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高血压指南ppt课件

中国高血压指南ppt课件


.
23
治疗策略
按危险分层,量化地估计预后
其他危险因素和病史 Ⅰ 无其他危险因素
1级 低危
血压(mmHg) 2级 中危
3级 高危
Ⅱ 1 - 2 个危险因素
中危
中危
很高危
Ⅲ ≥3 个危险因素或 靶器官损害或糖尿病
Ⅳ 临床并发症及糖尿病
高危 很高危
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
24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因素---心血管危险因素
.
5
(一)高血压 的定义与分类
.
6
血压水平分类和定义
分类
收缩压(mmHg) 舒张压( mmHg )
正常血压 正常高值
< 120 120-139
和 和/或
< 80 80-80
高血压 1级 2级 3级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 140 140-159 160-179 ≥ 180
≥ 140
和/或 和/或 和/或
.
15
实验室检查
需要时进一步检查的项目:
24 h 动态血压监测
超声心动图
颈动脉和股动脉超声
餐后血糖或糖耐量试验
C 反应蛋白(高敏感性)
微量白蛋白尿
尿蛋白定量
胸片
.
16
实验室检查
可疑及继发性高血压者,根据需要分别进行以下检查:
血浆肾素活性
血、尿醛固酮
血、尿儿茶酚胺
大动脉造影
肾和肾上腺超声、CT 或MRI。
和/或
≥ 90 90-99 100-109


< 90
注:若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的级别时,以较高的级别为准 7
(二)高血压 与心血管病危险
.
8
高血压的诊疗决策
不仅根据其血压水平,还要考虑: (1) 有无其他危险因素; (2) 有无靶器官损害或糖尿病; (3) 有无并存的临床情况,如心、脑、肾脏病变;
,白天均值<135/85mmHg
可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
.
20
(五)高血压的治疗
.
21
治疗目标
主要目的: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并 发症与死亡的总体危险。
患者能耐受情况下,逐步降压
一般患者: BP< 140/90 mmHg ≥65岁老年人:SBP< 150 mmHg 糖尿病、肾病、冠心病稳定期: <130/80 mmHg 卒中后高血压: BP< 140/90 mmHg
甲状腺触诊
全面的心肺检查
检查腹部有无肾脏扩大、肿块
检查四肢动脉搏动
神经系统检查
*
.
14
实验室检查
常规检查:
1. 血生化(血钾、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和肌 酐);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
2. 尿液分析: 比重、尿蛋白、糖和尿沉渣镜检 3. 心电图
.
3
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点
高血压大型随机临床试验已充分说明降压可减少心血管并 发症和死亡,
但在修订指南中仍有许多尚待研究的问题如: 降压目标 及多种危险因素如何综合处理,临床试验不可能全部回 答 ,需要两个“E”结合,个体化原则
.
4
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1 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 2 高血压与心血管病危险 3 诊断性评估 4 血压测量 5 高血压的治疗 6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7 特殊人群的降压治疗 8 治疗随访
并根据我国高血压人群的危险度 分层标准进行危险度分层和确定治 疗方案
.
9
(三)诊断性评估
.
10
诊断性评估
确定血压水平及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 高血压的原因(明确有无继发性高血压) 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的临床情况
.
11
诊断性评估
患者的病史、家族史*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
12
临床病史
① 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冠心病、卒中、肾病、 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
.
22
治疗策略
高血压的危害性除与患者的血压水平相关外,还取决于同 时存在的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以及合并的其 他疾病。因此在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中,除仍将高血压的 诊断标准定在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根据血压水平分为正常、正常高值血压和1、2、3级高血 压之外,还应根据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和同时合并的其 他疾病进行危险分层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
1
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点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与发达国 家相比低,目前我国约有1.3亿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有 高血压,在已知自己患有高血压的人群中,约有3千万没 有治疗;在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中,有75%血压没有达到 控制水平
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率高的“三高”,知晓率低、 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特点,高血压防治任务仍 十分艰巨
(BMI ≥28kg/m2)
.
25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因素 ----靶器官损伤
左心室肥厚
心电图Sokotow-Lyons >38mm或 Comell>2440mm×mms
超声心动图:LVMI 男 女
颈动脉超声IMT≥0.9或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
高血压(1-3级)
男性>55岁
女性>65岁
吸烟
糖耐量受损和或空腹血糖受损
血脂异常:TC≥5.7mmol/L(220mg/ml)
或 LDL-C>3.3 mmol/L(130mg/ml)
或HDL-C<1.0 mmol/L(40mg/ml)
早发心血管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50岁)
腹型肥胖(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 )或肥胖
② 可能存在的继发性高血压、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的 症状
③ 既往药物治疗
*
.
13
体格检查
正确测量双上肢血压(必要时测下肢血压)
体重指数(BMI) 、腰围(WC)
检查眼底,观察有无柯兴(Cushing) 面容、神经纤维瘤性 皮肤斑、甲状腺功能亢进性突眼征、下肢水肿
听诊颈动脉、胸主动脉、腹部动脉及股动脉有无血管性 杂音
.
17
(四)血压测量
.
18
血压测量
诊所血压 动态血压 符合国际标准(BHS或AAMI)的监测仪,间隔时间 15 、20、30分钟
动态血压监测的主要指标:24H、白天和夜间的平均收缩 压与舒张压水平
24小时血压< 130/80 mmHg ,夜间均值 < 120/70 mmHg
.
2
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点
我国脑卒中和冠心病是高血压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我国是脑卒中的高发区,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降压目标140/90 mmHg以下,在可耐受情况下可进一步降
低 联合治疗有利于血压达标 心血管综合征 生活方式病 关注儿童与青少年高血压 加强高血压社区防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