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小儿股静脉采血方法进展刘法丽1刘法娟z(1.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2.山东省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山东潍坊261041)2009年9月第47卷第27期惰要】临床上股静脉血样采集方法已被国内外儿科l临床护理人员广泛应用。
本文从d,JL股静脉采血的采血针的更新、患儿的准备、股静脉的解剖特点、穿刺部位定位、进针方法、按压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小儿股静脉;采血方法;进展【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01(2009)27—28-03在儿科临床护理中,小儿血液标本的采集是一项难度较大的临床护理技术。
新生儿和小婴儿血标本采集较困难,如采血量在lmL以上者常需股静脉采血,现将国内护理学者对小儿股静脉血样采集的护理研究综述如下。
1采血针1.1一次性注射器临床股部静脉穿刺多采用10mI威5mL直针头注射器。
由于用直针头采静脉血,针头与注射器连接后不能随意弯曲,不但不易操作,取血困难,且易致出血等不良反应,尤其新生儿,皮下脂肪薄,血管直径小,针在皮下的长度短,仅约0.5era,更难固定,造成针头滑出血管,从而影响穿刺的成功率。
1.2注射器接头皮针【11一次注射器接7号头皮针行头皮针穿刺,穿刺深度够,部位较直观,易固定。
1.3一次性真空采血器Pl用一次性真空采血器中的针头(此针头为一头带有特殊橡胶套的双向针头)在腹股中点垂直进针1.25~1.Sere,见回血可停止进针,去掉双向针头上特殊橡胶套,接上真空管;如血流顺利,可不提升针头,直至采集所需血量;如进针后不见回血,可先连真空管,再缓慢提升针头,待血流通畅后停止提升针头,抽取所需血量。
2患儿及操作者准备患儿取仰卧位,穿刺侧大腿外展、外旋与身体纵轴成450角,臀下髋关节处垫一软枕,使股三角后壁凹陷处的肌肉将股动脉和股静脉托起,小腿弯曲与大腿成900角,另一腿伸直,也可呈屈髋、屈膝、外展外旋。
助手站在患儿头侧,用两肘及前臂约束患儿躯干及四肢,两手分别固定患儿两腿。
适当的按压固定患儿是保证成功穿刺的基础,否则穿刺成功后可能因为固定不牢,针头易脱出血管外,导致穿刺失败或抽血量不足。
利梅芬等I,恢现,右侧股静脉穿刺取血较左侧股静脉穿刺取血更方便定位。
右侧采血时,操作者在患儿右侧,由于靠近穿刺部位,操作更方便,双手可灵活配合操作,进针时左手食指可方便触摸股动脉搏动,起到准确定位及固定血管的作用。
右手取血时,左手可根据需要灵活固定患儿的右膝关节,防治下肢活动,保证采血的顺利进行。
而左手采血时,无论站在患儿的左勰中国现代医生CHINAMODERNDOCTOR侧还是右侧,均不能像在右侧采血时那样方便的用左手触摸动脉,以至影响操作者对血管的定位和操作者的心理稳定性,因此站于患儿右侧用右手采血更方便。
3dxJL股静脉的解剖特点股静脉位于股三角内。
股三角位于股前内侧区上1/3部,呈一底向上、尖向下的倒三角凹陷。
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下界为缝匠肌内侧缘,内下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前壁为阔筋膜,后壁凹陷网。
股动脉居中,股神经在股动脉的外侧,股静脉在股动脉的外侧,在腹股沟韧带中段摸到搏动点是股动脉,其内侧便是股静脉。
患儿取屈膝呈蛙腿状卧位时,股骨头在深层将股静脉托起,此时从脐部引垂直于腹股沟的连线,其垂直交叉点正是股静脉走行的解剖位置[51。
但要注意左右两下肢存在明显差异,左股静脉在左膝关节正中点至脐连线与腹股沟相交处内侧0.2加.3em处,位置较浅,而右股静脉位于右膝关节正中点与脐连线与腹股沟相交处,位置较深16l。
4采血部位定位方法行股静脉穿刺时,定好进针的部位是穿刺成功的关键之一。
4.1摸股动脉法股三角内股动脉表浅,在腹股沟中l乃与内1/3交界处股动脉搏动点内侧0.5erev,唧或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点下方1。
1.5cm,股动脉搏动内侧0.3~0.5cm处嗍。
腹股沟韧带中点稍下方可触及其搏动,与其平行的股静脉在其内侧O.5em处f'oJljp为穿刺点。
此法是股静脉穿刺点定位的首选方法,也是临床最常用、最可靠及穿刺成功率最高的方法,但对某些肥胖患儿或病情危重患儿因股动脉触摸不清者不易使用。
4.2引垂线法111J以脐窝为中心向耻骨联合上缘与髂前上棘的连线作垂直线,与腹股沟交叉就是穿刺点。
4.3垂直定住法旧脐至腹股沟垂直线内侧,腹股沟下约1—2cm与大腿平行与皮肤呈450斜行刺入是适合斜刺法的进针点。
4.4体表投影点定位法固定患儿大腿,并绷紧皮肤后,可见股三角肌稍隆起,再由脐轮向腹股沟线划一垂直线,在腹股沟线与此垂线交点内侧约0.5em处,即为股静脉的体表投影点【131。
或在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万方数据2009年9月第47卷第27期之间划一连线,股动脉走向和该线的中点相交,股静脉在其内侧㈣,或脐部向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的连线引一条垂直线,此交点就是股静脉定位点嗍。
4.5摸“窝”法旧右手食指自大腿内侧,沿腹股沟韧带下方向大腿外侧稍用力摸,凹陷处即为穿刺点。
4.6目测法M脐与腹股沟的垂直点即为穿刺点,尤其对循环衰竭的危重新生儿及苦闹不合作的新生儿更为实用。
4.7快速法腹股沟中点作为股静脉穿刺点1181,此法适用于紧急情况下应用。
4.8三指法适用于新生儿。
操作者握住患儿大腿肌肉最丰满处,中指、拇指分别置于大腿内外侧,其指尖两点连线与腹股沟韧带平行,食指置于两点连线的中点上方,腹股沟韧带下方:2cm处为穿刺点【19.砑。
4.9新穿刺部位12Z]患儿取仰卧位,大腿外展,小腿屈曲。
在大腿内侧肉眼即可见到一个三角区,此三角区是由缝匠肌与长收肌所形成,触及股动脉波动后,在内侧腹股沟韧带向外l一2cm(在此三角下角顶点向内2/3cm)处即为进针处。
4.10股三角中点法固即腹股沟韧带、长收肌和缝匠肌围成的倒三角形的中点。
即为穿刺点。
5进针方法5.1传统直刺法右手持注射器垂直刺入,根据小儿胖瘦不同的体质进针深度为2-2.5era,然后逐渐向上提针,并同时抽吸,见有回血即停止进针,抽取所需血量。
传统直刺法命中率高,但不易固定,进针时右手持注射器呈执笔姿势,抽血时需改变拿注射器的手的姿势,影响手部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加上手部没有支撑点,呈悬空操作,因此更容易导致针头移位而致采血失败。
且直刺法时穿刺针与股静脉形成点对点的关系,针梗进入组织及血管部分短,仅针的斜面在血管内,针头易脱出导致反复穿刺,常穿破静脉后壁,加重股静脉损伤,易出现瘀斑,甚至血肿,成功率较低。
5.2斜角进针法1131右手持注射器,在进针点股动脉搏动点内侧0.3—0.5era处再向下1~2era处沿股静脉体表投影方向进针,进针手法呈200一300(肥胖儿加大角度为300一50。
)缓慢进针,回抽时见注射器内有血液且呈暗红色,表明穿刺成功。
抽取所需血量或刺人针长1.5~2cm后,边退加抽吸,见有回血后向后提拔约lmm,停止提拔并用手固定针栓,抽足血量。
斜角穿刺,使穿刺针与股静脉形成点对线的关系,针沿股静脉走行方向由浅人深进针。
使针梗进入皮下及血管内的长度较多,不易滑出,易固定、耗时少,穿刺成功率较高。
・综述・5.3负压式进针法右手持采血针在股动脉内侧0.Scm处刺入皮下,以针头斜面全部刺人为准将采血针头尾部刺人负压采血试管,再将针头呈直角45。
刺向股静脉。
由于负压作用,当针尖进入股静脉时即可立即看到自动回出暗红色血液,同时可反折针尾多管取血田l。
或者右手把一次性采血针头处反折2次捏紧,然后把另一端插入采血管,刺入消毒好的穿刺点后即可松开反折的采血针软管,利用采血管内的负压做吸入,完成采血硎。
负压式股静脉采血回血快、明显,针头软管边接负压采血管和采血针头,容易固定,采血成功率较高。
当股静脉不充盈时,血管被负压一吸,血管壁容易吸附在一起,反而吸不出血液,不宜采用此方法。
6按压方法拔针后用棉球或棉棒压迫局部5一lOmin,必要时压迫时间更长,直刺法垂直按压穿刺点即可,斜刺法要沿血管平行(或竖向)方向按压穿刺点及上方1.5—2cm。
直刺法要比斜刺法按压更长时间,如误入股动脉,取血后用棉签紧压穿刺部位持续lOmin至不出血为止。
按压方式采用边拔针边按压,并用两根棉棒按压的方式御,因股静脉血流大,对血管的压力相对也大,特别是垂直进针法时,拔针也是垂直向上提出,边拔针边按压,可起到良好的按压效果,并不会增加对局部组织的机械损伤。
应用2根棉棒2个手指同时按压,可加大按压面积,增大安全系数。
喂奶加指压法嗍,即按压止血的同时用小匙给新生儿喂奶或直接母亲给奶.新生儿停止苦闹,按压点不易移位,轻按即能止血,为护士赢得了时间,提高了按压效果。
小儿股静脉穿刺采血,由于操作者穿刺不当或其他原因常导致患者出现各种副反应,以局部淤血和皮下血肿较为常见。
采取正确的按压方法是减少此类并发症的主要措施,另外采用斜刺法也可以减少此类并发症。
按压时切忌一压一松,按压力度适宜,勿造成下肢青紫1'271。
也有报道采用每按压lmin放松3s的方法tzs],同时按摩肢体,因为压迫股静脉。
同时宜压迫股动脉,加之一侧肢体抽出较多的血液,长时间按压可造成同侧肢体血液循环不良,用按压和暂停的方法可改善肢体血液循环。
综上所述,tJ,JL股静脉血样采集技术临床应用以来,由于小儿股静脉具有血管粗、充血量足、不易滚动、周围血管及神经分布少,肌肉丰富等优点,在/I,JL血样采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股静脉穿刺采血成功的关键是准确定位和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正确的体位和适当的肢体按压是穿刺成功的基础。
护理同仁们在这方面对传统采血方法,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大大提高了穿刺采血成功率,值得我们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l】胡静,方佶红.注射器接头皮针小儿股静脉采血方法应mill.安徽医药,2006,10(12):56.【2】帅国花,曾海燕.一次性真空采血器在tJ,JL股静脉穿刺采血中的运用叨.江西医药。
2006,41(2):122.【3】利梅芬.左右侧股静脉采血效果观察町右江民族医学学报,2007,5:26.(下转第79页)CHINAMODERNDOCTOR中田现代医生约万方数据2009年9月第47卷第27期疗效。
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是机体对HBV的免疫耐受、共价闭锁环状DNA(cCcDNA)难以清除[31以及HBV不断发生变异,逃逸免疫攻击。
目前公认有效的乙肝病毒治疗药物聚乙二醇干扰素a一2a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启动干扰素反应基因成分,产生抗病毒蛋白及多种免疫调节因子,抑制病毒mRNA的传递,从而阻断病毒的复制,并可诱导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而增强抑制HBV复制及清除HBV的能力,同时还有阻断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作用[41。
胸腺肽q1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高纯度多肽,其作用机制是调节机体免疫状态,提高Thl细胞活性,降低Th2细胞活性,加速自然杀伤细胞的形成,促进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促进内源性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2的产生,并提高其活性,起到抑制HBV复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