种驱动线路虽然简单、成本低,但效率太低,现已很少 24 采用。
实际电机 50 7.2度 1/4齿距1.8度 1/8齿距0.9度 200 400
图6-1
16
3. 步进电机驱动技术
驱动器 运 动 控 制 器
脉冲
方向
接 口 电 路
脉冲
方向
环 型 分 配 器
uA uA uB uB
功 率 放 大 器
A
A
B
B
接口电路用光电隔离方式将运动控制器和驱动器连接起来,避 免驱动器中的大电流干扰信号经地线窜入运动控制器电路。 环形分配器将脉冲及方向信号按设定的节拍方式,转换为功放 管的导通和截止信号,从而控制各相绕组的通电和断电。 17 功率放大器将电源功率转换为电机输出功率驱动负载运动。
3
1. 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结构
A
1
5
3
7
A B
2
4
6
8
B
电机的定子上有八个绕有线圈的铁心磁极; 八个线圈串接成A、B两相绕组; 每个定子磁极边缘有多个小齿,一般多为五或六齿。
4
转子由两段有齿环形转子铁心、装在转子铁心内部的环形 磁钢及轴承、轴组成。 将环形磁钢沿轴向充磁,两段转子铁心的一端呈N极性, 另一端呈S极性,分别称之为N段转子和S段转子。 转子铁心的边缘加工有小齿,一般为50个,齿距为7.2°。 两段转子的小齿相互错开1/2齿距。
3.5 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 及其驱动技术
1. 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结构
2. 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工作原理 3. 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驱动技术 4. 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的主要特性和技术指标
1
前面讲述的各种伺服电机必须通过闭环实现位置伺 服。 而步进电机在开环状态就能实现精确的位置控制。 开环较之闭环有如下好处: 结构简单,例如省去位置传感器及其信号处理电路。 没有控制参数设计及其调试的问题。 不存在稳定性问题。 接线简单。
32
T1 D1 D2
A
T2
电流放大
D/A转换器
uA
T3
A
T4
D3
Vi
Vg
D4
- +
单稳
电机运行时顺次取出表中数据并送到D/A转换器的输入端, 则D/A转换器的输出即是阶梯正弦波和余弦波。 在恒流斩波电路中,绕组电流由电压Vg控制,因此将D/A 转换器的输出加在Vg控制端就能在绕组中产生阶梯波。
11
5)微步距工作方式
ia
t
ia
t
在双四拍工作方式中,当两相绕组通以相等的电流时,电机 转子停在一个中间的位置。如果两相绕组电流不等,转子位 置将朝电流大的定子极方向偏移。 利用这个现象我们可使电机工作在微步距方式:将两相绕组 中的电流分别按正弦和余弦的轮廓呈阶梯式变化。则每个整 步距就分成了若干微步距。 12 微步距方式的步距角更小,将使电机运行更加平稳。
4)□□ i
a
A AB B BA A AB B BA
t
ib
t 图 6-10 A AB B BA A AB B BA
图6-9
在单四拍工作方式基础上,在每两个单拍之间插入一个 双拍工作状态,就成为单、双八拍工作方式。 交替使一个线圈和两个线圈通电,每一步转子旋转1/8齿 距即15度,经过这8拍以后,转子转过一个齿距120度。 旋转一周需24步。
19
2)环形分配器
驱动器 运 动 控 制 器
脉冲 脉冲
方向
接 口 电 路
方向
环 型 分 配 器
uA uA uB uB
功 率 放 大 器
A
A
B
B
环形分配器将脉冲及方向信号按设定的节拍方式,转换为功 放管的导通和截止信号,从而控制各相绕组的通电和断电。 环形分配器可由多种方式实现: 专用集成电路; 用计数器及EPROM存储器构成; 用可编程逻辑器件写入逻辑关系实现; 20 由单片机或DSP—类器件通过软件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