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铬过程与原理
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在传统镀铬的基础上,相
继发展了微裂纹铬和微孔铬、乳白铬、松孔铬、黑铬、低浓度镀铬、高
效率镀硬铬、稀土镀铬及三价铬镀铬等新工艺,使铬镀层的应用范围进
一步的扩大。镀铬工艺发展至今,经过 调高了漫长的道路,为了解镀
铬工艺的发展历程,有必 另要首先回顾镀铬发展简史。 2.1843年,
Becquerel首先提出了从二价及三价铬溶液中镀铬。 3.1854年,Bunsen
自煮沸的氯化亚铬溶液以电解法得到铬的薄膜。 4.1856年,Geuther
自此开始在含铬酸酐的溶液中制得纯铬。 5.1905年,Garveth及Curry
对由铬酸酐电解制铬 6.:的方法提出详细报告,认为Geuther所用的
纯铬酸酐溶液是不可能沉积铬,溶液中必须加入其他酸类或 镀盐类方
能析出铬。这两研究者所用铬酸酐浓度为添加物为硫酸,最适当的浓度
为铬酸的体积分数1%。 6.1920年,Sargent推荐含铬酸酐质量分数为
20% 用强。30%、硫酸铬体积分数为0.30-/0—0.5%的镀铬溶 (并将此溶
液中硫酸铬的混合比率、温度、电度等变化后加以试验。在铬的沉积理
论方面发表了精辟的理论。 7.1925年,Hambuechen推荐200-600g/L
铬酸及10 N 50g/L氟化物镀铬溶液。Haring及Barrow对铬酸 酉获得
椭及硫酸镀铬特殊现象进行研究。同年美国印:1m地将硬铬镀层应用于
印刷版,所用的溶液为250g/L曰酸酐、硫酸铬及L碳酸铬。Fiuk砌
毛得多定了硫酸根的浓度对镀层光泽范围的影响,认为溶液倚;中维持
铬酸与硫酸根的比值为100: 1时较合宜。 8.在此时间前,将镀铬已划
分为装饰性镀铬及硬镀铬并开始得到广泛应用。当时所米用饭殆冶仪
里为250g/L铬酸酐5g/L硫酸,作为装饰性镀铬杨一直被广泛应用至瓜,
该溶液通常称为Sargent溶液。也被称为标准镀铬液(通用镀铬溶液)。
9.1928年,Schneidewind对镀铬溶液的电流效率三价铬的影响有详尽
的报告,指出电流效率随看电流密度上升而增加,随着温度的上f15用
恤价铬随着铁杂质的混入而增加【电镀设备厂】kwtgs.com并影响光泽范围。
均匀度、Haring对阳极材料加以研究,认为铅合金最合适。Blum研究
了铬的孔隙度对于腐蚀的影响。Pierso研究了电流密度及温度对于耐磨
性的影响。Blum研究铬的疏松度对于腐蚀的影响。Cymboliste借助光
学显微镜研究了铬的结晶组织与其物理性能之间的关系。 10.91949年,
United Chromium公司推荐SRHS(自调高速)镀液。这类镀液采用双催
化剂体系,通常是硫酸盐及氟硅酸盐,其捧简单而且是硫酸盐及氟硅酸
盐,其操作、控制都很闻从上述简史中可以看到, 自1854年Genther
提出从铬酸酐水溶液中电镀铬的设想以后,经过70牛的努力于1924年
左右Sargent、Fink及Lieberich等研者才研究成功具有实用价值的镀
铬溶液及工艺并投入工业生产,故对于传统的镀铬溶液称为沙琴脱
(Sargent)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