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糖尿病与高血脂专家共识解读

2017糖尿病与高血脂专家共识解读


推荐1:T2DM 患者的血脂谱以混合型血脂紊乱多见,其特征性的血脂谱包括
• 空腹和餐后TG水平升高,即使在空腹血糖和TG水平控制正常后往往还存在 餐后高TG血症
• HDL-C水平降低 • 血清TC水平和LDL-C正常或轻度升高,且LDL-C发生质变,小而致密的 LDL-C水平升高 • 富含TG脂蛋白的载脂蛋白(apo)B-100 和apoB-48水平升高,apo-CIII 水平 升高,apo-CII/apo-CIII 以及apo-CIII/apo-E的比值升高
a:年龄(男性≥40岁或绝经期后女性)、吸烟、高血压、慢性肾脏病(CKD)或微量白蛋白尿、HDL-C<1.04 mmol/L、体重指数 ≥28kg/m2 、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 CVD:心血管疾病 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低密度脂蛋白 TG:三酰甘油 nonH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防治 专家共识(2017修订版) 解读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尹虹
背景
2 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血脂异常,可进一步增加大血管和微血管并
发症的风险
一系列新研究结果的发表、新指南的颁布,促使了血脂异常管理理念进
一步发展
为了进一步优化我国T2DM患者的血脂管理,参考国内外新的循证证据
1.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脂代谢学组.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7;33(11):925-936. 2. Ji L,et al.Am J Med. 2013 Oct;126(10):925.e11-22.
血脂异常特点 及流行病学 常用药物对 血脂的影响 血脂检测时机 及监测频率
目 录
共识
不良事件 监测和处理
3.0
≥190
中国居民的平均LDL-C 水平为2.68 mmol/L
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一项全国性、横断面研究,纳入全国有代表性的46239例年龄≥20岁的成人,采用标准方法测定空腹血清总胆固醇、 HDL-C,LDL-C和甘油三酯,旨在评估中国成人的全国性血脂水平
Yang W, et al. Circulation. 2012, 125(18):2212-21.
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血脂异常特点 及流行病学 常用药物对 血脂的影响 血脂检测时机 及监测频率
目 录
共识
不良事件 监测和处理
解读
危险度评估 和治疗目标
特殊情况 血脂管理
合并血脂异常 的血脂管理
共识推荐 危险度评估 和治疗目标
T2DM患者的危险度评估和治疗目标
T2DM 患者的ASCVD 风险分层及血脂管理目标
non-HDL-C ↓15%-51% ↓5%-19% ↓14%-19% ↓5%-14% ↓4%-16% ↓8%-23%
HDL-C ↑5%-15% ↑10%-20% ↑3%-5% ↓5%-↑7% ↑3%-5% ↑15%-35%
TG ↓7%-30% ↓20%-50% ↓5%-11% ↓19%-44% ↑0%-10% ↓20%-25%
若他汀类药物不耐受 换用另一种他汀类药物、减低他汀剂量 或给药频次、或小剂量他汀合用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或PCSK9抑制剂
T2DM:2 型糖尿病 TG:三酰甘油 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脂代谢学组.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7;33(11):925-936.
LDL-C未达到预期目标 生活方式进一步强化调整 并与中等强度他汀合用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或PCSK9抑制剂
2017《新共识》对临床实践建议中证据分级体系的定义
证据等级 • 说明 从高质量、有广泛代表性、有足够检验效能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获得的明确证据,包括: 从高质量的多中心试验获得的证据 从有质量分级的meta分析获得的证据 符合诸如牛津循证医学中心制订的"全或无"定律,有说服力的非试验性证据 从高质量、有足够检验效能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获得的支持性证据,包括: 从≥1个研究单位的高质量临床试验获得的证据 从有质量分级的meta 分析获得的证据 从高质量队列研究获得的支持性证据 从高质量前瞻性队列研究或档案获得的证据 从高质量队列研究meta 分析获得的证据 从高质量病例对照研究获得的支持性证据
共识推荐 生活方式干预
明确推荐血脂管理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
2017 《新共识》推荐
推荐8
T2DM患者的血脂管理均应以生活方式干预为基础,并贯穿T2DM 治 疗的全过程(推荐;A 级证据)
T2DM:2 型糖尿病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脂代谢学组.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7;33(11):925-936.
T2DM:2 型糖尿病 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non-H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TG:三酰甘油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脂代谢学组.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7;33(11):925-936.
共识推荐 调脂药物治疗

降胆固醇治疗—明确推荐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 治疗我国多数T2DM 合并血脂异常患者
A

B
• • • •
C
• • • • •

从对照差或无对照的研究获得的支持性证据 从带有≥1个较大或≥3个较小足以影响结果的方法缺陷的随机临床试验获得的证据 从具有高度倾向性的观察研究(例如与过去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的病例总结)获得的证据 从病例总结或病例报告获得的证据 在证据分量上有争论的证据
专家共识或临床经验
中国近80%成人的LDL-C水平<130mg/dl 平均水平为2.68 mmol/L
2007-2008年中国国家糖尿病和代谢紊乱研究数据显示 60 患者比例(%) 47.7 31.9 13.9
50
40 30 20 10 0
3.5
<100 100-129 130-159 160-189 LDL-C水平 (mg/dl)
和指南,对2011年版的《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 进行修订,以更好地规范我国T2DM 患者的血脂管理
《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2017修订版简称:2017《新共识》 《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2011版简称:2011《共识》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脂代谢学组.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7;33(11):925-936.
LDL-C水平 (mg/dl)
CCMR-3B研究真实地反映了当前我国T2DM患者血脂异常患病及控制情况,并 提示临床上应加强对T2DM患者的血脂管理
T2DM:2 型糖尿病 TG:三酰甘油 TC:总胆固醇 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一项横断面、多中心、观察研究,对全国104 家医院的25 817 例中国T2DM 门诊患者进行了调查,旨在评估我国T2DM患 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HPS2-THRIVE研究:3/4中国高危患者使用 中等强度他汀即可使LDL-C达标
使用辛伐他汀40mg剂量,74%中国患者的平均LDL-C降至1.51mmol/L(58mg/dl),
而仅1/3欧洲患者的平均LDL-C降至1.74mmol/L(68mg/dl)
• 一项国际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HPS2-THRIVE),旨在评估已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的高危对象,通过药物治 疗升高HDL-C水平,对降低患者严重血管性事件危险度的疗效;随机之前42424名患者给予辛伐他汀40mg加或不加依折麦布治疗,依 从性好者每天服用2g缓释烟酸加40mg拉罗匹仑片,治疗1个月后,主要因烟酸致副作用者退出研究。25673位患者分为烟酸/拉罗匹仑 治疗和安慰剂治疗,随访3.9年,主要终点为:主要血管事件,包括非致死心梗、冠心病死亡、卒中或动脉血运重建
共识推荐 调脂药物治疗
T2DM 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血脂管理 调脂药物分类

目前常用的调脂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烟酸类等
药物类别 他汀类 贝特类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长链ω-3脂肪酸 胆酸螯合树脂类 烟酸类
LDL-C ↓18%-55% ↓5%-↑20% ↓13%-20% ↓6%-↑25% ↓15%-30% ↓5%-25%
E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脂代谢学组.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7;33(11):925-936.
血脂异常特点 及流行病学 常用药物对 血脂的影响 血脂检测时机 及监测频率
目 录
共识
不良事件 监测和处理
解读
危险度评估 和治疗目标
特殊情况 血脂管理
合并血脂异常 的血脂管理
共识推荐 血脂谱特点
T2DM 患者血脂谱特点
解读
危险度评估 和治疗目标
特殊情况 血脂管理
合并血脂异常 的血脂管理
共识推荐 血脂检测时机 及监测频率
新增确诊T2DM检测空腹血脂谱 更新血脂谱异常患者监测时机和频率
新增 更新
推荐3
在确诊T2DM 的同时均应检测患者
推荐4
血脂谱异常患者监测时机和频率, 起始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 以及药物剂量调整期间每1-3个月 监测1 次血脂谱,此后则建议每312个月监测1次血脂谱
42%的T2DM 患者合并血脂异常,其中仅有55% 的患者接受了调脂治疗 四项指标均达标的患者比例仅为12% 患者比例(%)
80 60 40 20 0
TC<4.5mmol/L TG<1.5mmol/L LDL-C<2.6mmol/L
71.9 46.6 36.1 42.9
HDL-C>1.04mmol/L
全面评估ASCVD 危险度是T2DM 患者进行血脂管理的前提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脂代谢学组.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7;33(11):925-93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