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业教育的研究现状与思考

创业教育的研究现状与思考

创业教育的研究现状与思考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就业发展战略。

当前的高等教育要高度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是简单的成立就业培训部,而应大力推动创新及创业能力教育。

显然,高等学校应培育形成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鼓励和教会大学生创新创业。

这就要求高校的教学活动强调学习方法和态度,能够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之余,继续进行知识探索以适应千变万化的环境。

因此,在新时期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这对任何高校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国内外创业教育研究现状分析“创业是可以被教的-(Vesper, 1982)。

虽然创业作为一门学科并未得到教育界的完全认同,但是,这一认识正在逐渐被接受(Gartner Vesper, 1994;Fiet, 2000;Dickson 等,2003)o 第一门创业课程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Katz, 2003);第一个创业教授席位出现在20 世纪60年代(Vesper Gartner, 1997);第一次创业研究年度会议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Vesper, 1981 )o 近年来,学生对创业课程的需求日益增加,社会对创业师资的支持力度也不断加强。

在这种情况下,国外创业教育的研究呈繁荣景象,其研究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而:1从创业教育重要性视角。

Shepherde ( 2000 )通过研究表明,创业教育对创业者及创业团队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弥补创业者及创业团队创业经验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系统发展相关的创业技能。

相比其他创业者,受过良好创业教育的人,在提高新事业存活能力方面更具有优势;全球创业观察(GEM,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建立了创业教育重要性标准,提出了政府政策、教育培训、经费支持、社会文化规范、研究与开发、政府规划、商业基础建设、内部市场公开等与创业相关的几大要素,众多国家的实践表明,政府政策、教育培训、经费支持三个方而是最为重要的关键要素。

② 从创业教育目标视角。

Gerald E. Hills (1988)通过研究得出,大多数人认为关于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多元的,其中“创业教育增加学生对所创事业的创立过程及管理过程等的认知与理解”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目标,而•创业教育使学生对创业生涯及职业选择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为次重要目标。

③ 从创业教育阻碍视角oGerald E. Hills (1988)提出,学校存在一定的创业教育阻碍,主要在于学校管理者木身,因此要普及创业课程,乃至创业教育,首先是克服学校管理者的观念阻碍。

Peter Robinson和Max Haynes (1991)的研究表明,创业教育己经取得一定成就,其主要挑战不在于继续拓展创业教育范围,而是目前己有课程的品质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发展。

解决课程品质的主要阻碍在于:一是缺乏创新教学模式或方法的系统理论基础;二是缺乏正式的学校的学程;三是维持学生在学术课程的兴趣。

④ 从创业课程设计视角。

Gerald E. Hills (1988)指出,作为创业入门课程,基本上都是传授学生对创业计划书进行认识与了解,其他课程基本是建立在此基础上,即由创业[收稿日期]2014-04-10;[>回日期]2014-09-03[基金项目]2021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 (247);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教学教改项目3“ G™)[作者简介]邓淇中(1980-),男,湖南醴陵人,博士生,湖南科技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经济,区域经济.计划书衍生而来的业务实践课程。

而事实上,创业教育应该是一种基于经验式的引导和指导。

FietJ.F. (2000)对18份创业课程大纲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发现课程大纲包含226个相关主题,其中,战略(竞争)分析、风险管理、成长管理、财务及创造力等六大主题出现频率较高。

发现(产生)创意这一主题较为新颖,战略(竞争)分析、风险管理、成长管理等其它主题基木是源于相关成熟领域。

刘文龙(2001)对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斯坦福大学等4所美国著名大学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研究分析与整理,将创业教育课程分为四大类别:一是创业家养成;二是创业环境规划及管理;三是新事业开发及管理;四是特定产业创业研究。

⑤从未来的创业教育视角。

Robert D.Hisrich (2005)提出,未来的创业教育趋势是创建更为正式的有关创业教育的学科课程,创业教育将独立于商学(或管理)领域,出现专门的关于创业的硕士学位,如科学创业(化学、数学、生物、物理、统计等)、文科创业(心理学、社会学等)、医学创业、技术创业以及公共管理创业等方面的创业硕士。

此外还有创业系所及各领域创业博士学位也将得到发展。

二、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的建议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必经阶段,是体现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有机构成体系。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其独特的规律与特点,其方式方法、实现途径以及教育模式呈现多样化的特征。

与传统教育相比,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凸显出经济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的现实要求。

由此可见,我国高等学校如何根据自身特点,以及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这一现实要求,大力改革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将其纳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整个体系,并努力构建出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精神及能力为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与管理体系,是我国高等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品牌影响力的战略核心。

具体而言,我国高等学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明确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的风向标,目标是否明确具体, 是人才培养质量能否提升的根木保障。

我国高等学校应该改变以培养专业型人才为导向的传统模式,转向培养符合新世纪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即培养大学生成为创新意识强,勇于创造,敢于行动,能够坚持、不怕困难的创新创业人才。

2. 探索培养模式在注重效率的同时,大胆突破现有培养模式,以现有培养模式为蓝木,分类探索不同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可以分为四大类, 即经管、艺术、理工及其他(外语、人文等专业)四大类别。

探索创业实践班、创业课程教育与模拟训练、创新创业实习等多种模式,对高校不同类别学科专业专业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培养。

3. 完善课程体系针对经管、艺术、理工及其他(外语、人文等专业)等四大类学科专业,可考虑设立2-3 H通用性核心课程,核心通用性课程以外的课程可以根据木学科专业领域的主要特点和具体要求,建立特色课程体系,提供相应的创新创业知识与创新创业技能方面的服务。

各类学科专业可以在通用性课程的基础上,增加•公司法"经济法”。

合同法”“创新与创造学"创业管理”“创业投资”'创业案例分析”•商务谈判模拟”噺创企业与微小企业管理”•创新与创业管理”“企业成长管理”等创新创业课程,通过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专业知识教育与创业知识教育相结合,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业技能。

4. 丰富教学内容具体的教学内容是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高校要拓展教学内容, 使其丰富多样化,注重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学内容设计,要求开设多种类多学科的方法类及思想性课程,注重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这样才能够解决重知识、轻方法的现实问题;同时, 开设部分企业实践性较强的管理及决策课程,教学内容融入丰富的企业实践案例。

遵循专业知识、创业能力、个人品质三位一体的系统教育模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5. 改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好坏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需要突破传统思想,纠正。

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应该采取具有创造性、能够激发大学生求知欲望及自身潜能的新型教学方式。

具体而言,可以分类进行,如市场营销、战略管理等课程,教学模式应以案例教学为主;如ERP沙盘模拟、统计学实验等课程应以讨论式和实验教学模式为主。

6. 加强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因此,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大量创新创业型教师,对许多高校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根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大量创新创业型教师,优化师资结构。

具体而言,一是对骨干教师进行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专业培训;二是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部分具有潜质的青年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甚至是鼓励和支持有关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活动;三是成立创新创业基地,聘请成功创业者、相关企业家兼职任教,甚至可以合作开发有关创新创业教材。

7. 推行新的考核制度新型考核制度是与新型教学模式相对应的,因此,必然要求高校进行考核制度改革,构建面向创新创业教育的考试评价制度,建立以考察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考核体系。

不能够过分注重•学分”和学生卷而成绩,相反应该更加重视•能力分”,设计出能够体现大学生•能力”的考试试卷。

同时,突破传统的单一笔试考核形式, 对主干课程积极推行教学团队集体而试考核制度,考察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湖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自2007级以来,我院开始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改革实践。

通过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激发了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等实践活动的热情,培养了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精神和能力。

与此同时,近年来我院建立了一支由专职教师和兼职企业高管组成的师资队伍,建立了创新创业交流室、人力资源模拟招聘实验室、形体训练实验室、酒店管理工作室等创新创业实训实验室, 组织了创业大赛、市场营销策划大赛、市场调研大赛、案例分析大赛等创业实践活动。

具体实践经验有以下几点。

(1) 通过创业理论和案例教学以及企业家论坛或讲座等方式,树立大学生的冒险和创新意识,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培育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心理品质。

引导学生在创新创业活动中树立“信仰”、培养自信,将创新创业当做一种梦想的追求,视创新创业是自我价值实现的良好途径。

在此过程中,也要让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体验到创新创业的种种艰辛和层层快乐,在成功事迹中总结经验,在失败事迹中吸取教训,不断磨炼其坚强意志,培养其创造精神。

(2) 通过创新创业课程理论教学和创业项目书撰写实践,逐渐丰富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公司法、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企业融资、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3)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伦理学等多种学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