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奶牛的饲养管理1饲喂次数

奶牛的饲养管理1饲喂次数

泌乳中期(产后101~200天 )
此阶段奶牛采食量增大,饲喂精料量应较前 期减少,精粗料比为4∶6,干物质进食量可达体重 的3.5%~4.5%。期间奶牛产奶量稳中有降,月减 少5%~7%,所以应采取各种有期(产后201天至干乳期前)
此阶段奶牛产奶量已大幅度下降(每月递减8%~1 %),精料给量应适当减少。但在干奶前1个月左右 精料给量应增加1公斤左右,以确保满足胎儿发育所 需营养。
3、当更换饲料种类时,要采用逐渐过渡的办法。由 饲喂干草改为青饲料时,如果突然变更饲料,会 影响消化而发生拉稀便,特别是改喂大量苜蓿等 豆科青草,容易引起瘤胃臌胀或胃肠疾病的发生。 为此,可采取逐步过渡办法,用10天以上的时间, 逐渐变换饲料,才比较安全。
4、奶牛的饲料一定要保持清洁新鲜,对于霉烂、冰 冻饲料、不经处理务必不要喂牛,饲料中夹杂的 铁钉、铁丝、玻璃碎块、石块等一定要清除干净, 免得吃进胃内而引发疾病。
饮水和运动
日产奶50千克的奶牛,每天需饮水100~120升,一 般奶牛每日也得需要50~70升。如饮水不足,就会 直接影响产奶量。
为了保证奶牛每天有足够的饮水,运动场内应设置 水池,经常贮满清水,让牛自由饮水。冬季为了让 牛多喝水,应饮15℃以上的温水。
运动:
1头成年母牛体重达500~700千克,这么大的体重 主要靠四肢来支撑。产奶母牛每天3次上槽需站立8~9 小时,如果运动不足,容易患肢蹄病,会使牛体过肥, 降低产奶量和繁殖力,还会降低对气温及其他因素急 剧变化的适应能力,容易患感冒、消化及呼吸器官疾 病。因此,奶牛每天运动2~3小时,对增强牛的体质 是十分必要的。
这个阶段育成牛瘤胃容量大大增 加,利用青粗饲料的能力有明显提高, 所以饲养者要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加强 饲养,以获得较大的日增重。每日精 料喂给量为2.5公斤左右,粗饲料自 由采食。正常饲养情况下,12月龄奶 牛便开始出现发情表现,18月龄的育 成牛体重可达300~350公斤,体高达 125厘米。
奶牛的饲养管理
1、饲喂次数。奶牛每天的饲喂次数,一般 与挤奶次数相一致,多实行3次挤奶,3次饲 喂。尽可能保证挤奶间隔和饲喂间隔时间相 等。采用“先干后湿”、“先喂后饮”的饲 养原则。
2、饲喂技术。在奶牛饲喂过程中,要做 到定时定量、少给勤添。对产奶母牛,特别 是高产奶牛必须根据其个体特性、采食快慢 和不同嗜好给予特殊对待。如有的母牛喜欢 吃干料,有的喜欢吃湿料,应采用各种不同 的调制方法来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
认真做好环境卫消生毒工消作毒工作
牛舍周围环境(包括运动场)每周用2 %火碱液消毒或撒生石灰1次;场周围 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和下水道出口, 每月用漂白粉消毒1次。在大门和牛舍 人口设消毒池,使用2%火碱溶液。
牛舍应保持干燥与空气新鲜
牛舍在牛只下槽后应彻底清扫干净,定期用高压 水枪冲洗,并进行喷雾消毒或熏蒸消毒。尽量做到舍 内不存粪尿,加强灭除蚊蝇的措施。冬季还要注意通 风换气,如需冲洗地面,要尽量少用水,以防舍内湿 度过高。定期对饲喂用具、料槽和饲料车等进行消毒, 可用0.1%新洁尔灭或0.2%~0.5%过氧乙酸消毒; 日常用具(如兽医用具、助产用具、配种用具、挤奶 设备和奶罐车等)在使用前后应进行彻底消毒和清洗。 另外,还必须定期进行带牛环境消毒,有利于减少环 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以减少传染病和蹄病等的发生。 可用于带牛环境消毒的消毒药有:0.1%新洁尔灭、 0.3%过氧乙酸和0.1%次氯酸钠。带牛环境消毒应避 免消毒剂污染到牛奶中。
根据奶牛产奶和生长发育各阶段的 不同特点,可将奶牛的饲养分为7个不 同时期:干乳期、围产期、泌乳盛期、 泌乳中期、泌乳后期、犊牛饲养期、育 成牛饲养期。
干乳期
停止挤奶至分娩前15天,日粮应 以优质青干草为主,并喂以适量青 绿、块根饲料和精料,精料饲喂不 宜过量,一般混合精料为2.5公斤左 右。干乳后期需增加日粮营养,降 低混合精料中钙的喂给量,以适应 奶牛产后需要。
刷拭牛体
每天要刷拭牛体,保持皮肤清洁。通过刷拭
牛体还能使牛养成温驯的习性,利于挤奶操作。 刷拭按从前到后、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依 次进行。刷拭头部、四肢时动作要轻。每天可刷 拭2次,每次3~5分钟。刷拭时精神要集中,随 时注意牛的动态,以防被牛踢伤、踩伤。盛夏气 温很高,为促进皮肤散热,可用水冲洗牛体,既 有助于皮肤卫生,又使皮肤功能旺盛,达到预防 疾病和卫生保健的目的,并能起到防暑降温、提 高产奶量的作用。
应激是奶牛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非常 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常 见应激因子有噪声、气候骤变、高温、不良 的饲养管理、粗暴的操作、群体的大小与饲 养密度、不合理的日粮结构、霉变的饲料原 料、日粮的突然变更、搬迁、转群合群、新 环境、疾病、免疫、驱虫、修蹄与子宫冲洗 等。应激是奶牛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非 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 常见应激因子有噪声、气候骤变、高温、不 良的饲养管理、粗暴的操作、群体的大小与 饲养密度、不合理的日粮结构、霉变的饲料 原料、日粮的突然变更、搬迁、转群合群、 新环境、疾病、免疫、驱虫、修蹄与子宫冲 洗等。
围产期
分娩前后各15天内,临产前母牛 应逐渐增加精料喂量,同时减喂食 盐,防止母牛便秘。分娩后补饮热 麸皮及盐钙汤10~20公斤,以利母 牛尽快恢复体力和排出胎衣。
泌乳盛期(产后16~100天内)
产后4~6周奶牛达到泌乳高峰,此时可采用引 导饲养方法饲喂,即产后5~7天开始,给母牛饲喂 优质干草和充足饮水,精料每日增加0.5公斤,饲 养水平为饲养需要标准的1.2倍直至泌乳量不再上 升为止,然后开始正常饲养。
犊牛饲养期(产后1~6月龄)
犊牛出生后1~2小时内应让其吃上初乳,喂量不少 于1公斤,哺乳期每日喂乳量10~15公斤。犊牛出生 7天以后可开始训练采食特制精料和优质柔软的青干 草、青贮料,至犊牛每天能吃到1公斤左右的开食料 时便可考虑断乳。一般犊牛长到3个月左右即可断奶。
育成牛饲养期(产后7~18月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