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仔猪肠道损伤修复营养调控及其机制和应用

仔猪肠道损伤修复营养调控及其机制和应用

` Word文档 仔猪肠道损伤修复营养调控及其机制和应用 1 徐子伟 2 (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310021) 3 摘 要:仔猪早期断奶是现代养猪业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但断奶应激又导致仔猪出现早4 期断奶综合征,尤其是肠道损伤。肠道正常的功能依赖肠道黏膜上皮屏障、免疫屏障、生物5 屏障的完整性来维持。断奶应激会导致仔猪肠道黏膜形态结构改变、肠上皮屏障通透性增加、6 消化吸收功能降低、黏液层厚度下降、肠道pH升高、免疫抑制、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衡等,7 甚至造成肠道功能的继发性损伤和功能紊乱。因此,肠道损伤修复及其营养调控研究日益受8 到关注。直接或间接调控因子主要包括:1)多肽类生长因子。主要包括表皮生长因子(EGF)、9 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转化生长因子(TGF)等。10 本文介绍了本团队制备的pGLP-2长效化产物对降低仔猪肠道炎性反应,提高黏膜屏障功能11 的作用。2)微生态调控剂。包括益生菌制剂和抗菌肽。猪饲粮中常用益生菌有屎肠球菌、12 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乳球菌、酵母菌等。已报道用于仔猪饲粮的抗菌肽主要有天蚕素、13 防御素、抗菌肽buforin Ⅱ、抗菌肽P5及复合肽等。3)营养代调控剂。报道较多的氨基酸14 及其衍生物有谷氨酰胺及其替代品α-酮戊二酸、L-精氨酸、N-乙酰半胱氨酸等。研究较多的15 其他调控剂还有短链脂肪酸、壳聚糖、植物多糖、锌和硒等。本文对上述各类损伤修复调控16 因子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17 关键词:断奶仔猪;肠道;损伤修复;多肽类生长因子;微生态调控剂;营养代调控剂 18

中图分类号:S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9 在现代养猪业中,仔猪早期断奶是提高母猪年生产力和减少母-仔猪疾病传播的技术措20 施。但断奶应激则又导致仔猪出现早期断奶综合征,首当其冲的是仔猪肠道损伤。因此,肠21 道损伤修复及其营养调控研究日益受到关注。肠道正常的功能依赖肠道黏膜上皮屏障、免疫22 屏障、生物屏障这三大屏障的完整性来维持。断奶应激会导致仔猪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表现23 为仔猪肠道黏膜形态结构改变、肠上皮屏障通透性增加、免疫抑制、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衡等。24 直接或间接调控仔猪肠道营养、生长发育与促进肠道损伤修复的因子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多25 肽类生长因子、微生态调控制剂和营养代调节剂等。本文在分析仔猪断奶导致的肠道损伤问26 题基础上,对相关的各类损伤修复调控因子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7 ` Word文档 1 仔猪断奶导致的肠道损伤 28 1.1 仔猪肠道屏障及其损伤 29 1.1.1 肠黏膜上皮屏障损伤 30 肠道黏膜位于肠道最外层,直接与肠道中的营养物质和微生物接触,是机体阻止肠腔细31 菌入侵和毒素吸收的重要屏障。肠黏膜上皮屏障分为物理屏障和化学屏障:1)物理屏障。32 主要指健康完整的肠道上皮细胞及细胞间的紧密连接[1]。仔猪断奶后,肠道物理屏障发生变33 化,①小肠黏膜形态结构改变。表现为黏膜萎缩、绒毛变短、隐窝加深、吸收能力下降[2],34 多数研究认为这与仔猪断奶后采食量下降有关[3],摄入能量和蛋白质不足影响上皮细胞增35 殖,该状态下的细胞增殖弥补不了绒毛表面成熟细胞的损伤[4];②肠上皮屏障通透性增加。36 这是一个选择透过性屏障,一方面允许营养物质有序进入,另一方面有效阻止大分子抗原物37 质、病原微生物、肠道细菌及其毒素等进入,起到防御作用[5]。断奶仔猪经受多种应激后,38 肠道通透性增加,肠屏障功能受损,导致腹泻和疾病[6]。③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小肠刷状缘39 酶可反映小肠功能,仔猪断奶降低小肠刷状缘乳糖酶活性[7]。有报道断奶后无论补饲与否,40 乳糖酶和蔗糖酶的活性都显著下降,尤以乳糖酶下降更严重,可能因为其更多分布在绒毛顶41 端[8]。肠道碱性磷酸酶是肠黏膜上的标志酶,断奶应激显著降低仔猪空肠碱性磷酸酶活性[9]。42 有研究发现断奶后3 d仔猪小肠黏膜氨基肽酶-N及二肽氨基肽酶Ⅳ的活性显著降低[10]。2)43 化学屏障。它是由胃肠道分泌的胃酸、溶菌酶、胆汁、肠道黏液蛋白和其他抗菌肽等构成的44 微环境,能够裂解和杀灭细菌、防止毒素等有害物质吸收。早期断奶导致小肠细胞损伤、杯45 状细胞数量减少、黏液层厚度下降、黏蛋白含量下降、肠道化学屏障受损。此外,断奶前因46 母乳含有大量乳糖,可在仔猪胃产生乳酸,弥补胃酸不足。断奶后这一营养源缺乏,胃pH47 升高,pH大于4.0时,消化道有害菌会大量繁殖生长[11]。对于早期断奶仔猪,调节肠道pH48 是维护肠道化学屏障的措施。 49 1.1.2 肠道免疫屏障损伤 50 肠道免疫屏障主要由肠黏膜吸收上皮细胞和肠道淋巴组织构成。仔猪主动免疫到2月龄51 才基本成熟,而早期断奶通常在4周之前。早期断奶会降低仔猪抗体水平,导致机体免疫力52 下降和腹泻[12]。早期断奶仔猪出现免疫抑制的原因:1)母源有益因子消失。母乳特别是初53 乳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激素、生长因子、神经肽、抗炎症因子和免疫调节因子,对54 ` Word文档 肠道上皮、肠神经系统和黏膜免疫系统发育起重要作用[13];2)断奶仔猪受到饲粮抗原的挑55 战。饲粮豆蛋白如大豆球蛋白、β-聚球蛋白可引起仔猪肠道过敏反应[14],抗原性大豆蛋白影56 响小肠组织中T、B淋巴细胞含量和小肠电解质分泌;3)断奶造成仔猪免疫系统发育所需57 营养不足。断奶后仔猪采食量下降、营养吸收不良而造成的营养缺乏会导致淋巴器官萎缩和58 对致病菌、病毒感染的敏感度增加。 59 1.1.3 肠道生物屏障损伤 60 肠道是动物机体最大的储菌库,肠道常驻菌群是一个相互依赖又相互作用的微生态系61 统,这种微生态平衡构成了肠道生物屏障。早期断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肠道菌群的正常发育,62 造成菌群失调,引起肠道疾病。断奶前仔猪粪便中少见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而断奶后粪便量63 出现,甚至成为优势菌[6]。断奶可引起有益菌群的数量下降,增加肠道有害菌群寄居,打破64 正常菌群平衡[15],致病性病原体在肠道量繁殖并产生毒素,破坏肠道的黏膜系统,或使脏65 器血氧供应减少,进一步损伤黏膜屏障。 66 1.2 仔猪肠道损伤有关机理的新近研究 67 仔猪断奶应激会引起养分摄入不足,肠道消化吸收率下降,肠道菌群比例失调,免疫功68 能受抑制,肠道黏膜屏障受损及通透性增加,外界有毒有害物质侵入,肠道炎症和机体疾病69 发生。受损的肠道黏膜屏障进一步激活多个与肠道功能相关的信号通路,从而造成肠道的继70 发性损伤。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21日龄断奶的仔猪在28日龄时与同日龄哺乳仔猪的肠道71 基因表达差异,结果表明断奶显著改变了仔猪肠道功能基因表达,其中导致氧化应激和免疫72 激活的21个基因表达上调,营养代和细胞增殖有关的18个基因表达下调,显示断奶应激通73 过能量代、氧化应激、肠道细胞增殖和凋亡等通路造成仔猪肠道黏膜屏障损伤[16]。 74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约18~26 nt的源性单链非编码小分子RNA,作为细胞增75 殖、分化和凋亡的关键调控因子,影响着机体部几乎所有的信号通路。本团队研究者Tao等76 [17]针对断奶应激致仔猪肠道损伤问题,分析了断奶后1、4和7 d仔猪与同日龄哺乳仔猪空肠77

组织中miRNAs的表达差异,发现断奶应激显著改变仔猪断奶后第1周肠道组织miRNAs的表78 达谱,特别是断奶后4 d仔猪肠道中发现了98个差异表达的miRNAs,其中92个上调、6个下79 调,进一步分析发现:1)上调表达的miR-146b呈最大差异倍数,有研究证实miR-146家族80 (miR-146a和miR-146b)可通过作用于其靶基因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和转化生长因81 ` Word文档 子-β(TGF-β)调控肠黏膜免疫系统和肠上皮细胞的增殖及分化[18];2)在F18大肠杆菌敏感82 型断奶仔猪肠道中呈上调表达的miR-215,在本研究中呈显著下调且高度表达,提示断奶应83 激和F18大肠杆菌肠道损伤反应机理可能不同;3)6个miRNAs(miR-155、miR-150-1、84 miR-204、miR-132、miR-212和miR-218-2)在仔猪断奶后1、4和7 d的其中2个相邻时间点上85 呈一致性的显著上调表达。这提示上述miRNAs在断奶应激致仔猪肠道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86 2 多肽类生长因子的肠道损伤修复调控 87 2.1 表皮生长因子(EGF) 88 EGF是1条由53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多肽,分子的6个半胱氨酸组成3个二硫键,形89 成反向平行的β-折叠片段。EGF的特殊空间结构使其耐受酸、热和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90 糜蛋白酶[19]。它具有促进细胞DNA、RNA和蛋白质合成,刺激多种组织细胞增殖分化,促91 进肠道生长发育及损伤修复等作用。EGF对仔猪肠道作用效果与递送方式和剂量有关。断92 奶仔猪饲喂EGF(17.86 µg/d)可提高小肠淀粉酶、脂肪酶、胃蛋白酶、蔗糖酶及鸟氨酸脱羧93 酶活性,降低热休克蛋白表达量,减轻小肠黏膜损伤程度[20]。饲粮补充0.5 mg/kg EGF可增94 加仔猪胃蛋白酶活性,补充1.5 mg/kg EGF显著增加空肠中碱性磷酸酶和乳糖酶活性[21]。腹95 膜注射EFG可促进肠道上皮细胞增殖,加快流行性腹泻仔猪萎缩性肠炎的损伤恢复[22]。 96 EGF的有限来源制约了其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基因工程是获得EGF的重要方法。从97 仔猪肠道损伤修复角度出发,本团队构建了表达猪EGF重组乳酸菌,并通过小鼠葡聚糖硫98 酸钠(DSS)结肠炎模型进行评价。试验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SS模型组小鼠结肠长度99 显著降低,结肠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4(IL-4)浓100 度显著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显著增加,血清毒素浓度及二胺氧化酶和髓过101 氧化物酶活性增加;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口服重组乳酸菌组小鼠结肠长度、紧密连接蛋白浓102 度、IL-10和IL-4浓度显著增加,分别增加34.32%、40.63%、58.87%和27.86%,TNF-α浓103 度降低14.18%,血清毒素浓度及二胺氧化酶和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降低22.57%、19.83%104 和46.19%,说明DSS造成小鼠结肠结构和功能严重损伤,乳酸菌表达的重组pEGF可修复105 受损结肠组织,对维持肠道屏障完整性和促进肠道健康有重要意义。 106 2.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 107 IGF-Ⅰ为含有70个氨基酸的单链多肽,由3个二硫键交叉连接而成,主要在肝脏合成,10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