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对策 HighSchoolStudentsDeficiencyinAcquiringSpokenEnglish: CausesandCountermeasures 本文提要:中学生在英语口语方面有这样那样的困难,究其原因,有使用英语口语的机会、接触外语的时间、学业负担、高考无需口试、外语教师素质等外在因素和性格、惰性、期望值等学习者因素。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当采取一些对策,如激发兴趣、增加口试、活跃对话课、培养开口交际能力、充分调动元认知策略等。 关键词:中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困难,成因,对策 一、引言 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已是国内外英语教学界的共识。我国教育部颁布的英语教学大纲始终提出要培养交际能力。众所周知,语言是交际工具,是获取、储存、转换和表达信息的重要手段和物质载体。我们不仅要看到外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交际,而且也要看到教学的过程也是交际,教和学本身也自然是交际了。要交际就必须开口,而开口是一种习惯。习惯就要从初级阶段开始到高级阶段结束都要注意训练。习惯是在生活,学习中逐步形成的,但其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中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困难的成因 我们的学生在学了多年英语后,仍难于开口表达,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 1、外在因素 1)缺少使用英语口语的机会 在我国,汉语是唯一的官方语言,外出旅游、购物仅懂汉语已足够,不象有些国家,有几种官方语言,有外来移民,经常要用到除母语以外的第二语言或外语。因此,这一现象成了我国中学生不用开口说英语,学了英语也无用处,导致了学了多年仍不会开口说英语。 2)接触外语的时间太少 英语在我国是一门外语,而我国又不存在英语习得的语言环境。学生主要是在课堂上跟教师一点一滴地学习和操练英语;平均每天接触英语(且不是英语本族语者说的英语)1.5小时左右;课堂上40至45分钟里,学生是在非自然的环境里十分小心的使用英语的,都要仔细地斟酌,避免犯错误;而在课堂之外,学生接触使用的仍是自己的母语——汉语。因此,仅靠课堂上有限的接触,不足于让学生认识和掌握英语这样一个庞大的语言体系。 3)学业负担过重,且高考无需口试 学业负担过重无疑是中学生无暇顾及口语能力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进入高中后学习负担加重,表现为科目增多,英语课难度加大,对学生的要求高。而考试又无需口试,使得学生懒于启齿说英语。 4)外语教师自身素质偏低 要使学生开口说英语,教师自身的口语水平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教师的口语水平越高,越容易开展口语教学活动。随着我国外语教学的改革,师资力量也逐步得到加强,但部分教师自身口语水平与现代英语交际法的要求不相称。英语课上,母语占有较大比重,这对培养学生的开口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消极作用。 2、个人主观因素 1)惰性,懒于启齿,缺少说英语氛围 国情、学业、师资力量固然对学生开口说英语有着直接的影响。但试验证明,多数外语学习者的外语水平与他们的性格有关。一般说来,性格开朗、自信心强,认真负责的外语学习者水平好于那些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者的水平,且他们的口语学得更好些。他们在陌生场合下敢于大胆讲外语,不怕出错,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智力上成就依赖于性格上伟大。”有了错感到难堪,常常焦虑不安的人对学习外语有一定的障碍作用。 2)个人目标要求过高,不愿出错 许多同学初中刚学英语时,说英语的积极性是很高的。在老师的要求下,在同伴(partner)的合作下,愿意说英语,敢于说英语。但进了高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英语知识的提高,自认为有了一定的水平,对自己的要求也有了相应的提高,不愿出错,更不愿出较为初级的错误。于是就采取少说为妙,乃至不说之策略。只满足于一些书面作业与练习。 三、中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困难的对策 1、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喜好的情绪。它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发生、发展的。一旦这种情绪被激发,它就变成了学习的自觉性。因此,兴趣与教学的成败是有密切联系的。心理语言学认为,语言学习与人的情感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语言学习和使用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认知(cognitive)过程,牵涉到知觉、记忆、理解、意识、思维、决策和问题求解等心理表征。(桂诗春,1994:11)这里自然也包括了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英语教学成功者的经验中都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一法宝。兴趣是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非智力因素对智力与能力有明显作用的性格特征是勤奋,有了兴趣就能导致勤奋,而勤奋往往和踏实、自信、坚韧,刻苦联系在一起,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加以有目的地培养,通过大量的强化训练,使用学生养成坚韧,勤奋,刻苦等优良品质,成为一个意志坚强者。意志是磨练出来的。张思中教学法中的集中识词,背诵训练,译书锻炼等都是对学生意志的磨练。“严师出高徒”,也蕴含了这方面的道理。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通过以下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组织口语活动小组,回答问题,讲故事,复述故事。开展口语小组,就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问答。英语课的四十分钟(或四十五分钟)是有限的,要达到一定的口语水平靠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课外组织口语小组,开展口语活动,养成敢于说英语,善于说英语的习惯,是提高学生开口表达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据了解,愿意参加口语小组的学生不在少数,关键是如何有序地组织他们开展口语活动。笔者在起初阶段,提供有关课文内容,句型,词汇的问题,有意识地操练这些句型及词汇,效果不错。例如,在上SEFC2BUnit15时,后面的Workbook中没有问答练习,笔者自己设计了以下问题: 1.HowmuchdoyouknowaboutHolmes? 2.Whatdidtheladyhearatnight?(Alowwhistle.) 3.Whowillgetthemoneyiftheladydies?Why? 4.Whatdidtheladyandheruncledoseveraltimes?(Quarreledwitheachother.) 5.WhatdidHolmesdothenextday?(Paidtheladyavisit.) 6.Whatdidhefindinthewall? 7.WhatdidHolmesexaminebesidethelady’sbed?(Theredbellrope) 8.Wherewastheendoftherope?(Uponthepillow.) 9.Wheredidtheropego?(Fastenedtoanail.) 10.Whatwasheruncle’sroomlike?(Littlefurniture.) 11.Whatwasinthecorneroftheroom?(Aheavymetalchest.) 12.WhatdidHolmesdecidetodo?(Tospendthenight.) 在一开始,如果学生不能指望学生能成段地表达,是完全正常的。但我们有理由期望他们逐渐地运用有限的语言材料和语言形式,从问答简单的问题到自由发表看法,最后学会连续表达,特别是运用创造性思维方法(creativethinking),表达他们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因此有必要指导他们。进行问答及复述。教师应当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习者接触英语,通过有效的帮助使学习者在学习中提高成绩,获得一定的满足,进一步唤起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 2、活跃对话课,培养开口交际能力 对话教学在语言知识方面侧重于日常交际用语的学习,在语言能力培养方面侧重于听说能力;在文化知识方面侧重于了解本单元日常交际用语的文化背景和语言运用的得体性。听和说是对话课的主旋律。 高中外语教学重点虽侧重于阅读,但每个单元的第一课仍是对话,如何利用好这一堂对话课是每一位外语教师面临的一个课题。每堂对话课均按照教参的方法,学生很快会觉得泛味,在pairwork中,稍稍说上几句后就只顾自己背诵了,有时老师自己也觉得无趣。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课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首先,中学的听力教材大多篇幅较短,话题也相对直截了当。所以就有更多的时间用于“热身”(warming-up),广泛讨论一些与听力材料有关的话题,先说再听,听完后再说,做完规定的练习后,做一些口头作文,有条件的话还可组织一些辩论。这样做也有利于学生背景知识的扩充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于是,笔者利用以下方式促使学生积极开口说英语: 1)首先,让学生在了解dialogue的意思后,听录音跟读,而后,用幻灯片,写上每句对话的关键词(即动词、名词等实词)让学生组词造句进行对话,训练了同学们组织语言的能力。再把录音灌制成两段单一角色的录音,让学生与录音机对话,效果最佳的要数在多媒体教室里上对话课,同学们在不作课前准备的情况下,一节课后,对话内容大多数学生都能朗朗上口。 2)课堂抢答问题是适合中学生年龄的方法之一。抢答可以分为四组(两纵队为一组)答对者加一分或两分,答错者不加分,或扣分,难度大的,学生不敢抢答的问题可以拍卖形式,加至(3points,4points),在下课时,表扬第一名组,让最后一名的小组同学唱一首英语歌曲,或绕口令或背小诗一首(可事先教会),但这一方法有利也有弊,利在学生积极性很高,分数暂时领先的未必能拿第一,因有难题(高分)答对加分后就能赶上并超越领先;弊在尚未能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仍有胆却者,躲在后面看热闹。于是,笔者采用方法之二,抢答时让一排(Row1,Row2…)或一纵队(Team1;Team2…)同时站起,进行抢答问题,答对者可以先坐下,直至最后一位。把该纵队带起,此纵队的最后一位就把该排的同学带起来。 3)增设口试,进行口试是督促并保证学生持续培养开口交际能力的有力措施。口试题目可从平时提供的口语材料(问题)及课文的有关问题,对各种类型的同学采用不同问题。笔者采用的形式有:随堂提问,单元口试,期中、期末口试。并及时表扬优秀的学生,激发学生不服输的精神,激励他们说得比前一位更好。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学生朝着获得真实条件下的交际能力迈进。但学校教育的性质使我们很难创造出教室以外的真实情景。因此从简易问题的回答到较复杂问题的回答,直至课文的复述及谈自己的看法,逐渐地启发学生思索,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思想,认识,看法,描述他们所觉察到的事物,叙述自己的经历等,同样可以弥补语境不足的欠缺。 3、充分调动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系用于监督、调节和自我调整语言学习行为。在培养口头交际能力时,教师可依据不同的场合,训练学生运用元认知策略,如如何在accuracy和flu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