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方案

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方案

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方案
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是建设节约政府和服务政府、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的重要举措,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有利于增强预算支出主体责任。

为进一步健全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x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x〔x〕115号)以及《x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财政改革加强预算管理5项制度的通知》(x 〔x〕20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出如下方案。

一、工作目标、范围和任务
(一)工作目标
加快建立健全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相关制度和工作机制,稳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按照“先易后难、逐步推开”的原则,力争到x 年,建立较为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将所有财政性资金和预算单位纳入预算绩效管理范围,形成预算绩效管理长效机制。

(二)工作范围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范围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和预算单位。

预算单位重点做好本部门年度预算安排的项目支出及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管理;财政部门重点做好重大民生项目、重大公益性项目、专业性技术
性较强的项目、资金使用效益不明显的项目、数额较大的项目及财政扶持经济社会发展政策资金等六类项目的绩效管理。

二、职责分工
按照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构建政府领导、财政部门牵头、预算部门(单位)实施、监察和审计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具体职责分工:
(一)财政部门
1.制定预算绩效管理规章制度、年度计划和操作规范;
2.指导预算部门(单位)开展绩效管理工作;
3.审核、批复预算绩效目标,检查各部门(单位)预算绩效目标实现情况;
4.审核预算部门(单位)绩效自评报告,组织实施重点项目绩效评价;
5.运用绩效评价结果,包括向区政府报告绩效评价结果,督促预算部门(单位)整改发现的问题,将绩效评价结果与下年度预算安排衔接等;
6.组织相关业务培训等。

(二)预算部门(单位)
各预算部门(单位)是本部门(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责任主体,具体负责:
1.制定本部门(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制度和工作计划,建立预算绩效管理内控机制;
2.按规定编报本部门(单位)预算项目绩效目标,配合财政部门开展绩效目标评审;
3.会同财政部门根据批复的部门预算制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办法,研究实现预算绩效目标的具体措施;
4.对预算执行进行绩效跟踪分析,及时将结果反馈至财政部门;
5.组织实施本部门(单位)预算绩效自评(包括项目支出和部门整体支出),及时将自评报告报送至财政部门,配合财政部门开展财政重点评价。

(三)监察审计部门
监察、审计部门是预算绩效管理的监督主体,应将预算绩效作为本部门督查检查工作的重要内容,为预算绩效管理开展提供相应的指导和监督。

三、工作流程
预算绩效管理包括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跟踪、绩效评价实施、评价结果运用四方面。

(一)绩效目标管理
1.绩效目标编制。

各预算部门在编报预算时,应编制绩效目标。

绩效目标包括绩效内容、绩效指标和绩效标准,应当指向明确、具体细化、合理可行。

2.绩效目标审核。

财政部门应加强预算部门申报绩效目标的审核论证。

未按规定要求编报绩效目标的,一律不予进入预算编审流程;无绩效或低绩效的项目,不予列入预算或调减预算。

3.绩效目标批复。

政府预算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财政部门应将绩效目标与部门预算同步批复,批复的绩效目标应当清晰、量化,作为预算执行、跟踪问效的依据。

(二)绩效运行跟踪
1.绩效运行分析。

各预算部门(单位)应建立预算执行绩效跟踪分析机制,按季将分析结果及时汇总并报送至财政部门,跟踪发现偏离绩效目标时应及时纠正。

财政部门定期对各预算部门(单位)绩效运行跟踪情况和项目执行进度进行检查,提出意见和改进措施。

2.绩效目标调整。

预算执行过程中,因政策变化、突发事件等因素,确需调整预算绩效目标的,由预算单位申请,财政部门审核,报经同级政府审批后予以调整。

(三)绩效评价实施
1.单位绩效自评。

预算单位应于预算执行结束后一个月内开展绩效自评,预算主管部门应指导和督促所属单位做好绩效自评,及时将自评结果报同级财政部门。

2.财政重点评价。

财政部门对预算主管部门报送的绩效自评报告进行审核,必要时对预算单位绩效自评实施再评价,或选取预算数额较大、社会影响较广、与民生保障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程度较高的重大项目,实施财政重点评价。

(四)评价结果运用
1.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依据。

财政部门将预算单位自评结果和财政重点评价结果作为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

对绩效
评价结果不合格的,原则上不予安排或调减预算,对绩效评价结果优良的,优先安排。

2.建立结果反馈与整改制度。

财政部门应及时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至预算主管部门及预算单位。

预算主管部门及预算单位应按照评价结果进行整改,并将整改落实情况反馈至财政部门。

3.逐步建立绩效报告和公开制度。

预算单位在预算执行完成后(或年度终了)应向预算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报送绩效报告;财政部门应定期向政府提交预算绩效工作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根据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逐步将绩效评价结果,尤其是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民生项目和重点项目支出绩效情况,依法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4.建立绩效问责制度。

按照“谁用款、谁负责”的原则,对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因故意或者过失导致预算绩效目标不能实现并造成严重后果的,按有关规定追究预算主管部门、预算单位及其责任人员的责任。

四、组织保障
区政府建立预算绩效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区政府分管负责人为召集人,区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参加,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

各级预算部门(单位)要健全绩效管理内控机制,切实提高绩效管理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