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中国传统家居设计特点及文化内涵

浅谈中国传统家居设计特点及文化内涵

浅谈中国传统家居设计特点及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家居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设计与操作和技术运用上呈现出不同与西方的特点,在设计理念和文化内涵上也是独树一帜,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人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追求。

清楚的理解和深刻的领悟中国传统家居文化的特点和内涵,无论对当代相关设计专业的教育,还是中国家居文化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中国传统家居设计特点文化内涵家居文化,古已有之,它植根于社会文化土壤中,随着社会文化的进步而发展,成为人类文化大概念中最为人们直接频繁接触的文化形态,同时由于具有文化载体的特性,涵盖了哲学、风俗、习惯等的文化内涵,在倡导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上有着显著的导向作用。

由于中国传统家居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很长时间都未被看作是一个独立的文化体系和学科,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等方面较为深入的研究,一直以来它都是作为其他学科的“附属”,以“隐匿”状态存在,而在现代实际设计与构建过程中,由于很多设计者和工程建造者对中国传统家居文化思想了解的不完整和曲解,致使很多实际设计只能在所谓的传统文化遗产中寻觅片言只语,去拼凑出一副又一副的作品,使得作品只是对中国文化的“雕琢式继承”,或将一些元素、色彩简单“搭积木”式地堆砌起来。

这就体现出清楚的理解和深刻的领悟中国传统家居文化的特点和内涵的重要性。

一、中国传统家居设计的特点
中国传统家居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设计与操作和技术运用上呈现出不同与西方的特点,在设计理念和文化内涵上也是独树一帜,蕴含着中国人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追求。

(一)内外一体的整体风貌
中国传统家居设计包括室外和室内两大设计范畴,但两者间又并非彼此独立,更可以说两者相辅相成,浑然一体。

室内环境不仅具有室外环境和空间形态的意象和特征,而且还经常借景于室外,运用类如园林建筑中“漏景”“透景”之类的处理方法,引室外景观和环境为用,使人安居室内亦能包揽自然景色,体悟天地四时之变化。

内外一体的整体风貌还表现在房屋内外檐装修以及家具器用等方面的处理和室内空间的分隔与室外环境的分隔在手段构成和形式上相似等发面。

(二)均衡自然的室内格局
中国传统民居设计,尤其汉民族民间住宅具有共性的基础和共同的特点之一,便是主轴贯穿、主从分明、左右对称、均衡严谨的整体平面布置,同时又兼顾灵活、多样、自然和随意的细节处理,二者互融叠合,境界错综。

例如中国传统民居室内格局和布置上,既有以厅堂为代表的中正、肃穆、均衡和对称等严谨、
理性、居敬和秩序的现象,也有如书斋、琴室、偏厅、卧室等灵活、多样、自然和随意的状态,虽然这两类存在着互逆性,但由于巧妙的安排处理,使二者在空间中呈现出重叠与融合,居敬与闲适共存,以礼节情与闲情逸致各得其所的状态。

(三)虚实相生的有机构成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室内空间的虚实构成是颇有特色的,也是相对和有机的,从立面要素层面看,空间围合的“实”以墙体为主,“虚”主要指门窗立面、兼有虚实成分的隔扇、罩架、博古架和栏杆等,虚实两个立面构成十分强烈和明显的对比;从民居构架二言,墙体为实、中空为虚,门墙既实,梁柱则是“虚”的意象;同时中国在各种帷帘的运用上也集中体现虚实相生的有机构成。

(四)形式丰富的分割手法
由于中国古代建筑室内空间中微弱的分割,室内诸单元的分隔和组织几乎没有纳入建筑平面的设计之内,因此使室内的空间及功能和用途上可以随意变通或转换,这也为分隔手段的的多样性提供了条件。

中国传统室内往往利用各种形式的分割手法,构成似分似离、似离非离的暧昧含混的空间关系,以取得围中有透、通中存隔,力求在有限的空间中蕴涵和追觅无限的感受和味道。

例如屏、罩、槅、格架等等构件在空间分割和区域划分上的使用,同时这也成为中国室内设计的一个极具韵味的特点。

二、中国传统家居设计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家居设计之所以形成不同于西方的特点,正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价值追求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引导着家居设计的方向和理念。

(一)崇尚自然是中国传统家居文化的基础
崇尚自然、顺物自然的哲学思想和美学理想是中国文化重要的内容和基础,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理想和追求,这种“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天然之境,和源自自然有超乎自然的审美体验,同时是传统室内陈设设计的思想与观念的基础,对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演变和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导向性作用。

(二)讲求和谐是中国传统家居文化的灵魂
“天人合一,天地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精神层面、思想观念的灵魂,同时也是中国家居文化的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无论是初期的选址、建造,还是后期的室内外设计与布置无不体现着和谐的主题,如《黄帝内经》曾对修宅做过分析,“宅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皮,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得如斯,是事俨雅,乃为上吉。

”极为精辟地阐明了家居与自然环境、家居与人及社会的密切关系。

又如之前提到的室内格局均衡自然的特点,也是和谐统一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礼性兼顾是中国传统家居文化的智慧
中国家居文化同中国其他文化一样,从古至今都渗透着礼制文化的色彩。

中国古代正统居所的布局,以及厅堂的格局和陈设布置样式上,明显的具有均质性和高度的程式化特点。

这体现了统治阶级将其作为治国平天下的一种工具和手段,使社会成员始终和时刻保持恭持居敬的状态,在秩序的网格笼罩中锻炼情操与品质。

但在近乎无法变通、异构的现实和物态环境中,中国家居创造性地通过对园林、庭院、天井、檐廊等的构建,抑或依凭窗牖、门洞等构件的框景、借景处理,以及陈设中的琴棋书画、文玩清供、木雕石刻的图案纹样等的布置、品鉴或参与,力图实现居处者不同情感宣泄和品质个性展现的愿望,即达到了顺性遂欲,又不逾规的巧妙境地。

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家居文化在兼顾礼制与人性欲求中的智慧。

这种智慧即使在今天,仍然不失其借鉴和光大的价值。

(四)以人为本是中国传统家居文化的理念
中国文化对“人”的认识不同于西方。

中国认为人与天地的关系不是对立或从属,而是一种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效应,提出“人法地,天法道、道法自然”等理论,并积极利用自然法则,尽量发挥能动作用,让自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中国传统家居文化中的设计和布置突出了“宜人”“实用”的造物观和环境观,首先,对于室外家居环境的选择就颇有讲究,为了更好地适于人的身心健康,不仅对于择址的自然人文环境要进行慎重地考量,在家居环境设计和营造上也十分细心和周到;其次,对于室内环境的设计充分体现出造物宜人、环境宜人的特点,正所谓“随方制象,各有所宜”;同时在家居器物的设计和制造中,中国始终秉持着“物为人用”的原则和理念,把是否适宜于人作为终极考察目标,例如明式家具中的靠背椅的“托腰”处理等,中国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注重将人体工程学理论应用于设计和制造中的。

(五)重己役物、秩序居敬体现中国传统家居文化的教化功能
“重己役物”思想是中国著名的儒学思想家荀子鉴于发现当时社会存在着“私欲弘侈,则德义鲜少”的现实后提出的重要思想,嗣后,宋代的苏轼在意识到如何对待处理意与物的关系是人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重大问题后,进而提出了“寓意于物”的观点,强调了人的意趣的自我控制和调节作用。

正是“重己役物”和“寓意于物”思想的形成和流传,不仅在思想深度上左右和影响了传统价值取向和家居文化的意境创造,更为中国家居文化赋予了一种独特的功能——教化功能。

此外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提倡“正心、修身”的“自省”过程,而“环境感化育人”的内涵,也赋予到传统家居设计和陈设布置上,使家居环境和陈设器用的设计、制造和使用沿着有序缜密、庄重端正、平和恭持的轨迹发展,使其能够反作用于居处者的人格锻造和素质养成。

(六)精工怡神是中国家居文化的品质
中国家居和陈设用具的设计、制作素来以精工细致、怡神练形为世界先进著称,这也是古时能够长期领先国际,在世界范围家居文化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辉耀光辉的重要保证。

精工怡神的产生在于中国古代设计师和工匠一丝不苟、精
益求精的敬业精神、理念和态度。

同时也表现出中国设计“巧法造化”“材美工巧”的天工与意匠、材料与绝技融合的设计思想,和工艺的高艺巧思、超群绝伦和出神入化的境界,无论是环境布局和建筑,或是器物和细节处理等展现出的“质量是生命”的理念直至现代仍被推崇和应用。

(七)包容时尚是中国家居文化的动力
中国家居文化的发展历程中,既有在面对外来元素时,具有较为强烈的维持自身结构完整性的倾向,也有以宽容的胸怀、兼容的心态、开放的格局以及秉持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相融相合、大胆引用的理念和行动,使中国家居文化在发展中更加灵活和丰满,这也充分说明了中国家居文化的发展是沿着包容和时尚轨迹前进的。

在中国家居文化融入外来文化元素时,一方面积极吸收和借鉴,或者主动接纳或引用,使家居文化呈现出既有明显的均质性和同一性,又反映出具有鲜明个性的独特性和地方性,从而形成一体多元的状态,丰富了自身的肌理和内容;另一方面善于将外来事物结合本国、本地区、本民族的实际需求和好尚,进行由内向外的改良和改造,使之成为受人欢迎的新生产物,并使之逐渐中国化和地方化,更成为时尚化的代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