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安热工院重点科技成果(41项)

西安热工院重点科技成果(41项)

目录一.DSB低氮燃烧器 (3)二.TJJ-Ⅰ型脱硫添加剂 (4)三.高效环保型石子煤负压气力输送装置 (4)四.PCD-da型双可调煤粉分配器 (5)五.SDF动态煤粉分离器 (6)六.A&F型烟气脱硝装置 (7)七.电站风机系统节能、增容优化设计及工程 (7)八. 高效节能除尘设备及工程 (8)九. SCR装置性能评估及运行优化 (9)十. SCR催化剂寿命管理 (10)十一.汽轮机组设备与热力系统优化改进工程 (11)十二.汽轮机冷端系统性能监测、诊断及运行优化装置 (12)十三.新一代TP3000型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振动监测与故障诊断装置(TDM装置)13十四. 电力用油处理设备 (14)十五. YHJ系列移动式在线化学仪表检验装置 (14)十六. 电站通流部件冲蚀损伤形线修复与HVOF耐磨抗蚀复合涂层防护工程 (15)十七. 电站管道支吊架优化调整与管道振动治理工程 (17)十八. SDC系列高效澄清及石灰处理(慢速脱碳)系统设计及成套设备 (18)十九. HRM系列高回收率超滤反渗透EDI全膜处理系统设计及成套设备 (19)二十. XTW国产凝结水精处理滤元和粉末树脂 (20)二十一. HCP系列高效低耗凝结水精处理系统的设计及成套设备 (21)二十二. MFW系列分段式FGD废水处理系统设计及成套设备 (22)二十三. NT全系列耐腐蚀计量泵 (23)二十四. 火电厂厂级实时监控信息系统(SIS) (25)二十五. 发电集团生产实时监管系统(CIS) (26)二十六. 火电厂机组高温部件寿命管理系统 (27)二十七. 电站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165 (28)二十八. 高效环保型冷却水处理系列药剂 (29)二十九. 燃煤发电机组能耗诊断与节能评估 (30)三十. 低β值喉部取压给水流量喷嘴 (31)三十一. 面向电力应用的睿腾实时/历史数据库系统 (32)三十二. 公司级或厂级生产过程移动应用系统 (33)三十三. IRIC树脂输送图像识别及智能控制仪 (34)三十四OFECT滤元离线清洗技术及设备 (35)三十五烟气脱硝在线检测与闭环控制 (35)三十六火电厂全范围仿真系统 (36)三十七超(超)临界机组金属监督检验 (37)三十八炉内锅炉管壁温测量装置及锅炉管安全状态监测-寿命管理系统 (38)三十九SO-180/42型高效双高波除水器 (39)四十过热器氧化皮化学清洗技术 (40)四十一发电厂用痕量TOC测量仪表 (41)一.DSB低氮燃烧器1. 简介DSB系列低氮燃烧器属专利技术产品,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DSB-I型低氮燃烧器为旋流燃烧器,其核心技术是在燃烧器内部将部分稀相一次风扩散到二次风中,实现对燃烧器喷口一次风粉浓度及风速的宽幅调节。

DSB-II型低氮燃烧器为直流燃烧器,其核心技术包括:一是将部分稀相一次风引入二次风中,实现对燃烧器喷口一次风粉浓度及风速的宽幅调节;二是在燃烧器内部实现煤粉浓淡分离。

DSB-I、DSB-II型低氮燃烧器相比常规燃烧器具有更多的调节手段,更广泛的煤种适应性及优越的NOx控制性能和燃烧稳定性。

由DSB系列低氮燃烧器为核心的炉烟复合燃烧系统,将含氧量较低的制粉干燥炉烟引入燃烧器一次风,降低燃烧器喷口一次风氧浓度,具有超低NOx性能,并能防止燃烧器喷口烧损,适应于贫煤锅炉扩烧烟煤或褐煤的改造工程。

2. 技术特点国内外首次在燃烧器内部实现一次风量(速)的宽幅调节;国内外首次在燃烧器内部实现中心风量可调;国内外首次将炉烟引入燃烧器内部一次风来降低NOx生成。

3. 知识产权及应用情况DSB低氮燃烧器系列产品均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已获得国家专利三项,待授权专利一项。

DSB低氮燃烧器已在华能南京电厂、万能达马鞍山电厂、华电望亭电厂、华能汕头电厂等5台锅炉上推广应用,应用效果良好。

对于烟煤锅炉改造后,锅炉NOx排放浓度可降低到170~200mg/m3的优秀水平,锅炉燃煤适应范围拓宽到Vdaf=10%~37%的宽广范围,锅炉效率处于93%以上。

二.TJJ-Ⅰ型脱硫添加剂1. 简介TJJ-Ⅰ脱硫添加剂其核心技术是通过添加活性剂、催化剂提高石灰石活性和氧化空气利用率,降低脱硫装置的运行能耗或脱硫装置超负荷时SO的排放;2 TJJ-Ⅰ脱硫添加剂可提高脱硫效率3~15个百分点,相同工况下可有效的降低厂用电率;降低吸收塔浆液和脱硫石膏中碳酸钙和亚硫酸钙含量,降低系统钙硫比,提高石灰石利用效率,减轻脱硫系统结垢和堵塞。

2. 技术特点国内首次研究活化剂对石灰石活性的影响,石灰石半消溶时间缩短40%以上;国内首次提出利用催化剂提高氧化空气利用率40%,保证石膏品质;国内首次建立脱硫添加剂对吸收塔材料适应性试验台,完成了添加剂对脱硫装置安全性评价工作;国际首次研发脱硫添加剂浓度测试方法,可在任何运行工况下准确测试添加剂浓度,从而准确指导脱硫添加剂的加入量,达到添加剂用量优化的目的。

3. 知识产权及应用情况TJJ-Ⅰ脱硫添加剂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已申请发明专利。

TJJ-Ⅰ脱硫添加剂在华能阳逻电厂、华能北京热电厂、中华电力防城港电厂、国电民权电厂、大唐贵州发耳电厂、国网重庆电厂等60余个电厂、200多套石排放浓度和脱硫效率均满足环灰石-石膏湿法脱硫装置上得到长期的应用, SO2保标准。

三.高效环保型石子煤负压气力输送装置1. 简介热工院研制的气力给料器,出力大,无卡涩,给料量自动可调,可靠性高;具有单母管或双母管输送技术,分别可实现12t/h或24t/h的输送出力,输送距离可达100~120m;开发的运行控制系统使输送系统具有自我保护功能,保证物料均匀连续输送,避免输送管道堵塞。

2. 技术特点气力给料器,给料均匀,无卡涩等问题,可靠性高;给料量随输送气流速度自动调节,实现输送系统的自我保护。

3. 知识产权及应用情况高效环保型石子煤负压气力输送装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已获得国家专利三项。

北方公司海勃湾电厂6号炉石子煤排放系统自动运行,能够满足磨煤机及时排放石子煤的要求,粒径50mm以下的石子煤输送至锅炉房外的石子煤仓中,少量大块人工清理。

系统密封良好,锅炉房零米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彻底告别了灰尘弥漫的状况。

四.PCD-da型双可调煤粉分配器1. 简介PCD-da型双可调煤粉分配器通过煤粉浓缩装置将煤粉气流分裂为两股气流,一股为高浓度小流量的气流,另一股为大流量低浓度的气流,再分别通过调节机构对这两股气流进行分配,分配后的浓、淡两股气流在分配器出口相汇合,由相应的煤粉管道送往炉内,实现了对每根通往燃烧器的输粉管道的煤粉及空气流量分别进行调整和控制;可将直吹式制粉系统磨煤机出口各一次风管的风量分配偏差控制在±5%以内,煤粉分配偏差控制在±10%以内,大大改善了直吹式制粉系统一次风粉的分配特性;消除大容量燃煤锅炉与一次风粉分配特性有关的各种问题,提高机组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

2. 技术特点国内外首次将煤粉气流浓缩引入分配过程,摈弃了传统的将煤粉气流直接分割分配的原理,可获得良好的分配性能;国内外首次实现了在运行中调解风量分配和粉量分配,将分配器上的浓相和稀相调节机构调整到恰当位置就能达到均匀分配的效果。

3. 知识产权及应用情况双可调煤粉分配器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已获得国家专利三项。

已成功应用于数十台300、600、1000MW机组,均达到了风量分配偏差≤±5%,煤粉分配偏差≤±10%的要求。

如嘉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采用该设备后,NOx排放由620mg/m3降低至532mg/m3。

五.SDF动态煤粉分离器1. 简介SDF动态分离器的核心技术是将轴向挡板和动态叶轮相结合,煤粉气流经过三级分离,分离效率高,有效地减少了合格煤粉中的粗颗粒和回粉中的合格煤粉,避免了细小颗粒在磨煤机中不必要的重复碾磨,相比轴向粗粉分离器,可提高磨煤机出力5%以上;煤粉细度调节范围大(R90=4%~30%),煤粉均匀性好(n≥1.4);当动态分离部分发生故障时,可以通过调节轴向挡板将煤粉细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磨煤机仍能运行。

2. 技术特点首次采用轴向挡板和动态叶轮相结合的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煤粉均匀性好的特点;采用可调轴向挡板技术,动态分离部分发生故障时,仍可将煤粉细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3. 知识产权及应用情况SDF动态分离器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已获得国家专利。

已成功应用于中速磨煤机、双进双出磨煤机直吹式制粉系统,应用效果良好。

株洲电厂BBD3854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煤粉细度调节范围R90=2~14%,煤粉细度调节范围内均匀性指数n>1.2,设计细度下n=1.4。

六.A&F型烟气脱硝装置1. 简介A&F型烟气脱硝装置采用多项关键专利技术,具有系统阻力小、催化剂磨损少、出口逃逸氨浓度低和运行控制精确可靠的特点。

采用整体机翼型均流与分区可调喷氨装置、鳍片式钝体静态混合装置,实现了短距离氨、烟气的均匀混合;采用自主开发的氨&空气混合装置,实现了对氨和空气的低阻力、短距离均匀混合;采用以数值模拟和物理模型试验为基础的烟道、反应器布置和导流设计技术。

2. 技术特点国内外首次采用了带飞灰分离的急转烟道K型均流技术、具有均流特性的整体机翼型均流与分区可调喷氨技术、鳍片式钝体静态混合技术;国内外首次采用了十字径向和周向旋转结合的氨&空气混合技术;国内外首次采用了三角型扩口技术,真正实现了扩口后流速的均匀分布。

3. 知识产权及应用情况A&F型烟气脱硝装置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已获得国家专利三项。

华能沁北电厂№4机组脱硝改造示范工程中得到应用,预计在2012年底投运。

七.电站风机系统节能、增容优化设计及工程1. 简介通过准确的风机及系统测试,利用热工院专家级的评估体系,提出整体优化改造方案;对风机性能与管网系统的匹配性进行优化,机组各种负荷下,均能保证风机在高效区运行,同时风机运行点远离其失速线,避免风机发生失速;采用热工院研制的TAJ系列轴流风机及LY系列离心式风机叶型进行改造,提高风机运行效率;采用热工院开发的烟风管道数值模拟方法对烟风道的布置及流场进行优化设计,减弱管道的系统效应,降低系统阻力;利用热工院开发的DSD型风机双速动态切换装置,进行节能改造;集试验、设计、系统优化、供货、安装为一体的风机改造EPC工程,实现改造工程的整体优化,保证风机安全经济运行。

2. 技术特点国内首次提出引风机与增压风机合并改造技术;国内首次开发风机双速动态切换技术;国内独一无二的集测试、评估、设计优化为一体的工程总包。

3. 知识产权及应用情况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两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