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2013版高考地理第四单元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应用跟踪训练鲁教版必修2 "
[课时跟踪训练]
(满分100分时间3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自然灾害是地球系统演化过程中的正常事件,但却成为阻碍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限制性因素,人类活动也可能影响这一进程。
读下图,完成1~3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甲图中水文站测得的长江径流量为全年最小
B.此时乙图中水文站测得的长江水位为全年最高
C.此时丙图中洞庭湖水位全年最高
D.洞庭湖对长江有天然的调节作用
2.自2003年下半年以后,图中水文站观测的长江径流量比以往要稳定许多,最主要的原因是()
A.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得好,水土流失大大减少
B.洞庭湖退耕还湖,水域面积大大增加
C.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后,人们的防洪意识明显增强
D.长江三峡大坝的修建与水库的蓄水
3.1998年长江汛期流量比1954年小,而中游水位却比1954年高,其主要人为原因
是()
A.洪水集中,所有支流同时来水
B.滥砍滥伐森林,上游泥沙沉积加剧
C.围湖造田,湖面缩小,调蓄能力减弱
D.河堤年久失修,沿途挖沙失控
解析:第1题,甲图只能反映江面高于湖面,乙图只能反映湖面高于江面,丙图反
映的是江面和湖面持平,故选D。
第2题,2003年后,径流量稳定主要是三峡水库
的调节作用。
第3题,水量小,水位高的人为原因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使湿地
面积减少所致。
答案:1.D 2.D 3.C
近50年来,洞庭湖经历了35次水灾,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洪水接二连三暴发,洞庭湖有效蓄洪能力急剧下降,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据此完成4~6题。
4.洞庭湖对长江及其支流水量季节变化的影响是()
A.汛期削减洪水流量
B.冬季长江水补给湖水
C.增加水量的季节变化
D.对枯水期流量没有影响
5.洞庭湖蓄洪能力下降的人为原因是()
①长江上游植被遭到破坏,入湖泥沙增多②暴雨
③长江洪水倒灌④人类大规模围湖造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6.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前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在长江上游植树造林②退耕还湖③拆除围垸,迁移居民④疏通出湖河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第4题,洞庭湖对长江的影响主要是调节径流量,使径流量变的稳定。
第5题,洞庭湖蓄洪能力下降的人为原因,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湖面萎缩。
第 6 题,要改变水小灾大的局面,要对河流的上、中游进行综合治理。
答案:4.A 5.D 6.A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自古以来就有无数诗歌等文学作品赞美长江,长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据此回答7~8题。
7.有关长江流域农业生产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大多数地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②水资源季节分配均匀③四川盆地为紫色土,长江中下游平原为水稻土,江南丘陵为红壤④平原地区土地资源质量好,但后备资源不足,有些山区水土流失严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有关长江流域发展工业有利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上海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交通发达,科技力量强,消费市场广大②武汉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水陆运输方便,接近原料产地和产品消费市场③长江上游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水电丰富,接近全国商品棉基地④攀枝花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和水电基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第7题,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风分配不均且年际变化大。
第8题,长江上游地区没有接近商品棉基地。
答案:7.C8.C
长江水文局发布《长江泥沙公报》经整理后如下图所示。
完成9~10题。
9.与长江泥沙含量随流程变化无关的因素是()
A.下游汇入支流少
B.地形变化
C.中上游水利工程
D.植被状况改善
解析:长江泥沙含量减少与长江中上游植被改善及修建水利枢纽工程有关。
且随着
地势变化,河流携带泥沙的能力下降。
答案:A
10.关于长江泥沙含量变化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泥沙含量减少,不利于长江航运的发展
B.泥沙含量减少,有利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洪
C.泥沙含量减少,导致长江三角洲面积骤减
D.泥沙含量减少,会改变长江生态环境,使水生生物减少
解析:长江泥沙含量减少,有利于改善长江生态环境;长江中下游河道泥沙淤积
减小,有利于防洪;长江泥沙含量减少,长江三角洲泥沙沉积减少,但不会导致其面积骤减。
答案:B
(2012·阳江期末检测)田纳西河流域可开发的水力资源达457万千瓦,目前装机容量约414万千瓦,水力资源利用率约为90%。
读“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从图示看,该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是()
A.航运
B.旅游
C.梯级开发
D.防洪
12.提高库区水质的有效措施有()
A.大力发展旅游业
B.水源涵养林的保护
C.沿岸禁止工业的发展
D.大力发展养殖业
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读懂示意图,并根据示意图提供的因果关系解答各题。
答案:11.C12.B
二、综合题(共40分)
1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
黄河流域资源丰富,但目前问题严重。
黄河流域的开发与整治是国家的大事。
阅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和河流梯级开发效益关联图”,回答下列问题。
(19分)
(1)黄河流域能源资源极为丰富,如上游地区的,中游地区的,下游地区的是各地区最突出的。
(6分)
(2)黄河上游和中游均已实现梯级开发。
黄河的梯级开发对沿岸工业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带来什么好处?(9分)
(3)A、B 都是上游地区的重要农业区。
影响它们农业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分别是和。
(4分)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黄河上、中、下游的能源资源分别是水能、煤炭、石油。
第(2)题,梯级开发能为工业和城市提供清洁的水电。
第(3)题,A是湟水谷地,属河谷农业,影响因素是热量;B是河套平原,是灌溉农业区,影响因素是水源。
答案:(1)水能煤炭石油(2)提供强大而廉价的能源;带动了工业,尤其是有色金属冶炼的发展;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提高了该区域城市化水平;水能是清洁的绿色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城市的环境保护。
(答对其中任三点即可) (3)热量条件(或积温,温度)灌溉(或水源)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1分)
材料1:乌江年径流量与黄河相当。
全长1 037千米,干流总落差达到2 124米。
整个乌江流域还有丰富的磷、煤、铁等多种矿产资源。
“乌江兴,贵州兴”,乌江流域的开发,成为盘活贵州经济的命脉所在。
材料2:2011年2月24日,贵州乌江大坝水面上漂浮着油污。
乌江镇河段被严重污染。
为了整治这个源头排出来的污水,中电九局和开磷集团专门修建一个污水循环处理系统。
材料3:乌江水电开发示意图。
(1)乌江属于我国的支流,它与黄河相比,年径流量相当的主要原因是。
(5分)
(2)乌江成为我国水电基地的主要原因是(3分) ()
A.流量大,落差大,水能丰富
B.乌江干流流程较长
C.乌江流域的矿产资源丰富
D.发展贵州经济的需要
(3)材料3图中显示的乌江流域水电开发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应注意避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7分)
(4)造成材料2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乌江流域的开发问题。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的乌江流域水能丰富,流域内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可借鉴美国的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来分析乌江流域综合开发的策略。
答案:(1)长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大
(2)A
(3)梯级开发。
应注意避免因水电工程建设造成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破坏山体的
稳定结构,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及其他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4)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注意环境保护,大量的工业废水排入乌江,造成江水被污染。