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液态金属的结构和固态相变

液态金属的结构和固态相变

(VL-VS)/ VS 2.6 6.9 4.2 6.6 4.99 4.2 4.4 3.2
• 体积只膨胀3~7%, 即原子间距平均只增大1~1.5% • 金属从0k到熔点的固态体积膨胀几乎都是7%,因此金属
熔化时的体积膨胀不超过固态时的体积变化总量,液态金 属的结构不可能完全无序!
熔化潜热只占气化潜热的3~7 % 见表1
r







(位
) 为 密 度 函 数
长 度 , 球 体 内 原







液 态 铝 中 原 子 密 度 分 布 线
r观测点至某一任意选定的原子(参考中心)的距离 三维空间相当于球体的半径

可见液态原子分布曲线是介于 4r 2 0 曲线
与固态时的分布曲线(竖直线)之间作波浪形的
变化。
过由于原子间距的增大和空穴的增多,原子配位
数稍有变化如表2-1。
表2-1 X射线衍射所得液态和固态金属结构参数 返回
液态金属的结构特征
金属熔化后,在熔点及在熔点以上不高的温度范围内,液态金属内存在近程有序的原 子集团(图2-2)。这种原子集团是不稳定的,瞬时出现又瞬时消失。所以,液 态金属结构具有如下特点:
5)对于多元素液态金属而言,同一种元素在不同原子团中的分布量不 同,也随着原子的热运动瞬息万变,这种现象称为成分起伏。
6)原子集团的间距比较大,比较松散,犹如存在“空穴”。 (解释:大部分金属熔化时电阻率增加) 7)原子集团的平均尺寸、“游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高——原子
集团平均尺寸小、“游动”速度快。
凡是原子在空间呈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 称为晶体。
单晶体 在晶体中所有原子排列位向相同者称为单晶体 多晶体
大多数金属通常是由位向不同的小单晶(晶粒) 组成,属于多晶体。
在固体中原子被束缚在晶格结点上,其振动频率约为 1013 次/s。
液态金属?
液态金属中的原子和固态时一样,均不能自由运动,围绕 着平衡结点位置进行振动

其第一峰值与固态时的衍射线(第一条垂线)
极为接近,其配位数与固态时相当。

第二峰值虽仍较明显,但与固态时的峰值偏
离增大,而且随着r的增大,峰值与固态时的偏
离也越来越大。

当它与所选原子相距太远的距离时,原子排列
进入无序状态。

表明,液态金属中的原子在几个原子间距的
近程范围内,与其固态时的有序排列相近,只不
横坐标r为观测点至某一任
意选定的原子(参考中心) 的距离,对于三维空间,它 相当于以所选原子为球心的 一系列球体的半径。
4r 2 (r)
纵坐标
表示当半
径增减一个单位长度时,球
体(球壳)内原子个数的变 化值,其中(r)称为密度 函数。
固态金属 固态金属中原子停留的时间长,原子在某一平衡位置 热振动。因此衍射结果得到的原子密度分布曲线是一条条(点阵 常数)的垂线,每一条垂线都有确定的位置r和峰值,与所选原子 最近的球面上的峰值便是它的配位数。
第二章液态结构与固液相变
§2.1 液态金属的结构
金属和合金材料的加工 制备过程:
配料、 熔化 凝固成型 三个阶段。 配料是确定具有某些元素的各金属炉料的加入百分数; 熔炼是把固态炉料熔化成具有确定成分的液态金属; 凝固是金属由液态向固态转变的结晶过程,
它决定着金属材料的微观组织特征。
固态金属按Βιβλιοθήκη 子聚集形态分为 晶体与非晶体。 晶体
但振动的能量和频率要比固态原子高几百万倍。 液态金属宏观上呈正电性,具有良好导电、导热和流动性。
液态金属结构的研究方法
1、间接方法:通过固态—液态、固态—气态转变后物理性质 变化判断原子结合状况;
2、直接方法:X射线衍射(或中子线)进行结构分析。
1. 物理性质变化
几种常用金属熔化时的体积变化
金属 Sn Zn Mg Al Ag Cu Fe Ti
径向分布函数 — RDF :
RDF = 4πr 2ρo g(r) 表示在 r 和 r + dr 之间的球壳中原子数的多少。
配位数:
配位数N1:表示参考原子周围最近邻(即第一壳层)的原子数。
配位数 N1 的求法:RDF第一峰之下的积分面积;
X射线衍射分析
图 2-1 是 由 X 射 线 衍 射 结 果整理而得的原子密度分布 曲线。
2、X射线衍射进行结构分析
液态金属的衍射结构参数
偶分布函数 g(r) 物理意义:距某一参考粒子r处找 到另一个粒子的几率,换言之,表 示离开参考原子(处于坐标原点r = 0)距离为 r 位置的原子数密度 ρ(r) 对于平均数密度ρo(=N/V=粒子数 N/体积V体系)的相对偏差。
ρ(r) = ρo g (r)
l)液态金属是由游动的原子团构成。 2)原子间结合能较强、平均原子间距增加不大、 原子排列在较小距离
内具有规律性;原子集团的“近程有序”,远程无序排列。 3)由于能量起伏,原子集团处于瞬息万变状态;液态金属中的原子热运
动强烈,原子所具有的能量各不相同,且瞬息万变,这种原子间能 量的不均匀性,称为能量起伏。 4)由于液态原子处于能量起伏之中,原子团是时聚时散,时大时小,此 起彼伏的,称为结构起伏。
但对于液态金属而言,液态中的金属原子是处在瞬息万变的热 振动和热运动的状态之中,而且原子跃迁频率很高,以致没有固 定的位置,而其峰值所对应的位置(r)只是表示衍射过程中相邻 原子之间最大几率的原子间距。原子密度分布曲线是一条呈波浪 形的连续曲线。
现象分析:1、连续,2、有峰,3、峰位
2-1 700℃
这就可以认为金属由固态变成液态时,原子结合键只 破坏一个很小的百分数,只不过它的熔化熵相对于固 态时的熵值有较多的增加,表明液态中原子热运动的 混乱程度,与固态相比有所增大。
比热容,与固态相比虽然稍大一些,但具有相同的数 量级。
表1 几种金属的熔化潜热与气化潜热
返回
由此可见: 液态金属在结构上更象固态而不是汽态,原 子之间仍然具有很高的结合能。 金属的熔化并不是原 子间结合键的全部破坏,液体金属内原子的局域分布 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说,在熔点(或液相线) 附近,液态金属(或合金)的原子集团内短程结构类 似于固体,而与气体截然不同。但需要指出,在液-气 临界点(Tc),液体与气体的结构往往难以分辨,说明 接近Tc 时,液体的结构更接近于气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