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区别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区别
营销代理商、总监 技术经理、总监 售后技术服务人员 饲料兽药营销员 兽医技术员 动物饲养人员 养殖防病规划管理 养殖诊疗技术培训 动物疾病诊疗防治 饲料兽药营销 饲料调制研发 动物饲养繁育管理
动物剖检能力; 正常形态、位置、结 构的识别能力;
动物正常生理功能的 辨别和检查能力;
动物疾病诊断解剖学 位置辨别和检查能力;
加强素质教育
课程建设与改革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教学评估
专业改革与建设
工学结合模式 师资建设 组织领导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依据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
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 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
什么是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的区别
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
以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目标, 突出“育”的功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推行研究性教学,形成师生互动、共同探求真理的教 学过程,从政策上加以引导以实现教学向教育的转变。
什么是人才培养方案
◆ 掌握畜禽剖检技术, 在活体上阐明各器官的 位置、形态和结构◆ 理解各种生理现象的器 官学基础的能力 ◆ 能在显微镜下识别 主要器官的组织构造 ◆ 能在活体上识别在 诊断、治疗中常用的骨 性、肌性标志及主要器 官的体表投影
◆ 强烈的事业心和高 度的责任感 ◆ 科学求实的态度、 开拓创新的精神和自 主创业的能力 ◆ 较强的表达能力及 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 良好的思想品质和 社会公德,具有高尚 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 作的精神
防治人员、防疫检疫人员等应具备的动物解剖生理方面的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继续学习畜牧兽医专业课打下坚 实的基础。
养殖场管理
疾病防治
动物解 动物解剖 剖生理
防疫检疫
动物养殖
饲料营销
1.2 教学目标
◆ 通过各种媒体资源 查找和应用所需信息 ◆ 能独立制定学习和 工作计划并确保其实 施 ◆ 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 不断积累临床经验, 从个案中寻找共性
教高[2006]14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 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E
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全面 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依据
主要解决了高 职教育的基本 办学要求问题
提出的高职教 育工作的基本 思路是: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依据
14号文件的主要精神: 在全国高职院校中树立 改革示范,增强辐射功 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发展的示范 改革的示范 管理的示范
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
16号文件的主要精神: 构建新的高职教育办学 模式,切实提高高职教 育的教学质量放在首要 的位置。这个文件共有 9条意见,所以通俗地 称为“新九条”。
活动、物质代谢的机制打下牢固的基础。
兽医临床诊断学
动物解剖学 生物学
生理学 化 学 动物生理学 动物微生物 动物生物化学
饲料营养学 动物生产学 动物内科病 动物外产科 动物传染病
同期课程
……
1.1 课程定位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动物有机体
各系统、器官、组织的正常形态结构,了解各器官、系统 的生理功能,从而为后期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雄厚的理 论基础和直观的形态学基础。 可以使学生获得基层养殖场饲养管理人员、畜禽疫病
革。该文件不仅对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提出了新 的要求,也为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构提供了指导 性的原则。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依据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5点基本要求:
1
人才培养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人才培养目标应与 当地经济、行业经济的发展要求相符合。
2
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突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 养模式,在校外实践的时间应与企业生产时间相吻合。
四、课程建设示例
《动物解剖学》 课程建设评说
农学院 王韦华
内容提要
课程设置 课程设计 教学实施 教学资源 教学效果 课程特色 改革思路
1. 课程设置
课程定位 教学目标
1.1 课程定位
《动物解剖学》 是畜牧兽医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 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研究正常畜禽的形态
结构及其生命活动规律,并为揭示正常机体的生命
课程标准编制
设计确定课程标准
教学材料开发
开发设计项目化 课程教材
三、课程建设的内容与要求
课程标准 课程体系 学习领域 目的 性质…… 情境架构
逻辑关系
领域描述
资源配置
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 课程考核 ……
整体设计 单元设计
情境设计
载体选择 资源&成果
课程建设
三、课程建设的内容与要求
课程模式
基于工作过程 设计教学过程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模式
高职教育模式
办学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课程模式
教学模式
基于工作过程
订单培养等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程序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程序
企业专家全程参与
指导意见
具体修定
讨论
初审
改进方案
执行
制 定
教务处
负 责 专业带头人
组 织
教研室
把 关
校企专家
修 改
(核心、必修、限选;专业技术、专业基础等),说清楚 开设本课程的客观依据,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 地位及作用,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的衔接和配合,本课程 的教学目标。 ◆2. 课程设计。本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教学内容的 选取及依据,教学模块的分配(学时学分的分配,理论教 学与实践教学的安排等),重点、难点的确立及解决办法 等。 ◆3. 教学实施。本课程教学组织及学习情景设计,主要 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
项目教学法、分组学习、现场教学、学做一体化
教学团队组成 教学硬件设施及配备
教材及参考资料
××和××教师 ××设备、××试验板、××器材
《××》教材、《××》教程
教案、实训指导书、实训设备调试 学生互评、教师根据评分标准综合评价
三、课程建设的内容与要求
◆1. 课程设置。本课程是什么专业类别中的什么课程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依据
3
课程目标:以职业岗位(群)能力分析为基础,课程目 标与职业岗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相符合。
4
课程体系: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及其过程为依据整合和优 化课程内容,重构专业的课程体系。
5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工学结合的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实践教学内容。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依据
主要解决高职教育 的办学定位问题 文件提出:坚持科学 定位,明确高等职业 院校办学方向。
当时,一些新建的高职院校不安心办高职教育,把工作中 [2004] 要扭转一些高职院校过多强调学科 心放在学校升格上。有的学校甚至提出“二年通过筹建, 1号文件 性的倾向,扭转一些院校盲目攀高 五年达到优秀,六年升上本科”的工作目标,办学思路非 文件第一次提出了高职 升格倾向。提出高职教育也能办出 常浮躁,急功近利的思想十分明显。 提出了五年评估 教育的发展道路,即以 一流教育的观点。 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 一次的评估制度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依据
明确了暂停审批高 职院校升格的制度
提出的高职教育要 发展为以二年制为 主
[2004] 12号文件
从后来的情况看这个文 件所规定的一些制度并 没有得到真正落实。 在高职教育发展中的地位 明显要比上面二个文件低
教职成[2004]12号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 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3. 教学实施
教学任务单元划分
教学手段方法
课程考核评价
3.1 教学任务单元划分
3.1 教学任务单元划分
3.1 教学任务单元划分
3.1 教学任务单元划分
3.1 教学任务单元划分
[2000]2号文件
第一次提出了 高职教育的人 才培养目标:
以教育思想、观念改 革为先导,以教学改 革为中心,以教学基 第一次提出了 本建设为重点,注重 理论教学必需 提高质量,努力办出 、够用的原则 特色。
适应生产、建设、管 理、服务第一线的高 教高 [2000]2号 《教育部关于 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 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才。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 课程设计
理念与思路
教学内容选取
教学模块分配
2.1 理念与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 的课程开发
2.工作岗 位分析 3.岗位能 力分析
4.课程内 容整合
1.专业调 研 6.教学过
程评析
5.课程体
系构建
2.1 理念与思路
学习情境设计
教学情境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活动
2.1 理念与思路
什么是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的区别
教学计划是对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与安排,对
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和学生的知识、素 质、能力协调发展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其核心是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 的,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寡为评价标准。
什么是人才培养方案
教学计划的特点
以教师为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 突出“教”与“授” 突出“教”与 “授”
三、课程建设的内容与要求
◆4. 教学资源。选用教材情况,数字化教辅资源建
设情况,实践教学条件,师资队伍情况等。 ◆5. 教学效果。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目标的实现, 同行、督导、学生等对课程的教学评价,学生学习 本课程所取得的成绩、职业资格考证通过率等。 ◆6. 课程特色。本课程在课程开发设置、教学设计、 资源建设等方面的改革与成效,工学结合、“教、 学、做”一体化等方面的创新与探索。 ◆7. 改革思路。针对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 热点等,提出课程改革目标与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