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抚育采伐设计书1前言1.1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1.1.1地理位置官山林场地处永丰县中部,位于东经115°18′—115°40′,北纬27°—27°19′。
地形属低山丘陵类型,起伏较小,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山脉主要为南北和东北走向,交通方便。
1.1.2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8℃,年均降雨量1627.3mm无霜期279天,气候湿润,适宜楠木、杉木繁衍生长。
1.1.3土壤造林地土壤属于低丘红壤,土层深厚,腐殖质较多,空气湿润,立地条件很适应闽楠、杉树生长。
1.1.4植被造林地植被主要为乔木针叶林和灌木。
构成植被的优势树种有杉木、湿地松,灌木主要有檵木、盐肤木胡枝子、乌饭、山楂、黄栀子、杜鹃、山苍子、木荷等,草本植物主要有五节芒、铁芒箕、蕨类等。
1.2设计区概况该天然林是次生林,是由原始林经过采伐、等外界因素作用后,经天然更新又重新恢复起来的次生群落,称为天然次生林。
由于次生林区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各种林副产品,除树木的花、果、树皮、树叶、树根以及树液等都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外,林内的动物植物,可以提供珍贵的皮毛、药材和各种绿色食品,是发展多种经营的良好基地。
次生林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以及农田防护等方面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
因此如何经营好天然次生林显得尤为重要。
天然次生林抚育的对象和范围、抚育在具有培育前途和培育价值、郁闭度或密度较高的次生林内进行。
目的是调节林分结构和林分环境,促进天然更新培育优良干形,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作业对象是幼、中龄林,或下层目的树种的幼树较多,且分布不均匀,形成明显的演替层。
2项目设计指导思想、主要依据、基本原则、设计目的2.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林分质量和林地生产力为目标、以指导森林抚育作业施工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为基础、科学编制森林抚育作业方案、将森林抚育的范围、对象、任务及措施落实到山头地块、为实施森林抚育、加强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2主要依据2.2.1《森林法》等法律法规2.2.2《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森林抚育实施方案》、《江西省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规划文件2.2.3国家有关技术标准的远程规范2.3基本原则2.3.1依法依规、科学设计执行《森林法》,遵行《森林抚育规程》、《森林采伐作业规程》及相关标准和规程,确保森林抚育作业设计和施工符合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规定的要求、科学可行。
2.3.2突出重点、因地制宜根据当地自然经济、交通等作业条件、合理确定森林抚育作业区域和作业面积、重点安排急需开展森林抚育的林分、立足于解决森林经营的实际问题、因地制宜开展抚育作业。
2.3.3分类经营、分区施策根据林分、生产力级数、目标功能和经营管理的差异、制定不同的森林抚育方式、分别采取不同的经营措施类型。
2.3.4集中连片、适度规模作业区和作业地块相对集中、国有林单个小班面积不低于100亩、个体林单个小班面积不低于30亩。
2.3.5生态优先、持续发展协调好森林抚育经营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注重生态保护。
统筹协调区域、森林经营管理、循序渐进、确保越抚越多、越抚越好、持续发展。
2.3.6促进就业、公开自愿抚育作业施工全部由林场职工和个体林农,含聘用人员,完成、帮助解决富余职工就业和生活因难等问题。
充分尊重要场职工的意愿、在其自愿的前提下、确定抚育任务、落实抚育地块、确定抚育人员、制定相关的工作措施和技术标准等。
并将抚育补贴政策、任务和资金安排及抚育人员等公开公示、接受林场职工、群众监督。
2.4设计目的通过开展森林抚育、分析森林抚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试点取得的成功经验、建立健全森林经营相关标准、技术规程和制度、完善政策措施和管理机制、为全面建立森林经营制度积累经验、创造条件。
3外业调查情况图1 设计区域图表1 间伐标准地调查设计因子汇总表时间: 2017 年 9 月 25 日表2 森林抚育小班调查设计表注:1、分蘗为从活立木根部萌发的枝条,萌蘗为萌生丛状幼树。
2、分蘗要全部割除,萌蘗要间隔割除。
表3 标准地每木调查统计表填表人:复查人: 2017 年 9 月 23 日表4 标准地每木调查统计表填表人:复查人: 2017 年 9 月 24 日表5 标准地每木调查统计表填表人:复查人: 2016 年 9 月 24 日表6 标准地灌木草木与分蘖,萌蘖调查表注:灌木草本按覆盖度统计,分蘖,萌糵按丛统计4抚育设计4.1采伐设计要点(1)林木分级:人工林及天然林中单层同龄林林分中的林木分为五级。
Ⅰ级木(优势木):该级林木直径最大树高最高,树冠处于主林冠层以上,不受挤压。
Ⅱ级木(亚优势木):直径、树高仅次于优势木,树冠形成林冠的平均高度,侧方多少有些受压。
Ⅲ级木(中等木):直径、树高均为中等大小,树冠能到主林冠层、侧方受压。
Ⅳ级木(被压木):树干纤细,树冠窄小且偏冠,处于主林层以下或仅有树梢达主林层。
Ⅴ级木(濒死木及枯死木):处于主林层以下,生长衰弱,接近死亡或已经死亡。
(2)抚育采伐的强度按林木分级确定抚育采伐强度利用每木调查结果和克拉夫特分级法,确定抚育采伐强度。
弱度:只砍伐V级木;中度:砍伐V级和Ⅳb级木;强度:砍伐全部V级和Ⅳ级木;极强:砍伐全部V级和Ⅳ级木,部分Ⅲ级木。
(3)选木原则:砍小留大,砍弯留直,砍病腐木,砍非目的树种留目的树种。
4.2主伐主伐分为皆伐、渐伐和择伐三种方式。
4.2.1皆伐适用范围:人工成、过熟同龄林或单层林或天然针叶林; 中小径林木株数占总株数的比例小于30%的人工成、过熟异龄林。
技术要求:皆伐一般采用块状皆伐或带状皆伐,采伐年龄执行《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
皆伐面积限度:坡度小于等于5度,皆伐面积限度为小于等于30公顷;坡度为6至15度,皆伐面积限度为小于等于20公顷;坡度为16至25度,皆伐面积限度为小于等于10公顷;坡度为26至35度,皆伐面积限度为(南方)小于等于5公顷(北方不采伐);坡度大于35度,不采伐。
需要天然更新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伐区,采伐时保留一定数量的母树、伐前更新的幼苗、幼树以及目的树种的中小径林木;伐区周围应保留相当于采伐面积的保留林地(带)。
应保留伐区内的国家和地方保护树种的幼树幼苗;伐后实施人工更新,或人工更新与天然更新相结合,但要达到更新要求。
4.2.2渐伐适用范围:天然更新能力强的成、过熟单层林或接近单层林的林分;皆伐后易发生自然灾害(如水土流失)的成、过熟同龄林或单层林。
技术要求:渐伐一般采用二次或三次渐伐法。
采伐年龄参照同一树种皆伐测算的主伐年龄。
上层林木郁闭度小、伐前天然更新等级中等以上的林分,可进行二次渐伐:受光伐采伐林木蓄积量的50%;保留郁闭度0.4左右;后伐视林下幼树的生长情况,接近或达到郁闭时,伐除上层林木。
上层林木郁闭度较大,伐前天然更新等级中等以下的林分,可进行三次渐伐:下种伐采伐林木蓄积量的30%,保留郁闭度0.5左右;受光伐采伐林木蓄积量的50%;保留郁闭度0.3左右;后伐视林下幼树的生长情况,接近或达到郁闭时,伐除上层林木。
全部采伐更新过程一般不超过1个龄级期。
采伐时,寻找具有幼苗幼树的林中空地作为基点,由此向外扩大采伐,每公顷布设3~4个基点,或者用带状方式进行,带宽以种子飞散距离为依据确定,一般为1~2倍树高。
对采伐木的选择应有利于林内卫生状况,维护良好的森林环境;有利于树木结实、下种和天然更新;有利于种子落地发芽、幼苗和幼树的生长。
4.2.3择伐适用范围:异龄林;复层林;为形成复层异龄结构或为培育超大径级木材的成、过熟同龄林或单层林;竹林;其它不适于皆伐和渐伐的森林。
技术要求:择伐可采用径级作业法,单株择伐或群状择伐。
凡胸径达到培育目的林木蓄积占全林蓄积超过70%的异龄林,或林分平均年龄达到成熟龄的成、过熟同龄林或单层林,可以采伐达到起伐胸径指标的林木;择伐后林中空地直径不应大于林分平均高,蓄积量择伐强度不超过40%,伐后林分郁闭度应当保留在0.5以上;回归年或择伐周期不应少于1个龄级期,下一次的采伐量不应超过这期间的生长量;下一次采伐时林分单位蓄积量应高于本次采伐时的林分单位蓄积量;首先确定保留木,将能达到下次采伐的优良林木保留下来,再确定采伐木;竹林采伐后应保留合理密度的健壮大径母竹。
4.3抚育采伐抚育采伐分为用材林抚育采伐和防护林抚育采伐。
用材林抚育采伐主要包括透光伐和生长伐;防护林抚育采伐主要包括定株抚育和生态疏伐。
4.3.1抚育间伐方式A.生长伐、主要采用下层抚育采伐A,1,生长伐的对象:适宜试点于西张店林场作业区4-15号小班。
林分的年龄:为中龄林阶段,森林类型为商品林~林分郁闭度0.8以上或郁闭度0.7以上、下层目标树幼树较多、分布均匀,林木胸径连年生长量明显下降、枯立木与濒死木数量超过林木总数30%。
A,2,伐除对象:伐除有害树以及过密的或受害的辅助树。
伐除位于林冠上方的霸王树。
A,3,抚育强度:抚育强度为总株数的15-35%、伐后郁闭度应保留0.6-0.7。
A,4,抚育时间:林分进入中龄、郁闭度在0.8以上、林木年生长量明显下降、目的树受到非目的树的挤压时开始抚育。
抚育年龄为20—25年。
B. 生态疏伐B,1,伐除对象:按照林木分级标准、伐除有害木、以及干扰目的树生长的林木。
B,2,抚育强度:抚育强度为总株数的15-20%、伐后郁闭度应保留0.6-0.7。
D.透光伐D,1,透光伐的对象:适宜于西张店林场作业区1-3号小班。
林分的年龄为幼龄林阶段,森林类型为商品林、林分郁闭度0.9以上或分布不均匀郁闭度0.8以上的人工林。
D,2,伐除对象:天然林伐除高大草本、灌木、藤蔓以及影响目的树生长的萌条、霸王木和上层木,人工林中主要根据经营目的设计的密度、调节林分、伐除过密、低劣树木。
D,3,抚育强度:人工林抚育强度为总株数的15-50%、伐后郁闭度应保留0.6-0.7、天然林伐后公顷株数在2400-3600株、郁闭度不低于0.5。
E.定株抚育E,1,定株抚育的对象:林分的年龄为幼龄林阶段,森林类型为公益林、在林分郁闭度0.9以上或林木出现营养空间竞争前开展。
适宜于作业区官山林场大洲山分场5-6号小班。
E,2,伐除对象:非目的树种及过密的林木。
5投资概算5.1抚育面积135.45亩。
5.2投资 11082.3元。
5.3预计需用工量 138.5天。
6效益评价6.1生态效益通过森林抚育进一步改良林木生长发育的生态条件、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增加森林蓄积、增加森林的抗性、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平衡土壤养分与水分循环、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增加土壤肥力。
提高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证森林生态过程的连续性和独特性、提高人工林的景观多样性和异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