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保密资格审查认证试题及参考答案

保密资格审查认证试题及参考答案

1、什么是国家秘密? 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2、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哪几个等级?基本期限如何确定? 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个等级。 国家秘密事项的基本保密期限规定为,绝密级一般不得超过30年,机密级一般不得超过20年,秘密级一般不得超过10年。 3、《保密法》规定的保密工作的方针是什么? 《保密法》规定,保守国家秘密的工作,实行积极防范,突出重点,既确保国家秘密又便利各项工作的方针。 4、保密工作的原则是什么? 保密工作的原则是:业务工作谁主管,保密工作谁负责。 5、国防科技工业保密管理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严格标准,严格管理。 6、保密工作与业务工作应当做到那几个同步? 同计划、同部署、同检查、同总结、同奖惩。 7、什么是“泄露国家秘密”的行为? 《国家法实施方法》规定:泄露国家秘密是指违反保密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下列行为之一: (1)使国家秘密被不应知悉者知悉的; (2)使国家秘密超出了限定的接触范围,而不能证明未被不应知悉者知悉的。 8、泄露国家秘密行为者依法应当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违反法律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要承担刑事责任。不够刑事处罚的,可以酌情给予行政处分。 9、什么是国家秘密载体? 国家秘密载体,是指以文字、数据、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方式记载国家秘密信息的纸介质、磁介质、光盘等各类物品。磁介质载体包括计算机硬盘、软盘和录音带、录像带。 10、国家秘密载体保密管理的主要环节是哪些? 国家秘密载体保密管理工作的主要环节是:制作、收发、传递、复制、使用、保存、维修和销毁。 11、什么是密件? 密件是指以文字、数字、图像、声音的形式载有国家秘密的物件。他包括传统的多为纸介质的文件、资料,也包括磁介质和光介质等国家秘密载体。 12、什么是密品? 密品是指直接含有国家秘密信息的设备、产品。这种设备、产品通常不是直接裸露国家秘密,但通过测试、分析等手段可以获得国家秘密的信息。 13、复制绝密级国家秘密载体的要求是什么? 复制绝密级秘密载体,应当经确定密级机关、单位或其上级机关批准。 14、涉密单位不具备复制条件的,应当到哪些定点单位复制国家秘密载体? 涉密单位不具备复制条件的应当到当地保密工作审查批准的定点复制单位复制国家秘密载体。 15、摘录、引用国家秘密内容所形成为秘密载体,应当如何进行标志和管理? 摘录、引用国家秘密内容所形成的秘密载体,应当按照其中的最高密级和最长保密期限进行标志和管理。 16、因工作需要携带绝密级载体外出应当符合什么要求? 应当经本机关、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并有二人以上同行。禁止携带绝密级秘密载体参加涉外活动和出境。 17、如何销毁国家秘密载体? (1)销毁秘密载体,应当经本机关、单位主管领导审核批准,并履行清点、登记手续。 (2)销毁秘密载体,应当确保秘密信息无法还原。销毁纸介质秘密载体,应当采用焚毁、化浆等方法处理;使用碎纸机销毁的,应当使用符合保密要求的碎纸机;送造纸厂销毁的,应当送保密工作部门指定的厂家销毁,并由送件单位二人以上押运和监销。销毁磁介质、光盘等秘密载体,应当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彻底销毁。 (3)禁止将秘密载体作为废品出售。 18、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在载体上如何标识? 国家秘密事项的保密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以年计;保密期限在一年以内的,以月计。国家秘密的标识为★,★前标密级,★后标保密期限,例如“机密★5年”。标志的地点是在封面或者首页的左上角。 19、定密和变更密级的依据是什么? 定密和变更密级的依据,是指有关保密范围的规定和项目原定密级。项目原定密级下达后,承包单位应当适时分解定密。 20、定密工作小组的职责是什么? 定密工作小组在单位保密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应当结合实际,依据任务或项目原始密级和有关保密范围,研究制定本单位《国家秘密事项范围目录》或《涉密事项一览表》,并经过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审批后生效。 21、项目原定密级指的是什么? 项目原定密级,是指下达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项目的部门确定的密级。 22、如何确定不明确的密级事项? (1)工作中对依据单位《国家秘密事项范围目录》或《涉密事项一览表》不确定的密级事项,应当由承办人提出拟定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的初始建议,经部门或项目负责人审核,提交单位定密工作小组审核后,由单位主要领导审批确定。 (2)定密工作小组对无法确定密级的事项,应当提出密级确定意见,报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审批后,提交业务主管机关确定。 23、什么是有争议事项? 有争议事项是指与各有关保密范围的规定不一致,而在确定密级问题上产生争议的事项。 24、国家秘密解密的条件是什么? 《保密法实施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对保密期限内的国家秘密事项,根据情况变化,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及时解密: (1)该事项公开后无损于国家的安全和利益的; (2)从全局衡量公开后对国家更为有利的。 25、申请保密资格的单位应当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注册的企业法人或事业法人; (2)承担或拟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项目或产品涉密; (3)无外商(含港澳台)投资和雇佣外籍人员,国家有特殊规定的除外; (4)承担涉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人员,应当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住,与境外人员(含港澳台)无婚姻关系; (5)有固定的科研生产办公室,并符合国家有关安全保密要求; (6)1年内未发生泄密事件; (7)无非法获取、持有国家秘密以及其他严重违法行为。 26、《办法》中对保密资格证书的有效期是如何规定的? 保密资格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满,需继续承担涉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应当提前90个工作日重新提出申请。 27、《办法》中对保密资格现场审查评分分值有何规定? 现场审查实行评分制、满分为500分,达到450(含)以上为符合标准;450分以下的为不符合标准(或者现场审查评分分值未达到实有项目分值90%的)。 28、《标准》中规定的中止审查或复查共有几项,分别是什么? 一、二级保密资格单位共有8个基本项,三级单位保密资格单位共有7个基本项。 (1)保密工作机构设置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中止审查或复查。 (2)涉密信息系统未经国家(二级单位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工作部门审批的,中止审查或复查。 (3)涉密计算机或信息系统连接国际互联网和其它公共信息网路的,中止审查或复查。 (4)使用连接国际互联网或其它公共信息网络的计算机和信息设备存储和处理涉密信息的,中止审查或复查。 (5)涉密信息远程传输 国家有关部门要求采取密码保护措施的,中止审查或复查。 (6)处理涉密信息的办公自动化设备连接国际互联网或其它公共信息网络的,中止审查或复查。 (7)使用连接国际互联网或其它公共信息网络的办公自动化设备处理涉密信息的,中止审查或复查。 (8)选择的涉密协作配套单位不具有相应保密资格的,中止审查或复查。 三级保密资格单位不含第8个基本项。 29、取得保密资格的单位,什么情况下应当申请变更保密资格证书? (1)法定代表人变更的; (2)单位名称变更的; (3)注册地址变更的。 30、取得保密资格的单位,什么情况下应当重新申请保密资格? (1)需要提高保密资格等级的; (2)资本构成、企业性质发生重大变化的; (3)涉密场所发生重大变化的。 31、取得保密资格的单位,什么情况下应当注销保密资格? (1)保密资格有限期满的; (2)不再承担涉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 (3)单位申请注销的; (4)单位撤销的。 32、取得保密资格的单位,在什么情况下撤销保密资格? (1)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保密资格的; (2)擅自引入外商投资或雇用外籍人员的; (3)出租、转让、转借保密资格证书的; (4)存在重大泄密隐患,经警告逾期不改的; (5)严重违反保密规定,发生重大泄密事件的; (6)有非法获取、持有国家秘密行为以及其他严重违法行为的。 被撤销保密资格的,自被撤销之日起1年内不得再次申请。 33、《标准》中保密责任对哪些人员提出了要求? (1)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2)分管保密工作负责人;(3)其他负责人;(4)涉密部门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5)涉密人员。 34、法定代表人要在哪几方面为本单位保密工作提供保障? 人力、物力、财力三个方面。 35、单位保密委员会应由哪些人员组成? 保密委员会主任由单位负责人担任,成员一般由单位其他负责人,综合、科研、生产、计划、组织人事、宣传、外事、财务、信息、保密和保卫等内设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担任。 36、《标准》中对分管保密工作的负责人有什么要求? (1)对本单位的保密工作进行决策和部署;(2)保障标准在本单位的组织实施;(3)保障本单位的保密工作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能够切实履行职责。 37、负责保密管理工作的专门机构值的是什么? 单独列入单位编制序列的二级机构,专门承担保密管理工作。 38、《标准》中对申请各级保密资格的军工单位在保密机构的设置和专职保密工作人员配备方面有什么要求? 一级保密资格单位:单位应当设置负责保密管理工作的专门处室,在保密委员会领导下独立行使保密管理职能。 涉密人员100人以下的,可不设立专门处室,确定一部门负责保密管理工作。 涉密人员1000人(含)以上的,专职保密工作人员不得少于4人;500人(含)以上1000人以下的,不得少于3人;100人(含)以上500人以下的,不得少于2人;100人以下的,不得少于1人。 二级保密资格单位:单位应当设置负责保密管理工作的专门处室,在保密委员会或保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独立行使保密管理职能。 单位涉密人员200人以下的,可不设立专门处室,确定一部门负责保密管理工作。 涉密人员1000人(含)以上的,专职保密工作人员配备不得少于3人;200人(含)以上1000人以下的,不得少于2人; 200人以下的,不得少于1人。 三级保密资格单位:单位应确定一部分负责人担任保密工作机构负责人。 涉密人员100人(含)以上的,专职保密工作人员配备不得少于1人;涉密人员 1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兼职保密工作人员。 39、什么是专职保密工作人员? 指不兼任其他工作,专门从事保密管理工作的人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