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德育课程浸润每一个心灵

让德育课程浸润每一个心灵

让德育课程浸润每一个心灵 ——北辛中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途径探索 【内容摘要】滕州市北辛中学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注学生的德品发

展,着力构建涵盖学科德育、文化德育、实践德育的全程性、全员性的生本德育课程体系、实施体系及评价体系。着力营造有利于学生个性成长和发展的教育环境和空间,使每一学生的个性与潜能得以唤醒和尊重,让每一个学生的品质与能力得以内化与升华,让德育的“魂”真正“灵动”起来。

近年来,北辛中学秉承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的育人理念,以培养“全面发展、自信有为的阳光学子”为育人目标,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积极探索生动、丰富、有效的育人新途径,着力构建涵盖学科德育、文化德育、实践德育的全程性、全员性的生本德育课程体系,使每一学生的个性与潜能得以唤醒和尊重,让每一个学生的品质与能力得以内化与升华,让德育的“魂”真正“灵动”起来。 2012年5月,省关工委主任王克玉来北辛中学视察后深有感慨的说:“北辛中学德育课程丰富多彩、扎实有效,对学生的品德和技能教育走在了全省前列”,并亲笔题词“鲁南红旗 永远飘扬”。 一、构建德育课程体系,让德育丰润每一个学生 1.学科德育

【镜头】课堂上,教师深沉的朗读《我爱这土地》,然后问:作者深爱这土地,说明了什么?他为什么要深爱这土地?一石激起千层浪,不用多说,学生肯定被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打动,纷纷表达自己的赤子之情;化学课上关于雾霾的讨论、地理、历史课上关于南海问题的探讨无不渗透着德育教育。 学科德育就是开发各学科中蕴涵的德育功能,探索学科德育的方法、途径,寻找德育和学科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融合点,实现学科教育与德育的无缝隙连接。目前学科课程成为学校德育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2.文化德育 【镜头】每年12月9日的北辛中学注定让师生铭记,以“青春?责任?成长”为主题的入团宣誓仪式隆重举行,来自三个年级的1500余名师生聚集在一起,面对团旗,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句句铿锵而激昂的誓词在校园久久回荡。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和学校领导热情洋溢、饱含深情的话语表达了对孩子们真挚的祝福和殷殷的期盼。这是一场充满多彩梦想的仪式,更是一场焕发生命活力的仪式,通过营造神圣庄严的氛围,唤起了一种澄澈人心、鼓舞奋进的精神力量。 文化德育课程是学校在育人理念指导下,为达成含有学校特色的育人目标而自主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校园中的每一座建筑、每一处景点,每一次主题活动,都成为一种思想的传递,一种文化的表达,总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育人效果,熏陶感染着师生,丰富净化着师生的灵魂。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内容

文化德育课程 感恩文化课程 “感谢父母养育我”、“感谢老师培育我”、 “感谢他人帮助我”、“感谢社会关爱我”。

民族精神文化课程 格言教育、故事评比、爱国主义影视教育、走近历史人物、我的中国梦等活动。

读书教育课程 国学达人、快乐汉字、经典诵读、演讲比赛、课本剧演出。

校园文化课程 北辛文化课程、班墨文化课程、四德文化课程、仪式文化课程。

3.实践德育 【镜头】“原本怀着参观游玩的心情走进“北沙河惨案”纪念馆。可当一张张历史照片、一份份文献将日本军国主义制造北沙河惨案的过程展现在我们眼前时,我的心情无比沉重。”这是滕州市北辛中学学生在德育教育基地参观体验后写下的一段文字,在学校完整的德育课程体系、德育情境教育下学生的感受是最真实的:缅怀先烈、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感油然而生…… 实践德育课程是以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为中心,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实践德育课程把学生引向社会,引入生活,走近大自然,去和周围的世界积极对话,广泛交流和沟通。这种以社会为大课堂的德育方式,突出了德育的开放性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热情,大大提高德育的实效。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内容

实践德育课程 心海扬帆 给学生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进行各种文化的熏陶。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公平竞赛意识,健康的心理,激发学生的爱校热情,提高综合素养和能力。

书画 合唱 足球 舞蹈 红十字 手工制作 文学社

爱国爱家 参观墨子纪念馆、北沙河惨案纪念馆、滕州烈士陵园、滕州国防教育基地等。

劳动技能 烹饪、剪纸等22个劳动技能模块训练。 社区服务 护绿、敬老、护路、家政。

环境保护 荆河与环境、森林与沙漠、废弃物品再利用等环保知识。

二、优化德育实施策略 ,让德育浸润每一个学生 学校追寻的德育结果应当是纯净的,应当“以发展人为目的,注重人的主体觉醒与主体发展”。因此,优化德育生成策略是实施德育课程的关键所在。 1.学科渗透,打造 “五有” 课堂 教师要以“全员育人、全程德育”的观念,通过各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除了要准确把握本学科教学中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方面的目标,还要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将德育“寓于”、“融入”教学活动,打造“有意、有机、有序、有情、有效”五有课堂。一是“有意”即增强寓德育于课堂教学的自觉性,确立“每节课都是德育阵地”意识,把德育渗透落实到教学设计、课堂操作、效果测评全过程。二是“有机”即将德育融注于知识载体之中,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里,德育、智育有机联系。三是“有序”即各门学科都要围绕德育大纲要求,注意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四是“有情”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倾注自身感情,以情育人,激发师生共鸣。五是“有效”就是要力戒虚饰浮华,讲求实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启迪,尽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充分体现德育主渠道的功能。

2.文化塑造,打造精神高地 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在于以德育为目标,树立具有唤起、导向、激励作用的学校精神文化,营造自觉提高个人思想道德素养、推进整体道德建设的校园氛围。 一是花园文化,草木生情。学校投资200余万元,绿化、硬化、净化校园环境,建设创新园、求索园、励志园、智慧湖等20余个植物园,园内建有假山、湖泊、亭台,安放墨子、鲁班塑像,鲁班锁、云梯,设计创新、求索、兼爱、包容等传统文化标语。校园古典园林与现代建筑交相辉映,自然气息与人文色彩相得益彰,塑造了和谐统一、内涵丰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是墙壁文化,传播文明。走进北辛中学,大门口的学校精神、教学楼外墙上滕州精神、核心价值观、教师职业道德、四德歌、校风、校训、教风、学风映入眼帘,格言、警句清晰醒目,展示着北辛中学的育人理念,塑造了昂扬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传统文化墙、优秀毕业生墙、美德少年墙、八德漫画墙、中小学生守则墙等文化长廊,图文并茂,中华民族的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起在笔墨中得以传承,学生置身于长廊中,感受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自豪感油然而生。 三是楼道文化,催人奋进。教学楼走廊悬挂精心制作的经典诗词、名家治学、教育家名言、校园安全、文明礼仪、励志名言等300多个校园文化宣传版面,催人奋进,让学生沉浸在浓郁的文化环境中;科技楼道内,墙上悬挂着诺贝尔奖获得者简介和科学家们的谆谆教导,引导着学生遨游在科学探究的海洋;办公楼里,句句至理名言,是教育家们毕生教育的结晶,启迪着后来者投身教育,无怨无悔。 四是班级文化,特色鲜明。各班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开展以“展青春风采、创文明班级”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教室悬挂班级标志牌、三创园地、班纪班规、任课教师及班主任的照片和寄语,班级的教室及走廊的文化建设透出的浓郁的班级特色、温馨的班级家庭氛围,黑板报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班级文化异彩纷呈。 五是主题活动,异彩纷呈。学校开展系列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学生必须按时参加活动,并在开课之前积极主动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授课形式丰富多样,可以以生为主进行主题演讲、编排话剧、情景剧;还可以进行辩论赛、观看相关影视资料。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自觉接受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品德操守,进而有利于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让学生在对话、思考、探究式活动中升华自身品德与修养。 3.实践体验,打造多维育人场

德育实践活动课的主要特征自主性、生活性、体验性、开放性、生成性,它完全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它最大的特点不以系统的德育知识的灌输为基础,避免空洞的说教形式,而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基础,以学生的直接体验为形式。以实践为主体的德育活动课能激发学生自主参加的欲望,使学生主动愉快地投入,对活动中的道德要求产生一种认可,于是吸引力就转化成为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动力。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墨子纪念馆、北沙河惨案教育基地、滕州烈士陵园、滕州国防教育基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学生走进敬老院、社区,尊老爱老,服务社区;走进北辛植物园,珍惜花草树木校园;探访荆河之源,保护水资源;参加社团自助选课,走班上课,让兴趣特长在体验中成长,个性在自主中完善。

类型 课程 名称 课程目标 辅导 教师 上课 地点 选择意向

实践德育 课程

心海 扬帆

1.端正学习态度,形成求知欲与探索精神。 2.学会情绪表达、学会情绪主导、情绪平衡。 3.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良好意志品质。 马培民 心理

咨询室

书画 1.喜爱中国传统艺术, 2.陶冶情操,提高艺术品位与修养。 袁家峰 胡修军 书法教室

合唱 1.用喜爱的艺术方式表现对生活的热爱。 2.体验合作与团结的重要性。 3.丰富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情感表现能力。

庄苗苗 于水清 音乐

教室

足球 1.掌握基本知识,体验足球文化,提高修养。 王国安 足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