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国家主权豁免中的限制豁免理论

论国家主权豁免中的限制豁免理论

论国家主权豁免中的限制豁免理论
发表时间:2010-01-11T16:56:44.340Z 来源:《中外企业家》2009年第8期下供稿作者:李娟[导读] 国家豁免权是几个世纪以来国际法公认的一项原则,与国家利益密切相关
李娟(四川大学法学院,成都 610064)
摘要:国家豁免权是几个世纪以来国际法公认的一项原则,与国家利益密切相关。

自国家豁免作为一项国际法原则确立以来,就备受各国的关注。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各国对国家豁免原则也有着越来越多的争议。

从20世纪30年代起,限制国家豁免权的理论即已兴起,逐渐被很多国家所采纳。

关键词:国家豁免;限制豁免;展望
中图分类号:D9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09)16-0193-01
一、国家豁免的概述和分类
国家豁免,又称主权豁免,是指一国及其财产免受他国的管辖。

第59届联合国大会第65次全体会议通过的《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5条规定:“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是指一国本身及其财产遵照本公约的规定在另一国法院享有管辖豁免”。

在传统国际法学中,关于国家豁免的有较大影响的理论学说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绝对豁免理论、限制豁免理论和废除豁免理论。

绝对豁免理论主张,一个国家,不论其从事何种行为、财产用于什么目的都享有豁免权,除非国家自己放弃豁免。

到了20世纪后,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开始强调国家豁免的例外,而不是强调豁免原则本身,由此提出了“限制豁免理论”,主张外国国家只能在实现国家权利主体的职能时,即在执行所谓“主权行为”或“公法行为”时,才能享有豁免权;反之,如果外国国家参加“私法行为”,那就应该同一般外国商人一样,不能享有豁免权,不管该外国政府是否同意,都应该受当地法院的管辖。

而第三种废除豁免理论在根本上否定了国家豁免是一项国际法原则。

下面,笔者将具体讨论国家主权豁免中的限制豁免理论。

二、限制豁免理论
限制豁免理论,也称限制豁免主义,是19世纪末产生的一种理论。

限制豁免理论首先将一个国家的行为分为两类:国家的政治、军事、外交行为和国家的经济、商业、贸易行为。

在英美法系司法实践中这两种行为对应的用语是“主权行为”和“商业交易行为”;在大陆法系则对应“公法行为”和“私法行为”。

19世纪末,由于国家直接参与商业活动,私人与外国国家之间的商业纠纷经常发生,一些西方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私人的利益,开始实行“限制豁免理论”,主张把国家的行为分为公法行为和私法行为,对于外国国家公法上的行为给予豁免,私法上的行为则不给予豁免。

面对变化,各国当然坚持国家豁免的主权平等依据,但是为了商业交往的顺利进行和有关争议的迅速解决,应该对自己的主权进行一些限制,当国家以“私”的身份进行活动时,应接受他国法院的管辖。

因而,如果还固守“绝对豁免论”,是不合时宜的。

到了20世纪70年代,有关主权豁免的规定又有了新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接受有限豁免原则。

如欧洲17个国家于1972年5月签订了《欧洲国家豁免公约》。

美国于1976年通过了以有限豁免主义为宗旨的《外国主权豁免法》。

英国继美国之后,于1978年也公布了《国家豁免法》。

这种法律变革引起了在世界范围内制定统一的确认限制豁免主义的国际公约的需求,这就是《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

《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是第一个全面规范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问题的普遍性国际公约,也是第一个确认国家及其财产限制豁免的普遍性国际公约。

《公约》所确立的限制豁免主义的国家豁免制度标志着国际法上的国家豁免制度的重大转向。

三、对国家豁免制度的展望以及我国的态度
首先,国家豁免制度的理论存在的目的也就是要维护国家主权的平等。

但是这种目的却没有必然的合理性,因为即使国家没有豁免制度来保障,国家之间依然是平等的。

其次,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制度正在逐渐建立和健全。

实践中,许多国家已经开始建立国家赔偿制度。

这就意味着,在国家事物上,国家要为其行为承担起责任。

如果国家承担国际法和国内法上的责任成为可能,那么国家豁免制度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性。

当然,国家豁免制度从产生到消亡必定是一个长期的、漫长的过程,限制豁免制度是一条必经的之路。

从我国政府处理涉及国家财产管辖豁免的案件中可以看出,我国初期的立场是坚持绝对豁免的原则,随后转而采取具体规则上的灵活处理的态度。

随着《公约》的签署和限制豁免的统一化进程,我国态度已经十分明确,我国政府已逐渐从绝对豁免主义的立场转向了限制豁免主义的立场。

签署《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这一行动可以说意味着我国从绝对豁免主义向限制豁免主义的转向已经完成。

但是,我国在立法实践方面还是比较落后,这方面的立法寥寥无几。

随着国家和国家财产的诉讼案件不断增多,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已为我国所重视,相信我国的立法会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 古祖雪.国际法学专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社,2007.
[2] 贺其治.国家责任法及案例浅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